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第一句说到“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紧接着描写了鲁镇上一派迎接新年的热闹景象。这告诉了我们辛亥革命并没有给鲁镇带来多大的影响,鲁镇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小说第一段对于鲁四老爷的介绍,先写到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清朝为了弥补财政不足,放宽了取得监生的身份,只要援例捐资即可取得监生名义。这样一来,有财力者即可借此获得与生员相同的权利和身份)。鲁四老爷就是这种儒生。后又写到他大骂其新党,骂的还是康有为,而此时康有为早就堕落为保皇党,由此可以看出他在政治上是极端地反动保守。
再来分析小说第二段中对鲁四老爷住书布置的细节描写,朱拓的大“寿”字是陈抟老祖写的, 这说明鲁四老爷对陈抟老祖是非常崇拜,而陈抟老祖是五代、宋初道士,道教中被当做神仙崇拜的一个偶像,从鲁四老爷崇拜的对象可以看出,鲁四老爷非常迷信鬼神, 他是封建迷信思想的宣传者和维护者。“寿”字两边的对联作者特意安排一边的已经脱落, 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 从“脱落”两个字上, 我们可以了解到鲁四老爷这个知识分子,他已很久没有进过他的书房了, 他的书房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摆设, 可见他是一个徒有虚名不学无术的老监生。一边的对联作者并没有写出, 但并不意味着读者不知道, 作者意在揭示鲁四老爷早已把对联所倡导、宣扬的思想丧失殆尽。而对联的内容就是“品节详明德行坚定”, 这恰好说明鲁四老爷这个封建遗老,早已把品节和德行抛到了九霄云外。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 从“一堆”这一细节可以看出, 鲁四老爷的书房是乱糟糟的, 简直成了一个堆放垃圾的场所, 从一部《近思录集注》看出, 鲁四老爷是封建理学思想的宜言者,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的思想, 把祥林嫂一步步地逼到了人生的边缘, 一部《四书衬》, 是宣言孔孟思想的作品,说明鲁四老爷是封建等级秩序的坚决卫护者。
小说开头一再强调鲁镇的这些人没有什么多大的改变,单是老了些,女人们辛苦的准备着福礼,但“拜的只限于男人”。而且“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爆竹之类的,”这些都告诉了我们鲁镇依旧在中国封建制度控制之中,它愚昧,落后,封闭,深深地浸淫在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宗法制度中,并具有深厚的迷信氛围。这些描写再一次向我们暗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也预示了祥林嫂走向末路的必然性。
结尾处作者由近及远,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了五更将近时候祝福的场景,在结构上和开头照应,更重要的是,作者从感受的角度描写祝福的景象,四叔家“极响的爆竹声”和远处“联绵不断”的爆竹声“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显然,这些描写具有了象征意义,这是一张密不透风的封建礼教的大网,是残害祥林嫂的罪魁祸首。“我”“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是愤激的反语,表现了作者对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愤懑之情。最后用“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与祥林嫂在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意在告诉读者,祥林嫂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封建礼教是祥林嫂悲剧的根源,“祝福”是封建社会吃人的大典,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