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中学体育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2017-10-17 13:06:13)
课题立项编号
HJ2017033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
汉阴县漩涡初级中学
课题负责人
唐成林
课题组成员
饶自奎、程树安、叶松、王磊
课题
名称
提高农村中学体育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选
题
缘
由
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务院早在2007年就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相关精神,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
汉阴县漩涡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在开展全民健身、“阳光体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利用寄宿制学校师生在校时间长的特点,大力发展体育社团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可以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使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当前,国内对于社会大众体育社团和高校体育社团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也仅限于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学体育社团的研究涉及较少,这就使得许多想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农村中学缺乏经验借鉴,从而导致活动有效性不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汉阴县漩涡初级中学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出体育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为本校及其他学校提高体育社团活动开展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参考。
研
究
思
路
研
究
思
路
一、
研究对象 参与体育社团活动的学生、现有场地器材以及体育社团指导老师。
二、
课题组成员分工 1、唐成林负责《提高农村中学体育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的组织工作及各阶段报告的撰写。
2、饶自奎负责体育社团组织管理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3、叶松负责设计发放、回收相关调查问卷及各阶段研修成果的展示报告工作。
4、王磊负责对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对于学生体质影响的跟踪调查及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工作。
5、程树安负责对课题研修提供理论指导、研修活动记录及照片拍摄工作。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得出“提高农村中学体育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四、研究内容
1、梳理整理漩涡初级中学已有体育社团的组织管理形式,体育社团活动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利用情况。
2、研究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对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及体质增强的影响。
3、找出漩涡初级中学在开展体育社团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针对问题与不足探索研究提高农村中学体育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组织管理参与社团建设,参加社团活动,在实践中发现体育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结合理论研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进一步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提高学校体育社团活动有效性的目的。
2、问卷调查法:通过给学生发放相关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相关情况。
3、访谈法:实地走访体育社团活动开展较好的相关学校,向其组织管理者及社团指导老师请教学习。
4、文献资料法:搜集相关文献资料,提高自己的科研理论水平。
5、案例研究法:对社团活动中出现的相关案例进行剖析,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实践应用----再总结----推广应用。
六、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7年7月---2017年9月) 1、进行研究设计填写课题申报表、申请立项。
2、搜集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权威资料或理论著作,为研究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分工。
4、讨论并制定实施方案。
5、制定调查问卷,做好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
6、完成课题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17年10月---2018年4月) 1、实地考察漩涡初级中学体育社团的活动场地、器材。
2、问卷调查漩涡初级中学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及活动开展状况。
3、实地访谈本校负责体育社团的相关老师及有关专家了解相关问题。
4、调查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及增强体质的影响。
5、找出影响漩涡中学体育社团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制定相应解决策略,并在实践中应用。
6、反思总结形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18年5月) 1、展示汇报研究成果以验证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与科学性。
2、整理、汇总所有过程性资料,对过程资料及研究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成果,撰写论文、结题报告、成果总结报告等。
3、将课题资料分类装订成册,填写结题申请表,申请结题鉴定。
课题成效、成果的预
期及成果呈现方式预期研究成效及成果
通过本研究提高漩涡初级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利用效率。同时,也为其他学校体育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参考。本研究最终将以教育叙事、科研小论文、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
本研究希望
得到的支持
本研究希望得到县教研室专家老师的指导,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支持,以及全体参与体育社团的学生及指导老师配合。
参
考
文
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徐兵.中学体育社团活动的实施与建议【J】.三峡大学学报,2006,(4).
3.崔丽丽等.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7(4);1-5.
4.刘明明.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83-85.
5.杨左、段红华、唐林等.对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5,24(4);534-537.
6.朱昌荣.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5:189-190
指导专家对开题报告的意见
与建议
一审建议:
二审建议:
最终意见:
指导专家: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