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澜访谈录文字版】刘德华:我的青春没离开~

(2013-12-14 12:05:27)
标签:

杨澜访谈录

文字版

杨澜

刘德华

我的青春没离开

分类: 杨澜访谈录文字版
杨澜访谈录》开场语——

杨澜:在电影圈,如果有一个人像刘德华这样的名望和地位,其实完全不需要像他这么勤力。一年找一两部自己中意的拍。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然而偏偏他又是演戏,又是投资忙得不亦乐乎。这不他最近主演的电影《富春山居图》口碑不佳。但是刘天王依然勤力的帮电影做着宣传。无奈当中也足见他的职业精神。其实回首这些年来,他一路走来摸爬滚打当中有无数的悲欢喜乐。真是一言难尽。今天就和刘德华来谈一谈这些年他为电影买的单。

(可能很多人会问,已经坐上天王宝座的巨星刘德华,为什么还去做投资人呢?)

杨澜:Andy非常感谢你能够接受我的访问。如果按照你投资的影片算数量,我们来算,到目前为止为些投资是亏得多还是赚的多呢?

刘德华:如果说是量,应该是输的多,但如果是钱,如果加在一起,就反而是差不多。

杨澜:你心里有没有后悔,演艺事业已经很顺风顺水了,我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做这个事情,你有没有自我怀疑过?

刘德华:我怀疑我当老板的能力。

(我怀疑我当老板的能力,这句话在刘德华投资的鼎盛时期从未想过。1990年,刘德华创立天幕电影公司的举动,在当时刚刚兴盛的影事业中有着突破性的意义。当时只有两位演员曾开过电影公司,一位是李连杰;而另一位就是刘德华。这个决定在此之后的十几年中,极大的影响了刘德华的未来。当时天幕电影公司投资的第一部影片《九一神雕侠侣》获得了成功。这次的成功大大的鼓舞了初次经营的刘德华的信心,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很快他就要面对一个颠覆性的转折。)

刘德华: 《九一神雕侠侣》那时候真的能回本,我有一个非常错误的一个概念:认为只要我拍好,本钱一定回来,不会输。但是我没有想到,我的市场营销没有做好。是因为市场再好的电影,还是那个票房。

杨澜:但是你的成本已经全部都进去了。

刘德华:都过了。比如说,我们就拍四千万的一部电影。我们可以赚回来四千万的电影,但是我拍了五千万。它是一辈子都不回来的。我也亏了很多年。我1991年开始做我自己的天幕。

(当年,刘老板亏损最多的一部影片,恰恰是他最看好,投资最大的一部影片--《战神传说》。当时这部影片云集了大排导演和张曼玉、梅艳芳等名星。阵容的大制作电影并没有换来刘德华期待中的票房。成为天幕公司当时亏损最大的一部影片。1995年后,天幕入不付出,亏损高达四千万,当时身为演员的刘德华,为此付出了想像不到的代价。)

刘德华:也是那么多年下来,刘德华为什么乱拍电影?是因为那五年,我的片酬都是用来还债的。我签了一个约,那个合约是月薪。每个月我要还钱,签这个,你不管拍多少部,我最基本的,多你再给我;少,我都要拿这个钱。

杨澜:啊!你签这个约的时候心里有一点委屈吗?

刘德华:没有!没有!是我自己,我花的,没有人花。为什么要还钱?是因为有很多工作人员的钱还没给。所以我觉得他们需要那个钱,比我更需要。

(刘德华有过这样一首歌,歌词恰好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
我还没有结束
无止境的旅途
看着我 没停下的脚步
已经忘了身在何处
谁能改变 人生的长度
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
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
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
我们都在不断赶路忘记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
我们都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
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去不到终点 回到原点
享受 那走不完的路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多年后这句风行的电影台词。为当时刘德华写下了注脚。即使是天王巨星也要被迫为拍片而还债。从1995-2000年,刘德华在无休止的工作中,偿还着错误的代价。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刘德华对于投资人的重新认识,在这默默无闻的五年中逐渐行成。)

杨澜:这个就是做创意人的一种通病,因为你总想把它做到最好。所以你可能把好几位大演员都拉过来,几位大卡司梅艳芳……都过来。就一个劲的往里面投。是不是那个时候好像觉得,谁都不能够阻止你了。就是一定要把这个片子拍到你想像出最好的样子。

刘德华:那个时候我是最重要的那个老板。我觉得这个事最后的决定在我手上。我最近这十几年,我只看最后的,我不会在中间加入。如果我当演员的话,我就演我当演员的那部分,到片场拍戏。我不会跟那个导演说,我是老板你听我的。

杨澜:为什么?

刘德华:因为真的会影响到整个水准,这个是我希望老板一定要很清楚。

(然而命运似乎为这位天王巨星埋下更大的伏笔。2002年刘德华与天幕公司进入漫长的诉讼案。期间法院下达禁令:全面封杀刘德华当时演出、广告和唱片计划。这对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刘德华带来更大的冲击。屡次波折后刘德华是否就此歇手放弃投资呢?)

杨澜:说回到比较惨的时候,那时候要接很多的片子,甚至是不少烂片,然后来还这些债。你当时对自己有没有一个什么承诺?是我以后再也不投资了。我已经吃了这么大苦头,我以后再也不做这些傻事了。

刘德华:不会不会,没有。(对于风险莫测的未来,有人会妥协。但刘德华会说,不。他仍然选择了再做投资。在风云多变的娱乐圈,刘德华力图掌控自己的命运。而这一选择,从他刚入演艺圈就已经开始。在80年代的香港娱乐圈,很多演员会受到黑帮的要胁及胁迫。那时年少当风的刘德华因为拒绝一份在公司续约五年的合同书上签字,而惊怒电视台高层,遭到五年的雪藏。经历了一次次的打击,刘德华为什么一再坚持呢?)

杨澜:当初为什么一定要做投资人?是不是也希望对于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有多一份掌握?

刘德华:我一开始应该是1995年底、1996年、到1997年前,就是因为陈果。只是我看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个问题是一些导演,那些从基层慢慢学习的那些人,没机会。然后看到他们拿到剧本那么久没有人投,当面到每一家。然后我就说我试试看,我来投。

杨澜:为什么你看不下去呢?这关你什么事?

刘德华:没有,他在我身边的人。

杨澜:你看到他们这么走投无路,你觉得要帮帮他们。

(张学友曾经如此感慨:每当自己想停下来休息,总能看见刘德华在前面拼命往走赶。
他说,刘德华是一个奇迹。这也是娱乐圈很多人对刘德华的真实评价。很多人说刘德华是香港娱乐圈里最勤奋的演员。他在拼命的奔跑中背影留在后面人的心中,成为年轻人追赶的精神偶像。历经十几年沉浮跌宕后,2002年刘德华创立了映艺娱乐有限公司。
新的公司开始在投资领域的两个方向发展:1、是成立亚洲新星导计划,为亚洲地区的年轻导演提供拍电影的机会。2、支持香港本土电影。鼓励拍摄反映香港的本土文化的影片。)

杨澜:你那个时候的期待是什么 ?

刘德华:我就觉得香港人嘛!我到世界每个角落,很多地方有中国人。他们都觉得刘德华巨星。但是我回到香港,我又觉得,他们觉得我是他们的家人一样。他会觉得我们有刘德华骄傲。所以这个是我在香港才找到的。

杨澜:很多的这些艺术电影也好,其实是有很深的香港情怀在里边的。你刚才所说的,跟香港这块地方的那种,就是我是这里的一个华仔长大起来的。那种感情是能够看得出来的。但是,你说在做这个亚洲新导演计划的时候遇到很多的冷漠。你看到了什么冷漠?

刘德华:我的冷漠在香港,他们好像不大相信要做这个事情。他就会觉得不行。你都没用我们。就好像会觉得我怎么样怎么样,就觉得有一些大的公司就会觉得我只是跑出来做……

杨澜:做秀。但是,当然你不是。

刘德华:我没想过。

(刘德华为此遭到了很多人的怀疑。但谁也没想到的是他曾经投给内地一位新导演的作品《疯狂的石头》创下两千万票房记录。在当年创下国产片的票房冠军。)

刘德华:我认为那些电影,它有了它的那个生命力。

杨澜:生命力是什么?

刘德华:它这种生命力是很真诚的。没有考虑到老板喜欢什么,他只考虑他这个电影里面观众喜欢什么。所以我觉得这些成功的电影它都很真诚,而且很有生命力。它就跟当年 的那个宁浩的那个一模一样。

杨澜:“疯狂的石头”。其实我想说在香港整个娱乐圈,包括电影业发展的这几十年,可能没有人比你更有话语权。来看到所谓的潮流的变化。你看香港电影的最黄金的时期,你赶上了;后来有一段时期是台湾的这个金主都跑到香港来投资,你赶上了;然后再到香港的这个电影人纷纷到内地来,内地也有资金过去这个潮流,你也赶上了。那个时候也有很多这种社会的潮流,但是你好像并不总是顺着潮流去走的。你有一点自己小小的坚持甚至是抗争。

刘德华:我觉得因为市场越来越大。这种类型的电影会越来越多。但是如果一个成熟的市场除了这个,它还需要有其它的。那现在我们要看。我觉得在市场上面需要有很多。今天如果有一部真正的艺术片,我也希望它能成功,就跟我们以前看到的那些《红高梁》那种,我觉得……

杨澜:大的戏剧片。

刘德华:对对对,那些也需要大的成功才行。

(有人曾经说,总结华语娱乐圈的发展过程,刘德华最有发言权。因为他的成长贯穿了整个80-90年代华语娱乐圈文艺界的黄金时期。他曾经经历了香港早期娱乐业的兴盛。之后台湾和日韩娱乐给中国娱乐业的影响和冲击。他经历的香港影事业从颠峰到消退的整个时期。然而在这样时代变迁中,刘德华不仅仅作为一个演员,他作为一个自主的投资人,在做与时代潮流不同的事情。表达着一个电影人对于行业的意义。)

刘德华:我因为一个导演等了十年。

杨澜:谁?

刘德华:我等许鞍华。

杨澜:最初这个影片要投资的话你是去敲了多少门才可以?

许鞍华:其实我特别的幸运,第一个我就去找刘德华。

杨澜:因为你觉得他比较心软对不对?

许鞍华:(笑了笑)没有,他有这个前科。比如《打擂台》都不是商业片。像十几年前,他支持陈果拍《香港制作》做的后期。所以他对香港的本土电影是很有心的。

刘德华:拍《桃姐》我是跟她说,没关系,只要你喜欢的电影,你告诉我,我不会碰任何的东西。我等到最后的那个产品出来,我才看。

杨澜:能给我模仿一下,当初你找到他会怎么样说,因为你好像说过你很不愿意求人的,对不对?

许鞍华:求资金例外,(两个人一起笑了)你不去就没了。

杨澜:那你当初是怎么样跟他来……

许鞍华:我就是说,我有一个故事要不要看。然后他看到剧本让我上公司。然后就说,他觉得这个故事挺好的。再然后他也愿意演出。要不然更难找资金。我们就非常受宠若惊。

(2002年,刘德华投资拍摄的电影《桃姐》这部影片与扶持自己第一部电影导演许鞍华合作,完全不同市场上潮流的谍战警匪类型片。而是关注了老年人养老的日常现实问题。刘德华声称这部电影等了十年。最后这部影片评审,获得威尼斯电影节、台湾金马奖等多项大奖。最后,第十八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将这部影片评为最佳电影。此时,曾为投资电影历经波折的刘德华作为电影出片人,站在领奖台上感慨万千:“我没想到,就觉得很圆满。感谢,希望感谢所有人。我自己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在电影《桃姐》在各大电影节斩获成功后,刘德华相继演出三部新的影片:《富春三居图》、《盲探》、《风暴》。6月3日,电影《富春三居图》在上海举行新闻发部会,电影片断率先在公众面前面试。)

杨澜:《富春三居图》对你来说,它只是一个工作惯性当中的环节,还是说真的给你带来挑战和创作的激情。

刘德华:这部电影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时间发生。

杨澜:为什么?

刘德华:我觉得我们中国人,也需要有特工的电影。也需要这种。但是我很想把它跟外国的那些特工分开。所以最近那个《神探亨特张》我也很喜欢。我觉得这种类型的是可以发展的。然后就跟他说,没关系。如果你们准备好的话,要找我演我一定支持。因为我很想有这个类型。大家也在问我为什么你要拍?为什么要拍?那如果我们都不拍的话,那他们基本上是没有那个空间。去发展他们这一块--从来没发展的电脑的部分。回到我们中国的那个电影圈里面说,它一定需要有这个类型的电影。

(从影30几年,被誉为天王巨星的刘德华早已不再追求荣誉。他将自己的成果和经验投入了这个熟悉的行业。为很多新型导演默默提供支持。)

刘德华:没有剧本是拍不好的。那只是那个导演还没有抓到。现在我拍很多新导演。比如:我现在在现场会看到很多…… 视线错了。导演不说,摄影也不说,然后我就说。

杨澜:反掉了是吗?

刘德华:对,然后我就讲,我们拍两个,我忘记是看哪边了,对不起。用这些,慢慢就习惯在现场会看很多。

(一个演员的公众形象需要长期经营。而在1995-2000年,刘德华曾经为了拍片还债拍摄了很多快餐电影。五年后,刘德华偿清了所有的债务,当他终于无债一身轻重新开始的时候,多年前建立的形象在公众的面前褒贬不一。)

刘德华:大概在1999年就几乎把钱都还清了, 2000年开始就慢慢每一部都很小心去演。那如果你说我的演艺生涯,我觉得是在2000年开始的。

杨澜: 2000年才重新开始。

刘德华:以前有一个,但是以前的那个已经过去了。

杨澜:你说你2000年得到了一个重生,之前和之后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刘德华:我懂得怎么样在电影里面生活,以前不会,以前就为了自己。我喜欢就做。但是经过了那段时间之后。我觉得我现在,不是说我每挑一个剧本我都挑对了。不是。是我喜欢的,我愿意的。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每一部都是我愿意的。都是我愿意做的。

(曾经为了还债,被迫做过很多选择。如今的刘德华终于有了可以自主选择的自由。
他说,尽有可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管是否成功。为此他今年将向熟悉他的观众展示另一个荧幕上的自己。)

杨澜:我觉得很有意思 ,Andy你拍过140部电影,得过那么多奖,演过那么多角色,有什么角色,你没有演过呢?还有什么角色会对你有挑战呢?

刘德华:我一直跟杜琪峰说,我很想演那个盲人,那我现在还在想,演一个相声演员。

杨澜:为什么要演一个相声演员?

刘德华:我觉得他们的故事很特别?

杨澜:为什么吸引你呢?

刘德华:我希望把他的那个,以前很厉害,然后在街上演,然后到最后没有了。从90年代一直撑,撑到现在才开始火,火起来。那我觉得这个故事,中间是可以看到他们离离合合的很多故事。

(2013年,刘德华再次与杜琪峰导演合作了电影《盲探》。在这次新的合作中,杜琪峰试图探索刘德华的另一面。)

杨澜:你刚才说到杜琪峰,这让我想到,好像过去看到,你曾经讲过跟他之间有一些的冲突。比如说:他在拍那个《暗战》的时候,他就很讨厌你一直是一个刘德华的样子。对不对?所以他那个时候怎么跟你说的。

刘德华:我们拍了第三集的《天若有情》然后我跟他一起在长春拍。那三个月我们在那边的时间,大家都过得非常好。而且真的了解到对方对电影的那种付出。他就想了一个故事《暗战》然后跟我说,我想拍你。我说,好。导演就坐在那这想了很久,我要这样拍一个角色吗?我要改变刘德华,跨那么大步吗?所以他先停下来,然后我去拍另一部戏。因为他在电影里面还是要兼顾到,你社会上面的那个责任。所以他就调回一点点,就变成他有一个双重的性格。

杨澜:所以那个时候,他又希望你还是能够做回一部分刘德华。

刘德华:对。他说,你可以慢慢变成另外一个人,但是你不能跨那么大。这个是跟人的接受程度会有冲突。现在我在《盲探》里面,你就会发现完全不是刘德华,完全是另外一个。他说现在大家可以接受了。

杨澜:但是会不会介意大家把你跟梁朝伟演的另一位盲人拿来比较?

刘德华:我无所谓,也比了三十几年了。

杨澜:但是要演出自己的特色。你觉得最大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同样是演盲人。

刘德华:以前所有的人去演一个盲人,他会在镜头前面尽他的能力先告诉你,他看不到东西但是如果你真的是盲人,你所有行为是,尽最大的力量告诉所有人,你能看到。

杨澜:你要有所反应的,不可能是完全没有反应的。

刘德华:对。他尽量。他讲话,他会很刻意的去看你。看着拿水。他真的会做所有的动作,就让所有的人感觉他骗人吗?他真的是看不到吗?

杨澜:因为他并不想引起别人对这个方面那么多的关注。

刘德华:所以我们这一次的演出,跟以前完全不一样。我没戴墨镜。整个戏,没有一个镜头是戴墨镜的。整个戏出来,是很奇怪的一部电影。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

杨澜:你怎么会不知道好还是不好呢?

刘德华:不知道 。因为没想过,刘德华长那个样子,然后讲话的语气,然后看东西的那个动作。因为他那种看不到东西的那种动作,然后又假装能看到的那种感觉。完全颠覆了我自己的演出的。

(多年以来在观众心中,刘德华一直是一个坚持完美的人生哲学的演员。他敬业、正面、勤勉,似乎无懈可击。曾经是过去时代,很多人的偶像。但也曾有导演指出,刘德华太在意自己的完美形象。这对于演技的突破是一个限制。因为很多成功的演出,正是在于表现生活中的不完美。为此,刘德华在用自己的方式寻找他的突破。)

刘德华:我去那个盲人中心,学了大概三个月,每个礼拜两次。刚刚看不到东西的盲人也会到那边学习,怎么样照顾自己。那我就跟那些人一起去学习。然后每天每天学,然后再想,应该怎么样演。怎么样可以让大家感觉 我是盲人。
三个月以后,我什么都学会了。
比如说:我倒水,我可以听到它满了。我煎鱼,我可以听到它离锅了。

杨澜:真的?真的?没有用眼睛去看。

刘德华:没有。因为久了你就会发现,那个声音真的有区别。然后你呼吸,你会发现你离开那个墙有多远。

杨澜:啊!所以那个方面的潜质,其实被发动出来,调动出来了。

(曾经有很多人评价刘德华,说他是香港电影的不老常青树。
但在纵观这位不老名星的坎坷经历后,也许对他更为客观的评价时,过去的种种潮流冲击的时候,淹没了很多站立潮中的人。
而他是经历了所有的潮流却始终保留着对电影的诚意。对自己也对行业有所坚持的人。)

杨澜:如果今天有一位不叫刘家冰室,可能是张家冰室外卖的小男孩,来看到你当年送外卖去给冯宝宝这些人的时候 。如果这个小男孩跟你说,我也想以后进入电影圈。你可不可以给我两句指点的话,你会跟他说些什么?

刘德华:我会跟他说,你最辛苦的时间不在前面,是在红了之后;最艰难的时候是等红的时候。没有方法,没有一个绝对的方法去在这一行去发展。它没有准则的,因为很多人都会访问的时候都会说当年你跟无线争得那么厉害。

杨澜:对。你被雪藏的时候。

刘德华:对。那你真的非常坚持你的方法是对的,我就会跟他说,当年没有离开的梁朝伟跟我一模一样。所以说不是说我离开就是成功,留下来那个人也成功。所以每一个人的路都不一样,但是有一样事情是不能缺的。就是努力。

杨澜:努力这一点你一点都不缺。所以你的青春最让你怀念的是哪个部分。

刘德华:青春我不用怀念,我认为我的青春没有离开我,就在这儿。

杨澜:非常感谢Andy接受我的访问。谢谢!Good luck!

刘德华:谢谢!

结束语:
在香港电影圈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如果未来香港演艺界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有资格竞选香港特首的话,那就是非刘德华莫属。”这当然纯属臆测,不过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刘德华的好口碑。这种口碑不仅仅来自于他艺术的功力,他的职业敬业的精神,他的好人缘也更来自这些年以来他主动付出的一份担当,一份承担。我相信有了这份担当和承担,才是他的基业常青的最根本的一个理由。当然也正因为如此,刘天王还要继续的辛苦下去。

杨澜访谈录文字版,每期每日持续更新 欢迎加QQ: 22360865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