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殊教育:听障儿童应该进普通小学吗
(2014-09-16 11:10:17)
标签:
听障孩子小学儿童康复 |
听障儿童难进普通小学“宝宝要上学了,听说现在有正常儿童和聋哑儿童一起上课的,不知道这样好不好?”网友“水随天去_”是位年轻妈妈,她昨天在微博上发出的困惑引来不少讨论。去年,武汉市残联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全合作的《残疾儿童学前康复及复后入学调查报告》显示,武汉市每年约有400名0—6岁的听力语言障碍、脑瘫、孤独症残疾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后,有大约90%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其中,社会对于残疾人群的接纳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儿童融入主流社会的程度。田洪争是艺萌听力康复中心的一名老师,她说,不少听障儿童已经具备基本的沟通能力,可以从康复中心“毕业”了,如果去专门的聋校,用手语交流,好不容易恢复的听说能力,势必又退回去了,可又很难进入普通小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从2009年到现在,每年一到开学前夕,她就带着孩子们跑遍附近小学,碰一鼻子灰是常有的事,目前,康复中心已有9个孩子在候补街小学读书了,但比起每年“毕业”的上百名孩子来说,数量还太少。“当然希望孩子能去普通小学读书。”5岁半的豆豆(化名)是先天听障儿童,现在,她已经从不会说话康复到能进行基本交流。她的妈妈张女士说,普通小学里,接触的都是比豆豆语言能力强的,可以带动她更快康复。融入正常学习也遇困难“别跟他说话,他是聋子!”2009年夏天,武昌一所小学开学第一天,田洪争带一名听障孩子童童(化名)办入学手续,碰到一位新生家长,她把自己的孩子拉到一边,还冲着童童耳朵上的助听器说了这句话。田洪争拉着童童转身就走,气得泪直流。好不容易找到学校接收,但如何融入新环境,又是个问题。7岁的强强(化名)入了候补街小学第一天,就不想去了。因为别的孩子都笑他耳朵上戴个“耳环”(助听器),老师布置作业时,他没听到,第二天就他没交作业。“跟小朋友们在一起,听力才能恢复得更好呀……”田洪争劝了半天,强强才答应继续上学。因为听力不好,只能坐在第一排,因为接受能力稍慢,老师讲的话可能没听清,同学们都认为他“笨”,种种不便,导致一个班上最多只能安插一个听障孩子。“对这些孩子,老师付出了更多的耐心和爱。”候补街小学校长吴芳说,他们是一所普通小学,只能在不违背规定的前提下,尽力做,但目前还不可能容纳太多听障儿童。是否会受到歧视?吴芳说,老师们做了很多引导,尽量将这种情况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有幼儿园接纳听障孩子胭脂路的艺萌附属幼儿园做了一个尝试,把正常儿童和康复情况较好的听障儿童放在一起教学,其中,正常儿童占班级总人数的80%。“能以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爱心,我觉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