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问题食品召回制度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2014-08-08 09:57:02)
标签:

食品

处罚力度

制度

食品安全

意见稿

问题食品召回制度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杨燕明

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众食品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起草了《食品召回和停止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6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该《办法》,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严重和紧急程度,食品召回分为紧急召回和一般召回。对于前者,食品生产者应在知悉相关风险后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召回计划,同时立即实施召回。后者是时间期限则是72小时。(87日《京华时报》)

对于食品召回制度,我国早已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无论是《食品安全法》还是《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均对食品召回制度做了明确的界定。这次的意见稿之所以引发热议,在于其严格规定了召回时间,即紧急召回必须在知悉相关风险后2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书面召回计划,同时立即实施召回。对时间期限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这是一种看得见的进步,但这只是一种厘米进步。

尽管问题食品召回制度早已有之,但在现实的操作中,仍然遭遇尴尬。2012年,光明乳业因生产事故导致碱水渗入牛奶,在消费者在微博报料投诉、事件影响大后,企业才不得不发出召回令;同样,今年福喜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其启动召回机制的速度,也并未令公众满意……可以说,就食品召回制度而言,尽管制度规范在不断修正、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但一照进现实,还是“雷声大雨点小”,良善初衷往往未能得到落实。

为何会有这样的尴尬呢?因为处罚力度太小。纵观《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其中对拒不召回问题食品的企业,其处罚力度是非常小的,大多是3万元以下的罚款。当召回成本远远高于经济处罚时,一些企业出于经济理性的选择,肯定是宁愿“被罚款”。除非食品安全事故引发极大的社会关注或领导特别重视,不然,企业召回问题食品的积极性,的确是很低的。这是制度设置的硬伤,而如今的征求意见稿,也没有对这作出进一步的规定与约束。

可以说,在召回问题食品一事上,时间是关键,因为争分夺秒也是在抢救生命,同样,处罚力度更是关键,因为这决定着企业启动召回制度的积极性。只有处罚力度大于召回成本了,企业主动召回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正如不少专家所言,“根据目前《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对拒绝召回问题食品的生产企业的处罚力度,还远远达不到警示的目的,建议加大处罚力度,使企业不敢不召回、不得不召回。”只有这样了,问题食品召回制度才不至于像如今这般雷声大雨点小。

问题食品所造成的危害,其实是不言而喻的;对其进行召回,也在情理之中。遗憾的是,因为制度设置的原因,食品召回制度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在这样的境况下,对于召回制度,不仅要严控时间更要加重处罚,唯有这双向并举,召回制度才能成为企业的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行为。自然,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呵护公共安全。

 

我国拟推食品24小时召回 危害健康应立即召回

 

http://www.sn.xinhuanet.com/2014-08/07/c_1111974649.htm 

刊于8月8日《第一财经日报》:http://epaper.yicai.com:81/site1/html/2014-08/08/content_217267.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