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365《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读书笔记摘抄
(2016-04-14 22:04:04)
标签:
文化 |
分类: 妈妈的读书笔记 |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读书笔记摘抄
学习篇
当孩子考不好的时候我们不去指责,而是给他一份理解和支持,让他有一个好心情,那样孩子才能鼓起“再战”勇气,面对更多的困难。
孩子的天性都是向上的,没有一个孩子愿意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在考试成绩差的时候,内心最受挫最难受的那个人也是孩子。
给孩子一双求知的翅膀
好奇心,让孩子想学习;成就感,让孩子爱学习;好心情,让孩子愿意学习。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应该在孩子的内在动力上下功夫,孩子的内在动力被调动起来,他才有可能在学习上有好的表现。
一个考试成绩好的孩子,内心已经得到的奖赏,因为有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羡慕、家长的鼓励。那些考试成绩差的孩子,内心的感受却是复杂的,他本身绝对是想考好的,但又没有考好,他便会对自己着急、焦虑、自责,对老师会有害怕、忐忑,对家长则会有内疚、后悔,这些感受多是负面感受,会让孩子情绪很低落。
我想能够理解和支持孩子的这个人只能是我们家长,因为我们才是孩子们最亲近的人。当孩子考不好的时候我们不去指责,而是给他一份理解和支持,让他有一个好心情,那们孩子才能鼓起“再战”的勇气,面对更多的困难。如果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并能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便是对孩子莫大的支持了。
学行巧才学得好
“好习惯,好人生”“好习惯,好成绩”
每天开始写作业之前先复习老师当天讲课的内容,复习完再写作业。这样回忆一遍当天讲的内容,一是可以巩固记忆,二是写作业的速度会加快,毕竟在写作业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不用再翻书了。
生活是最牛的教材
学习的第一目的应该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许孩子们还会从各种体验中了解到,没有知识许多生活问题便无法解决,从而变得勤奋好学。
生活就是最好的书,孩子需要在学校和课本学习之余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只有生活丰富多彩,孩子回到书本的学习上才能静下心来去攻克那些枯燥的难题。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孩子需要在学校和课本学习之余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只有生活丰富多彩,孩子回到书本的学习上才能静下心来攻克那些枯燥晦涩的难题。
老师,我们去哪里呀
老师的“跟上”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概念,短短的三个字传递着几个信息:
1、说明老师对自己和同事很有信心,他们愿意为孩子们的学业和前程负责,无论课堂还是课后,都会尽心尽力。2、“跟”的主人是孩子们。孩子们只要主动跟着老师的步伐去走,课堂认真领悟,课后不打折扣地复习和写作业,真正把老师教授的东西掌握好,学习的问题便能够很好解决。3、如果家长们把功夫下在调动孩子的学习主动性上,鼓励孩子紧跟老师的步伐去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省去每年高额的补课费。
就算功利地讲,单就中考的内容而言,整个初中的知识点是数得着的,老师们都已经“久经沙场”,而且他们每天专门研究教学和考试,对课本知识的把握肯定也是最到位的。
英语小达人是怎么炼成的
教育孩子要讲究“授人以渔”,琢磨出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比教给孩子知识对他的成长更加有利。
后来我问女儿,怎么就一下子看进去了呢?她说,她急于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就半蒙半猜读完了。因为小说里的人物、地点是熟悉的,用不了多久都记住了。因为故事情节吸引人,就愿意在遇到生词的时候查查字典,不愿意查字典的时候,就猜意思,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
1、我觉得这些正是女儿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最好老师;2、在听力和口语训练方面,女儿还得益于长期看英文电影,多看英语原版片子;3、读英文原版书
家教这样请才靠谱
在补课这件事情上,最明白漏洞在哪里的是孩子本人,因此让孩子把握补课的主动权,找到自己没有明白的地方告诉老师,让老师有针对性地辅导,效果才会比较好。
我觉得给孩子请家教,尤其是给已经有自己主张的中学生请家教,要让孩子做主,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毕竟家教老师要跟孩子一起相处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孩子喜欢这个老师,效果便会好得多,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生命中的书香
读书,无疑是孩子写作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渠道。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
在我看来,阅读对一个人来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该是一门功课,这门功课可以无关考试,却能够滋养生命且贯穿一生。在孩子童或者年轻的时候,不仅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而且要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多读书,读好书。
校园派VS经典派
当孩子活得其实的时候,他就不需要那些虚幻的小说里去寻找精神上的刺激和寄托,而会渴望真正的精神食粮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孩子上了中学,读什么样的书,多半时候同伴比老师和家长的影响要大。而且,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家长强行地指导或者不停地唠叨孩子多半会有逆反心理。在读书这件事情上,大人不防先允许孩子读他们喜欢的书,毕竟开卷有益,读总比不读好。
一零一中,就你了
让孩子选择适合的高中也是一次放手让孩子成长的机会。孩子将来还会遇到各种重大的选择,我们不可能永远都为他负责。就算只是一次演练,我们也可以相信孩子有足够强大的能力。让他为自己负责,正如歌里唱的“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关系篇
做走心的父母
爱孩子,这几乎是所有父母都在做的事情,然而怎么爱孩子才能感受到,怎么做孩子才肯接受,则是我们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爱孩子,需要调整频道
家长对孩子永远都要有一份好奇心,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有的放矢地去爱孩子。相信在父母爱的滋养下成长的孩子,一定会是阳光少年。
爱孩子,这几乎是所有家长都在做的事情,然而怎么爱孩子才能感受到,怎么做孩子才肯接受,则是我们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当我们所想和所做正好是孩子需要的,那么,孩子的生命能够得到滋养,亲子关系会良性发展,家长再实施的教育孩子才会听从;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孩子不需要的,带来的也许就是亲子关系的冲突,如果亲子关系很糟糕的话,便谈不上教育了。
爱要这么说出口
当我们觉察到过去管教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不利或对于孩子无效的时候,就一定要换一种方式:当我们试过很多方法不管用的时候,也要敢于冒险变换方法。
有了那次状况之后,我再遇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便停止了过去习惯性的即时反应,而是试着慢下来,想一想怎么对孩子说话效果比较好。
用时间构筑爱的城堡
初中三年其实是一个孩子内心最动荡的几年,这几年更加需要家长的悉心照顾。分出一些时间跟孩子相处,无论方式是什么,我都觉得是不二的选择。
心理学上有“爱的语言”的讲法。爱的语言有多种,其中一种爱的语言叫做 “精心时刻”。说的就是相爱的人这宰,需要花一些时间专门给对方,这样可以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
我们家从女儿很小的时候就有直有个“家庭日”,也就是每个周末都要有一天的时间,爸爸妈妈尽量不安排活动,陪孩子出去郊游或者进行别的活动。
我一直非常推崇美国家庭教育大师麦道卫先生的那句话“爱的城堡是由时间构筑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也就谈不上陪伴和教育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我们愿意挤,它总会有的。
家长对孩子的陪伴有几种境界:人在心在,人不在心在,人在心不在,人不在心不在。
“听话”源于好亲子关系
规矩+关系=响应
对于家长来说,学习便是一剂良药,通过学习,很多困惑变得豁然开朗,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也没有那迷茫,而是越来越理智了。
孩子遇到困扰的时候,我们有时候习惯性地讲道理,但其实如果孩子情绪很激动的话,他是听不进去道理的,而且很多时候,孩子很明白道理,只是不知道如何做而已。这时候,孩子需要心理上的支持,给一个肩膀让孩子靠靠,给一双耳朵让孩子说说,问题就解决了一半,最起码孩子的情绪会先平复下来。如果我们还能跟孩子一起想出一个好办法的话,那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了。
爸爸也OK
也有许多爸爸很忙,并且以忙为借口不管孩子。但是在你忙着做事、赚钱的时候,孩子也在忙着长大。而且孩子愿意跟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并不长,没准哪一天,当你有时间了,孩子却已经不愿意要你陪了。
我想很多家庭都有与我家相似的情形,妈妈几乎承担了家里所有的事情,尤其是关于孩子的,爸爸差不多就是每天在外面赚钱养家,不怎么过问孩子的问题。这其实不是爸爸没有能力带孩子,而是他们没有机会带。
妈妈小厨
为孩子做饭,让孩子吃上父母做的饭,这其实就是一种对孩子的贴心服务。为孩子服务的意义便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更加亲近。
对孩子来说,餐桌不光是吃饭的地方,还是接受爱和教育的地方。
餐桌其实是实施教育最好的地方。常给孩子做饭,孩子便会对父母有感恩之心。亲子之间经常在一起吃饭,关系也会融洽一些。
老师有妙招
“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喜欢老师,才愿意听从老师的教导,也才会学好老师教的课程。家长们首先应该看到老师的辛劳和付出,并传达给孩子,孩子才有可能亲近老师、信任老师并学好功课。
青春篇
成长的喜悦与烦恼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在意同伴的评价,有时候他们做的事情在我们大人看起来好像怪怪的,那也许就是为了维持在同伴中的美好形象。
爱上“独处”的孩子
追求独立自主正是初中阶段孩子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要尊重孩子的这一特质,家长在放手的同时,还要做好他们随时会回来求助的准备。
小鸟长大了,不愿再听从父母的安排,也不再需要父母羽翼的保护,而且她渴望飞出巢穴,寻找真正属于她的归属了。
孩子进入青春期一大特点,便是喜欢独立行动,一方面需要满足自由的需要,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独立的空间进行思考和活动。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又特别喜欢同伴的认同,对同伴的依恋远远超过了父母。
初中时期的孩子虽然特别希望独立自主,但同时又很依懒父母。毕竟初中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才刚刚觉醒,内心还有很多的冲突。一方面他认为孩子自己已经长大,可以为自己做主了,所以,很多时候不愿再听家长的,更愿意我独自面对问题和困难;另外一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很迷惑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个时候,处世尚浅的他们又特别需要家长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14岁和41岁的斗争
孩子的这一切只是向我们宣告:我长大了,而且我很强大,我再不是那个凡事都听你安排的小屁孩,我要为自己的事情做主,我也要自由行动。
当意见不同的时候,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我会顺着她一点,也会提供多一点选择的余地,让她自己为自己负责。当父女之间意见不同的时候,我也能在父女之间进行调解。因此,女儿的青春期有逆反情绪,我们都允许她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帮助她顺利度过了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面对这们的一头犟犊子,我们做家长的恐怕要先了解孩子的天性,顺应天性去实施适合他的教养。像植物一样,有的喜湿喜阴,有的喜干喜阳,但是无论如何,都是向上生长的,向上的强大生命力是不可逆的。顺应天性给对营养的话,植物便会主干粗壮、枝叶繁茂,否则的话,则会长势不良。
孩子那么恋旧为哪般
孩子们从一个环境到了另外一个环境,也在寻求归属感,需要重新融入新的环境,结交新的朋友,但总要有一个过程。
其实在故事孩子融入新的班集体、尽快找到归属感方面,家长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经常聊班里的事情,记住同学名字,交流对班级认识等)
青春可以这么酷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有的时候你真的哭笑不得。你明明是为他好,而且你也明明知道他是明白你是为他好,但他就是不愿意听你的跟你对着干。有一天,他“撞了南墙”,才明白原来应该听大人。
多关注内在的美而非停留在表面。
当我们把孩子的表现当作他成长阶段的必然,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就不释然,也就不会那纠结了。
追星
偶像崇拜大概也是孩子成长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会自然而来地来,也会自然而然地走,只要不是偏离正常的轨道,家长就没有必要紧张。
孩子成长中,会有一个阶段对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比较疑惑,这一阶段大约就是青春期。而寻找一个人作为榜样去追随,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于是,青春期的孩子我半会崇拜偶像,就是把某一公众人物当作自己的榜样,学习甚至模仿这个人的一切。
“爱情”麻辣烫
初中生的恋爱不可怕,如何恋爱才是问题的关键。我觉得无论是男孩子的家长还是女孩子的家长都要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孩子把和异性交往的重点放在互相帮助提升上。
在初中生中,也有一群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得不到温暖关爱,企图在别人身上得到,于是就在同龄人中间找了一个对象。这些孩子看似是找“恋爱”对象,其实是找父母的关爱。然而同龄人是不可能给到爸爸妈妈那样的无条件包容和接纳。这些孩子因为特别渴望从对方身上找到依恋,所以很快地就非常亲密,甚至发生性行为,结果发现对方不是自己要的那种人,就又很快地分开。;这种情况,孩子很容易受到伤害。
不少初中恋爱的孩子会受到不好的影响,总结起来,大概会是:
1、
孩子的恋爱,宜疏不宜堵,挡是挡不住的。
丑小鸭OR小天鹅
对于过分在意自己外表,甚至因此影响到自信的孩子,家长更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外表长相,大家只是不同,并没有好坏之分。
爱她每天出门的时候可爱俏皮的样子,恨她在镜子面前花了过长时间。
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质上是很恐慌的,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好不好,所以才不断地以不同的方式去努力,目的就是想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并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家长应该把欣赏和肯定送给孩子。
温柔地对待“游戏”孩子
对于上初中的孩子来说,多数孩子从理性上已经知道过多玩电脑或者游戏并不好,却往往难以自拔,每当这个时候,孩子内心的冲突也是很激烈,这会让他们非常痛苦。这个时候的孩子是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脱离苦海”的。
孩子们之所以迷恋网络游戏,是因为他在其中可以提到肯定,可以满足自我价值。说白了,是因为游戏世界里,可以满足孩子内心的渴望,可以补偿生活中缺失的部分。要想把孩子从游戏里拉出来,家长恐怕要想办法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游戏里的那种满足。
生活篇
孩子有时候会愿意为父母或者家里的其他人做些事情,这个时候要及时表示我们的欣赏和感谢。孩子需要被肯定,他做事情也需要成就感。
教育大餐,菜要配齐
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是教育的口号,而是对教育者的要求。不光是对学校的要求,也是对家长的要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老师会解读考试结果,并对孩子进行评价,所以家长觉得必须参加,否则不能全面了解孩子。而检验孩子身体状况的运动会大家就学得必须参加,否则不能全面了解孩子。而检验孩子身体状况的运动会大家就觉得可有可无,以没有时间或工作忙为借口不能来参加。这无疑是一种重智轻体的表现。
友谊万万岁
是否能够很好与人交往,甚至比学习成绩还要重要,因为将来到了社会上、工作中,没有人问你中学的时候考了多少分,却时时考察你能否跟团合作,能否与外人友善地打交道。
孩子之间不免会闹些小误会,敏感如我女儿的孩子便会因为误会而伤感。我觉得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如果自己不m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就没有必要难过、自责,最终则要帮助孩子弄清楚自己有什么样的需要,想办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为什么他们不愿意和父母认为好的孩子成为朋友,得到的答案大体如此:1)父母认为的好在孩子眼里会觉得是压力;2)某些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他身上有更加吸引同龄人的东西。3)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一种爱叫作放手
家长要做的功课是平时多教导孩子生活常识,让孩子离开我们后,可以很好地打理自己的生活。该放手的时候一定要放手,孩子只有体验,才能获得生活的真知。
我们都知道“经历是财富”,却总是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经历”的机会,还口口声声说爱孩子,是为了孩子好。
比如全家出去旅行,就让她和爸爸一起设计行程,或者由她自己来设计。你会发现,孩子操持事情的能力并不比我们差,甚至远远超过我们,我们只需给他们机会就好了。
谁懂寸草心
现代家庭里孩子都比较少,而且在城市里大多数家庭又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孩子被宠坏了。父母给了孩子太多的宠爱,到头来却换来一只“白眼狼”。能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无疑是一个孩子非常可贵的品质。
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并孝敬我们的话,我们就必须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培养孩子的品质也是,平时的培养很重要,而不是等孩子长大了才发现孩子做不到,大呼后悔,那个时候可就晚了。
班级小能人
在孩子做不做班干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家长能够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尊重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做选择,这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了。
如果孩子愿意,而且为大家做事的过程中他不仅感觉很快乐,各种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不妨就允许孩子去做。家长可以表明自己的态度,跟孩子陈述利弊,最后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如果确实想让孩子的能力提高,孩子也愿意,而班级里又没有那么多机会,那就鼓励孩子参与学校里的社团活动,这同样可以得到锻炼。
路是人走的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挫折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坏事,而是促进孩子成长的机会,关键要看我们家长如何引导。
在人生道路上,孩子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差不多算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有些事情往往突如其来给人措手不及的打击。小孩缺少这方面的历练却必须要有这方面的历练。在挫折面前,家长的状态非常重要,家长淡定一点、从容一点,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好的心理支持。
从望所归“感动王”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如今班级便是将来的单位,没有奉献精神,工作如何做好,老板何以看到你的才华?没有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内外如何很好合作?……这些品质才是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后更加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