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2022-06-18 17:06:22)

近期看了美国作家格雷厄姆·艾莉森的著作《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一书,作者从中国的崛起、历史的教训、暴风前夕、为什么战争可以避免的四个部门,向读者介绍了修昔底德陷阱对于世界秩序的挑战,即崛起的国家对于守成国家的影响,要么战争解决、要么承认事实避免战争。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撰写了两千五百年前一场几乎毁灭古希腊两大城邦的战争,因为雅典势力的增加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和担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作者就此问题回顾了近五百年的历史,发现了16个案例与其相似,其中12个案例都是以战争收尾,仅有4个得以幸免。

当前,中美之间面临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是作者撰写此书的主要目的。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力日渐接近美国,由美国自二战后主导的世界格局正在慢慢发生着深刻变化。无论是在经济领域、意识形态领域、政治格局及其它方面,中美之间的博弈和竞争日趋激烈。一个要按照自己发展道路实现伟大复兴,一个要维护自己霸权主义,双方难免会在很多问题和方面出现意见相左甚至误判的局面,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就是很好证明。

没有那个国家人民希望双方以最坏的方式解决双方的矛盾,战争是最坏的、非理性的结局,应当也必须避免。如果发生政治外交摩擦加剧、军事竞赛升级、局部军事对抗出现、经济合作脱钩、社会人员交往减少、科技教育交流倒退等现象,也将严重影响两国和世界人民的现实利益和长远福祉,这是所有国家不希望看到结果。

因此要警惕并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作者给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需要两个人民不断探索和丰富。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相信智慧的两国一定会选择符合全人类利益的解决办法。

以下是作者对于每个部分内容的思考:

首先,阐述了修昔底德陷阱的起源,探究其发展的动态过程,并解释它对于当前中美之间竞争关系的影响。

第一部分是对中国崛起的简要概述。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正在发展,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它发展的规模或结果。用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哈维尔的话来说,这件事情发生得太快,我们还没来得及感到惊讶。 第二部分是从历史的广阔视角来解读中美关系的近期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的事件,而且还提供了事态发展趋势的线索。我们的研究将追溯到2500年前,当时雅典的迅速发展震惊了占据主导地位的军事强国一斯巴达,进而导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还有,那些发生在过去500年间的重要案例也为我们理解崛起国和守成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战争提供了洞见。与当前中美僵局最接近的状况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对英国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战,这应当给我们以警醒。 第三部分探讨当前中美两国关系是否已经处于暴风前夕。我们看到大量媒体报道了中国的“强势”行为和不愿接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立的“以国际规则为基础的秩序”,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914年的人和事。同时,进行一定的自我反思和对照也是应当的。如果中国“像我们一样”美国大步冲人20世纪,信心满满地认为接下来的百年将是美国的时代—那么中美之间的竞争将更加严峻,战争更难以避免。如果它真的沿着美国的脚印,我们应该能看到中国将影响刀从蒙古扩展到澳大利亚,就像当年西奥多·罗斯福按照他的喜好塑造了“我们的半球”一样。不过,中国现在走上了一条与当年美国登顶霸主时所采取的不同道路。但是,从中国崛起的许多万面,我们依然可 以 此相似之处。那么,中国想要什么?一言以蔽之:让中国再次伟大。十多亿中国人最深切的渴望不仅是使得国家富有,而且要实现国家的强大。事实上,他们的目标是中国足够富强以至于其他国家别无选择,只能承认中国利益并给予中国应该得到的尊重。这一“中国梦”的规模和雄心,足以让其打消任何认为中国在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后,中美之间的竞争就会自然消退的念头。当考虑到我的前同事塞缪尔。亨廷顿(所提出的“文明冲突论”的观点时,这一点尤其如此。他指出中美两国的价值观和传统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具有历史性隔阂,这使得两国间的和解更 加难以捉摸。 虽然似乎很难看到目前两国间对抗会得以解决,但是两国发生实际武装冲突似乎也是遥不可及的事。但果真是这样吗:事实上,通往战争的道路比们所认为的更加多样,战争貌似更可能发生(甚至更为平淡和普通)。从当前中国南海、中国东海以及网络空间的对抗,到一场螺旋式上升并濒临失控的贸易冲突,中美两国间极易爆发双方直接交火的情况。尽管这些情景都不太可能发生,但当我们回忆起暗杀斐迪南大公或是赫鲁晓去在古巴的核冒险的意外危机之后,我们意识到了“不太可能”和“不可能”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小。 第四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大多数政策界和公众都对战争的可能性抱有大具的目信,而宿命论者则看到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迅速逼近一个无法移动的物体。不过,双方都不完全正确。如果两国领导人都能研究历史中成败的经验和教训,那么他们将找到丰富的线索,并能够从中形成一个在不发生战争的状态下满足各国基本利益的战略。 一个拥有14亿人口和5000年历史的文明重返辉煌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实现的条件,它需要经过一整代人努力管控而营造出长期环境。这种管控的成功不仅仅只需要新的口号、更频繁的首脑峰会或是更多的部门工作会议。要在不引发战争的情况下管理这种关系,就需要双方政府最高层时时刻刻地持续关注。这将需要两国之间高度的相互理解,而这种程度的相互理解自20世纪70年代亨利·基辛格与周恩来就中美重新建交事宜进行对话后就未曾见过。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领导人和公众需要在态度和行动上都作出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革。为了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必须愿意去思索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设想那些不可想象之事。中美之间要想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就只能去改变历史的弧线。

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超越修昔底德陷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吃到的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