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腔、虾腔
(2021-03-28 19:22:34)分类: 粵曲知识 |
风腔
流派唱腔。创始人是粤剧小生陈笑风。陈笑风出身艺术世家,20世纪40年代在广东大学求学,后转投歌坛当音乐员,丰富的经历和家学熏陶使他兼具较高的文化水平和音乐素养,为后来风腔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风腔的主要特点:一是他能根据自身的嗓音特点,灵活地有选择地交替运用真假嗓的发声方法演唱。这除了是因扬长避短的声音转换需要外,还往往以此表现角色特定的情绪。例如在《六号门·卖仔》中的【长句滚花】唱到“问句穷人何受贱”时,以高音翻上去,就是转用假嗓”唱出,使听者有声嘶哽咽,悲从中来的感觉。二是因他在戏中多扮演儒雅倜傥的文士与公子等角,故在演唱中较多运用舌齿音,并将声音尽量轻推向鼻腔,引起轻度低回的共鸣,以显俊逸秀气。三是唱腔旋律在流畅自然的基础上,精雕细琢,几乎每个角色、每首曲,他都会按照剧(曲)中规定情景,以及人物的喜怒哀乐而设计新腔,例如《六号门·卖仔》一折的【反线二黄】“咬牙切齿,恨透马金龙,侍势凌人,逼到我无门可钻”,旋律新颖,十分切合剧中人的身份和情感。四是从演唱曲目的词意和内容出发,有意识地在一段同一板腔的曲词中变换其骨干音,以增强唱腔的情绪感染力。较突出的例子如在《朱 弁回朝·冷山怀圣》中的一段【长句二流】当唱到“步难抬,心愤慨”,后面就转用乙反唱出:“呢一个去国孤臣因绝塞,家乡难返国难回……”这样的处理,是陈笑风首创。如此转换,贴切地渲染了戏剧的伤感气氛和人物哀怨情感。五是对一些无伴奏的念白和清唱,如【诗白】【木鱼】【长句滚花】等,演唱时吐字清晰,抑扬顿挫,韵味十足,充满书卷气。如《宝玉哭晴雯》中一大段【芙蓉诔】“惟太平不易之年…”被后学者奉为效学的楷模风腔流传甚广,其代表曲目有:《山伯临终》《绣襦记·元和乞食》《杨二舍化缘》《朱弁回朝·冷山怀圣》《六号门·卖仔》(与陈绮绮对唱)、《锦江诗侣》(与谭佩仪对唱)等。风腔的代表作为海内外粤剧、粤曲爱好者传唱。
虾腔
前一篇:粤讴、板眼、芙蓉、咸水歌
后一篇:镜腔、芳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