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导读】“薪酬”(salar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alārium”,是指发给士兵让他们买盐的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食盐(salt)很难制取,因此不但被当做珍贵的贸易物资,而一些国家还把盐被当做货币,古罗马帝国更曾将食盐取代货币作为士兵军饷,表现出色的士兵则被称作“值了那笔盐”(worth his salt)。如果国企高管“值了那笔盐”,又何必减薪?年薪百万、甚至千万都不过分。
本文作者梁海明系盘古智库研究员、香港财经评论员
央企高管将要减薪70%?任何时候,只要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的话题一旦出现,总能引发大家极大关注。
中央政府日前审议《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将加速推进央企、国企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体制改革。有媒体报道称,薪酬体制改革中包括降低主要央企、国企的高管人员薪酬,尤其是金融和银行业领域的部分高管未来或减薪70%,减幅如此之大,引起了各界的热议。
内地央企负责人要减薪,但另一边厢,香港公营机构的负责人则常常取得惊人的高薪。香港机场管理局此前刚刚以近1000万元(港元,下同)的年薪招聘新总裁,该年薪不但比现任总裁高出50%,更是比现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约402万港元的年薪多出2倍,实在让人惊讶。
在香港,属于公营机构的除了机场管理局外,还包括港铁、香港证监会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等超过100间各类机构,这些机构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成立及营运,负责特订公共服务或政府认为需要较多社会人士参与的工作,但不属政府部门的半官方机构,实际上和内地的事业单位、央企有些类似。
让内地事业单位、央企负责人眼红的是,香港公营机构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机场管理局负责人近千万年薪并不是最高的,前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2008年获得薪酬高达1193万元,现任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也获得近1000万元年薪,是全球央行行长之冠。
与此相比,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央行行长,美联储主席耶伦的年薪仅约20万美元,约为156万港元。至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虽然一直没有公布他的薪酬,但外界普遍相信他工资表上的工资每年不会超过100万元人民币。
而被称为香港企业“大公关”的香港贸易发展局,其负责人年薪超过600万港元,薪水同样是全球最高,职能相近的英国贸易投资推广署主席年薪约272万港元,二者相差了约2.5倍。
看到这,相信大多数读者很好奇,为什么香港公营机构负责人的年薪如此之高,而且,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不但不反对,还很鼓励给公营机构高工资,这是为什么呢?在这里我可以告诉读者,其实他们的高薪拿得一点也不冤枉。
原因之一,公营机构工作相当不易,即便薪酬如此慷慨,不少公营机构也常常很难聘请到高管。
香港特区政府、公营机构受到媒体、民众广泛监督,向来被称作“热厨房”(英语有俗语称,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kitchen,意思是如果你不能忍受那种热度,就滚出厨房去)。香港民众对香港特区政府、公营机构要求之苛刻,不但要求官员、机构负责人能力超群,有丰富行政、管理经验,在个人操守、诚信和道德等方面更要比白纸还白,时刻代表香港形象、代表香港整体利益,给各界树立榜样之外,更要求官员、机构负责人24小时候命(Stand by),没有哪一刻。
是上班或下班之分,官员、公营机构负责人必须全天候职责,每天每时都必须为香港的未来出谋划策。
由于公营机构以纳税人上交的公款运作,香港官员、公营机构负责人一旦未能符合民众的要求,或者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往往在强大民意压力下,需要问责辞职。例如,尽管港铁目前已经上市,脱离了纯以公款运作的体系,但是近期其承建的高铁香港段工程出现了一些延误,依然招致广泛的批评。港铁行政总裁韦达诚已经被提早一年解约,变相因延误工程引咎辞职。
而且,同样由于资金来源的问题,公营机构的运作和私营企业不同的是,管理层往往很难独立决策(内地央企、国企的管理层也差不多)。例如去年底,香港机场兴建新跑道及机场北商业区“购物城”到底有没有必要,会不会造成“浪费”一直争议不断,机管局的高层也因此备受煎熬。先是机管局董事、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辞去基建小组主席职务,然后机管局主席张建东数月后突然辞职,而罗康瑞又突然接任主席。数月后机管局总裁又宣布离任……这些变动实在让人眼花缭乱,也说明了香港公营机构的负责人实在不好当,要做好这份工并不容易。
香港公营机构高层薪酬优越的另一个原因,是要参照私人机构高层的薪酬标准。香港早已是国际金融中心,上市公司高层薪酬之高世界闻名,如华人首富李嘉的左右手,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去年的薪酬高达1.88亿元,即使普通上市公司的CEO,评价年薪也至少在500万元左右。
大家也知道,出任上市公司的高层除了年薪不低外,而且还另有股权及津贴等激励和福利,同时任期也较长,比每3年一任合约制的公营机构高层职位要稳定、舒服得多。
大家可以想像,一旦某位知名人士从上市公司转任公营机构的高层,会没有了出任上市公司高层那种自由和可以发挥才能的空间,反而要受到层层监督和压力。出任上市公司高层往往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较少受到政治干扰和香港民众的监督,精心策划的计划可以得以落实,工作上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实在与出任公营机构时的际遇不可相提并论。所以,要吸引上市公司高层进入公营机构工作,至少在薪酬上绝不能输给私人机构,要不什么吸引力都没有了。
目前,出任香港公营机构负责人的还有不少是来自外国,例如上文提到提前解约的港铁行政总裁韦达诚来自美国,香港科技园主席蒲禄祺、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等人都来自英国,要邀请他们飘洋过海服务香港的公营机构,聘以高薪更是必要条件之一。
简而言之,无论从香港本地、外国成功挖角到香港的公营机构担任高层,香港特区政府订立具竞争力的薪酬以吸引人才都是必然的举措。
当然,这里也必须指出的是,不少公营机构的负责人本身就已经非常富有,进入公营机构工作,只是为了服务社会和回馈社会。例如曾任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及中国区主席的前香港医管局主席胡定旭,他的身家过亿,对于进入医管局工作,他曾对媒体笑称“收入真不高,现在他更像是一名志愿者;他也只想从长远的角度,为香港更有竞争力的明天出谋划策,献一份力。”
香港特区政府以高薪吸引人才进入公营机构工作,这些人才为香港的繁荣发展、社会稳定贡献了重要的力量,也推动着香港进一步发展,即使有部分香港民众对这种高薪厚禄的现象有微言,但更多香港民众还是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
因此,如果读者觉得自己有才、有能力、有国际视野,能接受挑战,能顶得住压力,不妨来香港,加入公营机构工作,千万年薪不是梦。
实际上,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外国,公营机构负责人薪酬到底该是多少,不应该也不可能有上限,而是应该按照其能力、所作的贡献,以及该区域薪酬水平来厘定。
可能很多读者不知道,这种评定薪酬的模式,实际上早在古代已经存在。“薪酬”(salar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alārium”,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发给士兵让他们买盐的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食盐(salt)很难制取,因此不但被当做珍贵的贸易物资,而且一些国家还把盐被当做货币使用。古罗马帝国更曾将食盐取代货币作为士兵军饷,表现出色的士兵则被称作“值了那笔盐”(worth his salt)。
不过,作为中国内地的央企高管,由于他们不但是职业经理人,而且还是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公职人员,其中大多数央企领导人都有部级或副部级头衔,并享受相应级别待遇,因此除了正常的薪酬外,还暗藏有不少隐形福利、职级待遇和身份地位等利益。这自然会让广大民众认为央企高管薪酬高得离谱,中央政府大幅削减央企高管的薪酬是民心所向。
但如果今后央企、国企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学习香港公营机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取消央企、国企高管的行政级别,剥离其过去享受的相应级别待遇,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只将年薪作为其全部的回报。那么,所谓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如果他们能为央企、国企带来盈利,而且是大盈利的话,这些劳苦功高的高管们,即使年薪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又有何不可呢?毕竟,他们是的的确确“值了那笔盐”(worth his s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