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弄玉(二)有眼不识金镶玉——战国西汉玉器上的金银错

(2013-12-04 16:40:20)
标签:

文化

收藏

鉴定

错金银

金镶玉

     “金镶玉”是指一种特殊的金、玉加工工艺,在金器上镶嵌各种玉宝石。这个虽然也是宝物,但难度不高。今儿讲讲玉器上镶嵌金银丝的工艺。同时也关系到中华史上的两大传奇之宝;灵蛇之珠,荆山之玉。前者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夜明珠(以后单独开一篇),后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

    据载;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见一只凤落于荆山的一块石上。于是,卞和就认定那块石中必有宝玉,便将它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命玉工辨识,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楚厉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脚。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宝。楚武王又命玉工辨识,玉工仍然说那只是一块石头。于是,卞和又因为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脚。楚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泪水流尽、眼中滴血。楚文王听说此事后,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问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脚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如此悲伤?”卞和答:“我悲伤的不是被砍掉了双脚,而是美玉被当成石头、忠贞之士被当成骗子。”楚文王听后便命玉工剖开璞玉,发现里面果真是一块稀世之宝玉。后来,为了彰显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将此玉命名为“和氏璧”。因和氏璧出自荆山,故后人又称之为“荆山玉”。秦统一中国后,“和氏璧”被秦始皇所得。始皇令人将其雕成玉玺,镌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再雕饰九龙图案,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始皇自是爱不释手,视为神物。汉灭秦后,“和氏璧”落刘邦手中,刘将其作为传国玉玺世代相传,一直传了十二代。至西汉末年,两岁的孺子婴即位,藏玉玺于长乐宫。时逢王莽篡权,王欲胁迫孝元皇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不从,一怒之下取出玉玺摔在地上,将之摔掉一角。王莽见玉玺受损,连声叹息,忙招来能工巧匠修补,那匠人倒也聪明,想出用黄金镶上缺角的奇招,修补后竟也愈加光彩耀目,遂美其名曰“金镶玉玺”,这便是“金镶玉”的由来。”

    金镶玉另有金玉良缘之说,事关伟大的爱情,咱这莽夫就略过不表了。玉器上错金银,技术上要求极高,玉的硬度够,但脆,最忌磕磕碰碰,而错金银却要求把金银丝捶打,以镶嵌牢固,所以加工难度极大,风险极高。历史上的实物也就非常稀少了,故此不论何朝何代,金镶玉都是皇家垄断的,收藏家可遇不可求也。

    图片中的金(实为银丝)镶玉,是战国西汉初的作品,器形是当时典型的出廓壁,龙凤题材,应该和皇家婚姻联姻有关。沁色自然,刀工流利, 纹饰规矩。凤纹特征更加接近战国风格。细节放大后,可明显看出银丝上的细小锤崭纹。精妙绝伦。

http://s3/mw690/004diaWmty6EJoyMe1I82&690

http://s10/mw690/004diaWmty6EJozILqh2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