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铭熹宝典作者铭熹妈妈的原创分享。如果您觉得铭熹宝典的文章有价值,请添加微信公众号:铭熹宝典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家长群中,请关注儿童教育,支持原创!!
(本文与@优雅养育同期发送)
前段时间接铭熹小朋友的时候,总是会多提一个塑料袋回家,里面是她尿湿的裤子。这个情况持续了一周左右,铭熹爸爸终于忍不住问我:“宝宝最近怎么总是尿裤子呢?为什么越大反而越倒退了?”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铭熹小朋友最近一个月的表现,发现有三点特别明显:
1、出现憋尿的现象,每次在家我提醒她是不是想尿尿,她都说不尿,但是一会儿又匆匆忙忙地往厕所跑,有时候裤子刚脱一半,就尿了。
2、特别关注自己的大小便,每次拉完臭臭,一定要先看一看,再让我倒在马桶里冲走。
3、经常强调自己的性别。比如,经常说:“我是女生,妈妈是女生,姑姑是女生,爸爸是男生,哥哥是男生,姑父也是男生......”
除了以上这三点,情绪上没有任何异常。她现在的月龄是两岁10个月,那么我判断,应该就是“肛欲敏感期”了。
铭熹小朋友的这个现象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的经历,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肛欲敏感期”。
肛欲期,又稱肛門期,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中,形容小孩過了口欲期,到了約18至36
個月大的時候,感受到刺激肛門時帶來的新奇感覺。
这些就是儿童肛欲期到来的表现。在肛欲期,幼儿在练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肛门和尿道括约肌,这样的练习也给孩子带来性的体验。孩子的肛欲期如果进行得顺利,一般经历2个月左右就会结束,肛欲期的结束,标志着儿童的性心理向着下一个阶段——生殖器期迈进。
肛欲期大致在1岁半至3岁左右出现,除了铭熹小朋友那三种表现外,有的孩子还会出现将大便或小便解在地板上,认真研究,特别关注自己的大小便,用手感觉小便,给大便命名等;或者频繁地上洗手间小便。同时,还伴有吃手指、啃物品等行为。
当孩子进入肛欲期后,父母或者家人面对孩子尿裤子或者大便解在裤子里的情况,要从内心接纳孩子,平静地为孩子换洗干净,不要告诫孩子“下次记住去洗手间”,因为孩子在之前已经知道大便小便要去洗手间了。不要因为孩子弄脏裤子强调“脏、臭”,表现出厌恶情绪。上幼儿园或出门前多带一条换洗的裤子,并及时和老师沟通。总之,一定不要给孩子任何心理压力。
蒙台梭利博士说:“如果成人不了解孩子的这个现象的原因,在这期间对孩子训斥、指责、厌恶甚至谩骂惩罚,孩子就会感觉紧张,心理压力大,肛欲期拖延的时间也就越长,甚至性发展出现停滞状态。更严重的,会影响到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如吝嗇、頑固、倔強,以及很容易會有洁癖。”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不知道孩子成长中的这个自然规律,不但训斥责骂孩子,为了让孩子长记性,还打了孩子好几次。结果,本来两三个月就可以结束的“肛欲期”被延长,孩子还由于外界压力过大,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住,导致恶性循环,甚至心理健康都受到了影响。后来,很偶然地和她聊起这件事,这位妈妈才痛心疾首地恍然大悟。
所以,恳请家长们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善待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我们任何一个不当的举动,都有可能都会给孩子带来终身的影响,即使是“拉屎撒尿这点事”的肛欲敏感期。
【版权声明】此文为
铭熹宝典
作者铭熹妈妈的原创作品,文中图片及案例都来源于真实生活,因涉及到个人隐私,请任何媒体(含平媒、网媒、电视广播及微信公众号)使用前,务必与我联系。读者交流、授权、及商业合作,请邮件联系:dmx_0110@sina.com
http://s6/mw690/004cPvCCzy6NBsAzx8pf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