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况钟治苏遗迹之:铜观音寺况钟公“祈雨碑”

(2017-09-19 05:32:18)
标签:

况钟

况青天

铜观音寺

祈雨碑

况军

分类: 况军的游记
http://s9/mw690/004d2X3lzy7elxv12rKc8&690

    铜观音寺,原名光福寺,始建于梁朝天监二年(50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曾作为高僧讲经授道之所,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因寺内原供奉有铜观音像,又名铜观音寺。
    寺庙坐落于苏州吴中区光福镇龟山南麓下街。铜观音寺是吴地最古老的寺院,寺前宋代的石桥,寺后山顶光福古塔,寺院内廊壁古香古色的碑碣古刻都已经成为苏州重要的珍贵文物瑰宝。
http://s1/mw690/004d2X3lzy7ejJtVYcM30&690

                              铜观音寺牌坊(南),上书:“铜观音寺”

                               牌坊对联:禅地非常深生祖道

                                         法门无尽大振宗风http://s12/mw690/004d2X3lzy7elEmohqXab&690    光福寺的前身是私家住宅,系黄门侍郎(侍从皇帝、传达诏命要职)顾野王舍宅为寺。唐代武则天当政时期(685-704年)改为光福寺,香火十分鼎盛。

    北宋康定元年(1040年)六月,光福梓里村有个名叫张惠的村民在湖边(一说寺旁)取土时,挖得这尊因唐代会昌灭佛而失踪的铜观音像,将她送还了光福寺。当时吴中正值大旱,数月不雨,苏州城里的士民便将铜观音迎入城里祷雨,结果十分灵验,“祷之即雨”。一时间香火大盛,自此,每当苏州地区出现干旱或淫雨,人们都会“敬迎入城,无不感应”。

    明宣德五年(1430年),著名清官况钟公从京城来到江南“鱼米之乡”苏州,担任知府,亲自率众施财修葺光福寺殿宇。

http://s7/mw690/004d2X3lzy7elpeAhfgd6&690

http://s9/mw690/004d2X3lzy7elpf2vY408&690
http://s1/mw690/004d2X3lzy7elpkj8li10&690
http://s1/mw690/004d2X3lzy7elpouU0090&690



http://s5/mw690/004d2X3lzy7elpSpRDS34&690
http://s4/mw690/004d2X3lzy7elpWAyl543&690        进入寺庙第三进即是铜观音殿,考虑到拍摄佛像是大不敬,所以借用一座香炉遮掩了一下,给大家欣赏一下。
http://s14/mw690/004d2X3lzy7elpW4YnH4d&690

http://s3/mw690/004d2X3lzy7elxnOwrU42&690
http://s3/mw690/004d2X3lzy7elqiajgm12&690                            铜观音殿里的简介,因为有况钟公的事迹,所以我拍了下来。
http://s10/mw690/004d2X3lzy7elqiCNoRb9&690
http://s12/mw690/004d2X3lzy7elqJImtteb&690
        况钟来苏州任知府的当年,遇上了大旱,为了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苏州知府况钟带领衙府大小官员,毅然前往光福,将铜观音像请到苏州城里,亲自烧香祈祷,他的真心诚意果真感动了上苍,即日便下起了大雨,灾情得到缓解。次年,即宣德六年(1431年)春三月,况钟与同知杨栗、王佐等再次来到光福铜观音寺,亲自建刻“祷雨碑”。
    上图右侧即为况钟建刻的“祈雨碑”,又名“明况钟碑”。不幸之中的万幸是,该碑历经风雨,虽残破,但大部分字迹清晰可辨。现在作为文物,光福寺将庙内所有古碑都用玻璃保护起来了。对于文物而言,这是必要的措施,但对于我这个况氏后人,想要把况钟公的祈雨碑很清楚地拍摄下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了。
http://s5/mw690/004d2X3lzy7elsSjv0w24&690        透过玻璃拍摄,最大的麻烦就是反光和倒影。就今天给大家看的照片,我已经是尽力了,希望大家今后有机会可以拍摄到更好效果的照片一起来分享。
     上图是我从侧面拍摄的“祈雨碑”完整图。
http://s13/mw690/004d2X3lzy7elt6SbUM3c&690             同样的一张照片,我把祈雨碑上面有关况钟公的内容先标记出来,便于大家观看。http://s11/mw690/004d2X3lzy7elFyOgAOda&690

                                                        上图中的“伯律”,是况钟公的字。
http://s15/mw690/004d2X3lzy7eluNNKlEfe&690

http://s1/mw690/004d2X3lzy7eluO5iZWc0&690

http://s6/mw690/004d2X3lzy7elu4oFcVc5&690


http://s11/mw690/004d2X3lzy7elv5huoWaa&690      “口大夫直隶苏州”,点明了况钟公和其他随从官员的职务上下级关系。
       直隶,就是直接隶属的意思。

http://s12/mw690/004d2X3lzy7elvt3l919b&690         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况钟公即升迁为礼部郎中。上图碑刻里既有这个职务,也有况钟公的名和字。
http://s12/mw690/004d2X3lzy7eluYWvKr2b&690




http://s16/mw690/004d2X3lzy7elvcsy9p0f&690
http://s4/mw690/004d2X3lzy7elw0AWVZ13&690

http://s16/mw690/004d2X3lzy7elw16cajcf&690

http://s13/mw690/004d2X3lzy7elw1C4Q4cc&690        说明:因为有玻璃反光的缘故,所以部分照片拍摄的是同一个部分,但是角度不同,只为尽最大可能把碑上的字多看清几个。
           
http://s14/mw690/004d2X3lzy7elFV4wTH8d&690

                         况钟公生平介绍(拍摄于苏州市名人馆)
http://s3/mw690/004d2X3lzy7elFVXqBc42&690

                      况钟公治苏的七大历史功绩(拍摄于苏州市名人馆)

http://s15/mw690/004d2X3lzy7elq8rikmde&690                                                                                                            201793日拍摄

            

后记:

况钟公治苏,光载史册,留名苍生。

挖掘况钟公历史遗迹,是我况氏族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因为我曾经在苏州工作过四年,所以对况钟公的事迹了解还相对比较多。

目前据我掌握的材料,在苏州地区,现存有关况钟公的碑刻大约不会超过五块。

(另外有三块只见史书记载且有拓印,暂无实物可考。)

幸运的是,我现在已经找到了四块,也都做了详细的拍照留底。

后续我会一一分享给大家。谢谢!

                                        2017年9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