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粤曲研究
粤曲研究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556
  • 关注人气:2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粤曲《珍珠慰寂寥》曲词与故事

(2020-02-04 19:13:57)
标签:

转载

分类: 粤曲曲词836首
《珍珠慰寂寥》
阮眉撰曲
文千岁·倪惠英演唱
【反线白头吟】
[江采苹]
    夜半听秋声。
[二更介]
[江采苹]
    秋风秋雨玉漏深,偏惹恨情。
    衬啼鹃声相应,江采颦泪已将罄。
[楔白]
       江采苹:一自绿杨成新宠,未许寒梅拾旧欢。
[江采苹]
    将君皇争竞,欺颦娘薄命。
    争欢还夺宠被玉环胜,抱恨成病。
    伤心人,挑孤灯空叹夜长珠泪盈。
    此夜难平妒性,
    相思味苦无限,徒望爱重咏,
    惜荣华泡影,叹寒帏瘦影。
    似黄粱梦已醒了,
    奈何怨,怨君恩似薄冰,
    深宫怕听杜宇声,风声雨声。
[三更介]
【长句二簧】
[唐明皇]
    一步一回惊,好趁杨妃醉未醒,
    为把旧欢重拾,今晚慰娇情,
    寂寞芳心,形单只影,
    孤要怜香惜玉,宁不记旧恩情,
    此去偷会采颦,何忍佢自怜,顾影。
       唐明皇:梅妃!孤皇嚟睇你呀。
       江采苹:你有心嚹,主上!
【郁金香】
[江采苹]
    不要假惺惺,怨君暗移情,
    你嘅情爱付太真,休向我谈情。
[唐明皇]
    皇却冒了风雪见热诚,休再怨,忙慰卿卿。
       唐明皇:梅妃,你瘦咗嚹。
[江采苹]
    请爱玉环,佢消妒性咯。
[唐明皇]
    今夜盼卿你毋复拒,续前情。
       江采苹:续前情?!
【平湖秋月】
[江采苹]
    续前情,实怕听,
    想到当初你弃旧怜新不公正。
    心灰,伤心怨苦命。
[唐明皇]
    爱梅花清高性,
    你休生妒,负了孤真诚,
    你比杨玉环多优胜,
    奉劝卿卿恕孤国事勤劳,令你孤清。
[江采苹]
    唔听,唔睬,唔应。
[唐明皇]
    卿卿你亦太忍心,我求续爱,
    偷偷访探慰离情。
       江采苹:哎吔!我心领咯主上。
【反线中板下句
[江采苹]
    本是相见欢,竟云偷相会,
    真使我啼笑,两不成。
    天上有牛郎织女星,一年一度会银河,
    哀我未得鹊桥,接应。
    三千宠爱在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
    你莫卖弄假义,虚情。
    冷落翠华宫,臣妾都已惯寂寥,
【滚花】
[江采苹]
    一念到杨盛梅衰,
    我又怎值得君皇你怜薄命。
【下西岐】
[唐明皇]
    唉!
    薄命颦娘埋怨声,知否皇心终爱卿,
    慰相思,好趁玉环未醉醒。
[江采苹]
    谢君眷念怜寂静,
    妾在弄宫红鱼,伴对敲青磬,
    请向别个调情。
[唐明皇]
    偷怨玉环善妒心不正,逼朕待你无情。
[江采苹]
    好个无情,致使奴心爱清静。
    你偏爱玉环待妾轻。
[唐明皇]
    梅妃,孤对佢喺假惺惺,
[江采苹]
    妾心灵实有暗影。
【梆子中板下句
[唐明皇]
    劝句好梅妃,何必要心存消极,
    辜负了盛意,隆情。
    人月喜重圆,好应重拾旧欢,
    共效鸳鸯,同命。
    一刻值千金,你莫负眼前衾枕,
    记否昔日,温馨。
【滚花】
[唐明皇]
    待孤携玉手,并香肩,
    与娇你同到蓬莱仙境(士)
[小锣相思介]
       太监:贵妃娘娘到!
       唐明皇:唉吔,杨贵妃带怒搜宫闱,孤皇要暂避一时,怕佢酒多乱性呀!
       江采苹:主上。
                    你嘅威风喺咁耐咯,我经已睇得多。
                    唔啱咁啦,请你由后宫回避,我对你都甚表同情嘅。
【秋江别中板】
[唐明皇]
    呃……唉!心羞愧唏噓叹声。
[江采苹]
    君速去我轻轻怨声。
[唐明皇]
    无以对卿卿换得薄倖名,
    待皇赐珍珠赎罪名。
       江采苹:珍珠?!唉!
[诗白]
       江采苹: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滚花】
[唐明皇]
    忍见杏眼偷藏珍珠泪,卿何情重朕何轻。
    清吟诗句怨君皇,无奈珍重一声离此境。
       唐明皇:梅妃,你保重呀!
       江采苹:主上——
[哭相思]
[江采苹]
    自怜瘦影。
【滚花】
[江采苹]
    目送君皇肠寸断,珍珠难补碎心灵。
曲终
名词浅释
黄粱梦
       成语是说吕岩(吕洞宾)进京赶考,客店正在煮黄粱饭,他梦中经历了荣枯变幻,终于醒悟而成仙。
顾影自怜
       顾:看;怜:怜惜。
              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
              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假惺惺·惺惺作态
    假惺惺:假心假意的样子。惺惺作态:
    惺惺:虚伪的样子。故意做出一种姿态。
              形容虚伪不老实。
六宫·六宫粉黛
    六宫:古代皇帝有六个寝宫;
    粉黛:化妆品,借指美女。
               指宫内皇后、妃嫔及宫女。
       唐玄宗开元年间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以为三夫人,正一品;
       又置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以为六仪,正二品;美人四人,为正三品;
       才人七人,为正四品;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为正五品;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
       清宫分前后两大部分,前面的部分包括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文华殿、武英殿等,是皇帝和百官议事办公的地方,叫做“外朝”。“内廷”,即后宫,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的宫殿。其中包括皇帝的寝宫乾清宫,皇帝结婚用的寝宫叫坤宁宫,以及在这两个宫殿之间的交泰殿,合称为“后三宫”。
       这就是民间传说的“三宫”。
       在这三宫的两边有门通到东“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西“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重华宫)。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
故事   
       自白居易《长恨歌》与清初洪升的《长生殿》问世,全国各剧种据此改编上演的剧目层出不穷,粤剧剧本、粤曲自亦不在少数。八十年代初文千岁、倪惠英的一曲《珍珠慰寂寥》亦风行一时,我就是借此曲首次聆听关于“杨梅争宠”的故事。十余年后偶然发现此曲原唱者是新马师曾先生,听落文倪之作与伶王相差甚远,皆因粤剧浩劫不久,桎梏未除,音像制品或不敢放肆之故。
       说到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首先想起的自然是杨贵妃。常看大戏唱粤曲的都知道,杨贵妃得宠前,唐玄宗曾专宠的女子是梅妃江采苹。
       江采苹
(公元710年-公元756年)是福建莆田珍珠村人,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父江仲逊是位饱读诗书又极富情趣的秀才,精通医道,悬壶济世,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儒医。江家家境富足,只育采苹一人,倍加珍爱,视若掌珠。江采苹自幼便爱梅花如狂,江父便在房前屋后满栽梅树。
       梅花熏染下成长的江采苹,生在书香门第,父亲让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对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擅长吹奏极为清越动人的白玉笛,是位歌、舞、才、貌皆绝的罕有妙人。
       玄宗宠爱的萧淑妃产后血虚突然离世,使唐玄宗巨痛,沉缅于追忆中,日见颓唐。面对唐玄宗景况,玄宗心腹宦官高力士,力劝唐玄宗征选美女,以改枯寂心境。
       江采苹因盛名选入宫中,她的绰约多姿使多情皇帝一见钟情,自始不复他顾。
       因采苹爱梅,故封号梅妃,并挑选奇梅百品种于宫中供梅妃玩赏。
       玄宗曾对江采苹说:“朕日为朝政所困,今见梅花盛开,清芬拂面,玉宇生凉,襟期顿觉开爽;嫔色花容,令人顾恋,纵世外佳人,怎如你淡妆飞燕乎”!梅妃道:“只恐落梅残月,他时冷落凄其”。玄宗誓语道:“朕有此心,花神鉴之。”梅妃受玄宗专宠达十年,梅妃以品性和贤德影响着唐玄宗,使玄宗以德治国,使开元盛世保持强盛。
       开元廿八年,玄宗在骊山行宫遇到杨玉环,由是就“春寒赐浴华清池”,就“三千宠爱在一身”。天宝四年八月,杨玉环被册封贵妃。梅妃则被“肥环”逼迁上阳东宫,过上如同冷宫般的凄清岁月。
       后唐明皇想起梅妃,派小太监暗地把梅妃约到翠华西阁,重温旧梦。拥衾忆往事,难压旧悲伤。皇帝为宠梅妃,睡过时辰,侍从慌报:“贵妃已到,怎么办”?皇帝急抱梅妃藏起。等“肥环”一番诘问大怒而去,皇帝忙到隐藏地找梅妃,却已被小太监送回东宫。皇帝气极乃把小太监戮杀;把梅妃匆忙留下的鞋与钗饰封起送还梅妃。梅妃乃问来使:“皇上是决不要我了”?使者回道:“皇上非抛弃妃子,实怕太真撒野。”梅妃苦笑说:“为爱我怕惹胖丫头不欢,岂不等同抛弃我吗”?
       皇帝为安慰寂寞的梅妃,偷送一斛珍珠(斛是容器;一斛约于现代的62.5千克,但比重不同的东西重量则有异)偷偷赐送梅妃。梅妃不受,写下著名绝诗《一斛珠》答还皇帝。诗道: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诗句各版字稍有出入:如“污红绡”“长门镇日”等。)
         皇帝看诗,闷闷不乐。指示乐府为这首诗谱曲,取名《一斛珠》。
       安史之乱,皇帝逃奔四川西狩避难;
       马嵬坡杨太真被吊死,等皇帝回京不见梅妃。皇帝以为梅妃定是避战祸流落在外。就下诏,找到梅妃者,官升两级,赏钱百万。
       某天皇帝午睡,恍见梅妃隔竹丛哭泣,泪眼婆娑泣诉:“陛下西狩时,妾死于乱兵,埋华清池梅树下”。皇帝惊醒,派人挖掘遍寻不获。忽想温泉池傍有梅树十几棵,皇帝于是乎亲往挖掘才找到。尸体外用锦褥包裹,置酒槽内,覆土三尺。皇上大恸,细察梅妃之伤,细察肋下,刀痕犹新。皇帝亲写文祭奠,并按妃子礼易地重葬。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