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8-09-17 10:30:05)
标签:
教育 |
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表现在学习中,就是“预习”。《新课程标准》倡导:预习是学习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乃至成长,然而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引导养成的过程。
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预习是发现难点的关键,也是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前奏,学生课前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堂上只是盲目地听或写,没有带着问题进课堂,就不能把握重难点,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提高成绩。课前预习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孩子们们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自学的过程。课前预习能帮助师生双方在课堂中进行有效地教学和学习。在课前预习环节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存有疑惑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在课堂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结果,就自己难以把握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掌握,对相关疑惑问题进行优先解决,这样的学习更具针对性,学习效果更佳。因此,我们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预习指导,通过预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
现阶段我校学生预习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部分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我校属于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周吃住在学校,有大量的学习时间,学习生活规律,因此对学生进行有效预习习惯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较容易开展和施行的。
二、 课题研究对象
八年级一班、二班全体学生
三、 课题研究内容
(一) 初中生数学预习现状的分析研究
通过观察、调查、统计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找出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是由于教师的指导不当还是学生自身的习惯、态度等原因,为研究开展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自主的数学预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从当前的数学教育教学实践需要着手,把研究的重心放在自主预习的条件、内容、策略及相关能力等方面,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提炼出切实有效的自主预习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的能力与习惯。
(三) 初中生数学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用。预习习惯也一样,需要不断地丰富完善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四)布置预习作业和检查预习作业的有效形式以及评价预习的研究。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渠道。抓好预习要落实四个方面:一是设计预习练习题。二是保证预习时间。三是做好预习检查。四是抓好预习评价。
四、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来自于实践活动,努力通过对研究活动中的体会和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较为系统的,有借鉴、推广增值的研究成果。
(二)调查研究法:为了检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对实验班班级分别进行检测,并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先后向家长、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三)比较研究法:参照、借鉴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资料,采用纵向、横向等方法进行比较,找出新的突破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
(四)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贯穿于行动的过程中。以研究促行动,用研究来提高行动的效率,使研究和行动融为一体。落实到年级、班,每一节课都实行先预习,后上课。
(五)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的教学个案进行研究,分析预习中有效和无效现象,探讨有效预习策略,调整教学实践。
(六)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老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加强合作,发挥家长的作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周末预习时需要家长的指导。利用座谈会和访问的方式了解家长的想法,让教育孩子比较成功的家长介绍经验和做法。
五、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立项调研阶段(2018、9—2018、10)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有效预习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博采众长,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做准备;采取比较法、调查法、行动法、经验总结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开展有效预习策略的研讨活动,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8、11—2019、3) 根据研究方案,进行广泛深入的教学实践;注重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围绕有效预习习惯的培养进行教学研究,通过教师个研、群研方式,广泛收集预习练习题,认真分析、反思、交流;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举行课堂教学示范观摩,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后期总结阶段(2019、4—2019、5)以课题研究目标为标准,对课题实验研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汇集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形成结题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六、 预期效果
学生能明确预习的目的;培养了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提高质疑能力;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自主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课外查找资料,并能进行有效筛选。
王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