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娃_3831
老娃_383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121
  • 关注人气: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机而动跃起上进终日乾乾健行不息或跃在渊

(2025-06-04 11:37:00)

法律援助 弱者之光,正义的力量

《法律援助法》亮点解读------赵智勇

 

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自202211日起施行对于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们现代意义上的法律援助制度始于1996年《刑事诉讼法》、《律师法》。2003年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颁布实施,法律援助制度进入了制度化发展时期。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意见的指导之下,法律援助制度纳入“十三五”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2013年以来法律援助制度进入国家统筹推进发展时期。法律援助制度纳入国家立法规划层面。

二、《法律援助法》的立法意义

《法律援助法》的出台,对于法治建设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层意义:将成熟的法律援助制度规定和法律援助实践经验上升为国家立法。《法律援助法》的调整范围更广。第四条、第五条是有关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规定第六条是有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相关规定;第五十一条是有关司法行政部门和司法机关以及其他有关部门信息化共享和信息化协同方面的规定;第七条是有关规定律协部门的相关规定;第八条是有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规定;第九条是有关企事业单位;第十条新闻媒体。《法律援助法》在社会各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第二层法律意义:有助于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法》第一条规定立法目的:“为了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制定本法”。

三、《法律援助法》的亮点

(一)《法律援助法》进一步明确实施法律援助的机构和人员。

1、机构方面。《法律援助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设立法律援助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等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支付法律援助补贴等。可以设置法律援助工作站或者联络点,就近受理法律援助申请。

2、人员方面

1)《法律援助法》明确了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负有依法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

2)《法律援助法》将实施法律援助的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除了原来的职业律师外,增加了法律职业资格的工作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志愿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法学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员和法学专业学生等。这意味着更多具备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可以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中。

让符合条件的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法律援助,增加全社会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积极性;让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更加便利地享受高质量的法律援助服务。

(二)、《法律援助法》聚焦“广覆盖”“高质量”两大目标,把更多有需求的群体纳入援助范围。本法明确列举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包括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等。重点关注了社会弱势群体、和人民群众的社会关切。

1.广覆盖

1)法律事务范围扩大。《法律援助法》在民事、行政法律援助范围上有明显拓展。例如,除请求国家赔偿、社会保险待遇、抚恤金、赡养费、抚养费、劳动报酬等方面外,新增了“确认劳动关系”“生态破坏损害赔偿”等事项。

2)特殊情形放宽。《法律援助法》规定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等情形下,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

2、高质量

1)关联机构的优惠。受援人相对于公正机构、司法鉴定机构具有先前的援助引领优势,只要是法律援助的对象在因该案件的公证、司法鉴定事项也相应的享受减收或者免收公证费、鉴定费。

2质量标准明确规定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法律援助服务的监督,制定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标准,通过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定期进行质量考核。

3)明确信息公开制度要求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法律援助资金使用、案件办理、质量考核结果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三)、《法律援助法》保障经济困难公民及时有效获取法律帮助。

1)明确要求法律援助人员依法履行职责,及时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需要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具有三年以上相关执业经历的律师担任辩护人。

2)在某些情形下,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不受经济困难条件的限制,包括英雄烈士近亲属为维护英雄烈士的人格权益;因见义勇为行为主张相关民事权益;再审改判无罪请求国家赔偿;遭受虐待、遗弃或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主张相关权益等。

3)因经济困难申请法律援助的应当如实说明经济困哪状况,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查询、或者有申请人进行个人诚信承诺实行承诺制简化了程序,在建立诚信社会发展道路上起到了助推作用。

(四)、细化了援助的形式,并详细规定了法律援助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该法细化了法律援助服务的方式和内容。主要体现在:

1. 提供法律援助的渠道拓宽。明确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法律援助职责以及律师协会的法律援助义务。此外,该法还鼓励和支持群团组织、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在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并将符合条件的个人纳入法律援助志愿者的范畴。

2.申请方式更加多样。法律援助机构应当通过服务窗口、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该法将这一实践做法进行了法定化。

3.申请程序简化。弱化了公民提供经济状况证明的责任,简化了部分情况下申请法律援助的程序。例如,规定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社会救助、司法救助或者优抚对象,以及申请支付劳动报酬或者请求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等,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可免于核查经济困难状况。同时,对于一些特定刑事案件,扩大了法院可以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辩护人的范围。

(五)、多方式提高法律援助人员和组织的积极性。《法律援助法通过明确政府财政保障,采取给予税收优惠、给予表彰和奖励等鼓励措施,以及明确补贴标准来激发提供法律援助的积极性。

(六)、《法律援助法》鼓励法律服务资源跨区流动。

1. 规定相对明确和具体。明确提出国家建立健全法律服务资源依法跨区域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援助志愿者等在法律服务资源相对短缺地区提供法律援助。

2. 保障措施更充分。为法律服务资源跨区域流动提供了更多的保障措施。例如,明确了政府财政保障,将法律援助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以支持跨区域法律援助工作的开展;明确法律援助补贴标准实行动态调整,并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律师事务所、律师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参与跨区域法律援助的积极性。

3. 参与主体范围更广大。除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外,还将符合条件的个人作为法律援助志愿者纳入其中,鼓励他们依法提供法律援助,这为跨区域法律援助提供了更多的人力资源。

《法律援助法》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涵盖了法律援助的各个方面,从基本原则到具体实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它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法律援助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