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我为人人

(2019-03-03 16:24:57)
标签:

道德、社会、

哲学

分类: 道德经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我为人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值得信奉的言语并不华美,华美的言语并不值得信奉;善于以道德修身的人注重践行,不善于巧言机辩,善于巧言机辩的人,不善于践行道德;真正明哲的人守一无为,不追求知识的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涉猎蓄积不已,损性失真。圣人不搞囤积,恪守着能为别人济困解难而自己越发充实;能与别人分享的越多自己反而越富有。上天喻示给我们的道德,是利济于天下万物而不去伤害;圣人喻示给我们的道德,是有所作为而不去悖古反常,违反自然,更不会去争名夺利。

思路延伸:

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乎。智乎,智乎,投之海外无自夺,求之者不得处之者。夫正人无求之也,故能虚无。”——道,虽离人不远却难以探究其真谛,人人身上都存在着它的道理却很难掌握。唯有使自身的欲念空虚,神道将驻进心里;欲念涤除干净了,神道便会安心住下。人人都想得到智慧,但不知道怎样才能获得智慧。智慧呵,智慧呵,应把它投之海外而不可你抢我夺。追求智慧不如就此停住。圣人正因为不去追求智慧,所以能够做到“虚无”。

道德三千言,只是修习道德的一个方便法门而已,是圣人迫不得已而留传下来的。内中言论朴实无华,有时候显得有些愚蠢,但它的美妙功用却是不容我们污蔑诋毁的。当我们烈日之下相濡以沫的时候,我们就会顿悟:原来我们人类真的不需要知道得太多!聪明睿智的圣人类,应当有这样的胸怀:我们不搞资源囤积,我们就这么任性地认为,为了恢复大自然去奋斗,我们才会越富有;我们给予大自然的越多,我们拥有的才会越多。我们弘扬天道,有利于万物的事我们做,损害于万物的事我们不做。

常道之言,质朴无华,辩者如讷;常道之行,兢兢不懈,善者如愚。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不信言信行。偷得利而后有害,偷得乐而后有忧者,圣人不为也。故圣人择言必顾其累,择行必顾其忧,不好辩争讼斗,不好繁文丽藻,不好广闻博览。

“大道可安而不可说。真人之言不义不颇,不出于口,不见于色。四海之人,又孰知其则?”——大道,可以安心地去适应它,去感悟它而不能用言语表述明白。真人的理论,不偏不颇,绝不是一家之言,更不是局限于个人之感悟。四海之人,又谁能知道大道的法则呢?

夫道有经纪条贯,得一之道,连千枝万叶,其显于世之治也,务使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富有以无为,贫有以乐业,困有以处危。应该信奉的语言并不华美,而华美的语言并不值得去信奉。善言者,必参之于天地,不必辨而皆合乎道。天下智术无数,万物之奥无穷,奈何以过隙之残生去探求觅寻?临了却因此失了本性,求来个博而不精,未及开悟,痴痴切切了顿一生。其命也呜呼哎哉,其道也呜呼哎哉!逝也逝也,可否复来?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托幽,而威可载也。夫道者虚设,其人在则通,其人亡则塞者也。

为名为利,俭于用而多蓄积,不为己饕餮,多为子孙求为道为德,格于道而彰于教,既为己修心,又为子孙谋。天不予人富贵,不予人贫贱,而富贵贫贱却无时不在折磨着所有人的人生。人之互利互害久已,为学者何必要相互倾轧,相互诋毁?当我们对道德理念有了一定的的心灵感悟之时,千万不要藏着掖着。就当多给他人打开一个方便法门,大家将自己的感悟说出来,写出来,一起讨论,一起辩证,一起走向更大的进步。被财货物欲霸占的心灵需要适时清理,被科学技术挤压的道德却需要我们不断积累。不管最终我们的灵魂有没有大悟彻悟,有没有因此能逃出生天,对于我们来说都无所谓。我们修道行德,为而不争,死而不亡,至死不休!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愿水长流,花常开,道德长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