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生命中的晦冥时刻……》
文:里尔克
杨武能 译
我爱我生命中晦冥时刻,
它们使我的知觉更加深沉;
像批阅旧日的信札,我发现
我那平庸的生活已然逝去,
已如传说一样久远,无形。
我从中得到省悟,有了新的
空间,去实践第二次永恒的生命。
有时,我像坟头上的一棵树,
枝繁叶茂,在风中沙沙作响,
用温暖的根须拥抱那逝去的
少年;他曾在悲哀和歌声中
将梦失落,如今我正完成着他的梦想。
育邦:里尔克是20世界无法绕开的诗人。他有很多名篇佳作。而就短制而言,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首诗。在很多时候,我愿意去朗读它,如果奔腾再举办诗歌朗诵会的话,我会报名朗诵此诗的。这首诗说起来算是小伙伴们耳熟能详的,我是个怀旧的人,老是会想到这首诗。不喜欢此诗的朋友闪过,喜欢的再读一遍。里尔克在《布里格手记》中这样写道:
唉,要是过早地开始写诗,那就写不出什么名堂。应该耐心等待,终其一生尽可能长久地收集意蕴和甜美,最后或许还能写成十行好诗。诗并非人们所想,是什么感情(感情早就够了)——它是经验。
里尔克的慨叹也是我的慨叹。更深地说,他说的让我感到羞愧。但是,更多时候的写作者是作为一个恬不知耻的人而存在的,否则他会寸步难行的。我想我正是这样的人。我要停下来,打量我自己,看看我有没有所谓的经验。阅读经验,体察世界的经验,观照自我内心的经验……说实话,我不清楚我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经验以及某种经验达到了何种程度。我只有怀疑,对我自己,对我的诗歌。
也许我们认为这不过是诗人的谦逊与不实之辞,但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里尔克本人在他的内心深处就是对写作好的诗歌有着审慎而执着的忧虑。他接着写道:“因为诗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感情,而是经验。为了写一行诗,必须观察许多城市,观察各种人和物,必须认识各种走兽,必须感受鸟雀如何飞翔,必须知晓小花在晨曦中开放的神采……”他要求诗人回想起童年的疾病、压抑的日子、海边的清晨、各种不同的爱情之夜等生活中与思想上遭遇的种种细致入微的情形。参照这种严格近乎苛刻的要求,里尔克总结他的创作,说:“迄今为止我写的诗却不是以这种方式写出来的,所以都称不上是诗。”成就一名诗人需要一定的身体经验和阅读经验,但仅有这样的利器是远远不够的。一名真正的诗人必须不断地超越自身已有的经验,因为有更多的隐秘的生活等待着我们去深入,有无限的神秘的书籍等待着我们去阅读,有数不清超出我们经验的道路等待我们去探索……真正的写作必然是一种沉寂,真正的诗人必然是遭遇“写作困难”的人。写作就是不断制造写作困难,进而努力去解决这种困难。否则,就只能叫写字。这是一种存在的艰难……
通过这首诗,我们明白里尔克为什么说“诗是经验”,为了一行诗,他用动用多少的生命储备啊;用如此简短的文字深刻描绘内心细微与敏感的体验……有多少丰盛而细腻的生命“经验”沉淀在内心,直到写作这首诗歌的这一瞬间,它们才如山泉涓涓流淌而出,如大河滔滔而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