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和嵩山——关于苦山的猜想
(2017-05-28 04:30:21)
标签:
山海经嵩山华山苦山 |
分类: 嵩山 |
《山海经》中次七经为苦山山系,“中次七经苦山之首……苦山、少室、泰室,皆冢也”,苦山、少室、泰室是中次七经系列山的主山,苦山的地位还应略高于少室和泰室,可惜的是,现在暂无官方或广泛认可的资料论证苦山到底是哪座山,颇为遗憾。不过,我们既然已经知道泰室、少室等山,那么,就试着推断一下苦山到底在哪里。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又东二十里,曰苦山······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前文我们分析了姑媱之山即宜阳花果山,放皋之山是伊川九皋山,那么在花果山以东不远处的地位很高的山会是谁呢?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是没有答案的,考虑到《山海经》或为上古之书,那么我们就从记载上古时期的文献来试着找找答案了。
《禹贡》中曾提到大禹分九州,其中“荆河惟豫州”,指出荆山黄河之间是豫州,大概位置就是现在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当然,上古时期黄河河道和现在大不相同),还有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少数地区,这个豫州划分之后基本上没有在发生过大的变化。那么,《周礼》中记载“河南曰豫州,其山镇曰华山”,《尔雅》“河南华,河西岳,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似乎都有点说不通了,既然华山不在豫州(河南),为何提起豫州(河南)时,还要提到华山?据说,吕思勉先生和钱穆先生曾考证认为,古代的华山就是现在的嵩山,但两位先生早已驾鹤西游,该说法已无法坐实。何况,现在的种种文献、资料都未提及“嵩山”和“华山”的关系。
1993年11月,伊川盆地石油勘探时,在平等乡龙头沟赫然发现了一条天然岩石形成的巨型石龙,这时大家才明白龙头沟的含义,并且,龙头沟附近还有很多以龙为名的地方,比如:龙王屯、黄龙庙、龙凤泉、小龙庙等等。随后,又有学者连系上了史书中有关炎帝的记载,如下:
西汉《春秋纬·元命苞》的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
东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也,代伏羲氏。”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氏焉。有圣德,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故谓之炎帝。”
唐司马贞《三皇本纪》:“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乔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
······
伊川县平等乡附近确有常海山、杨(羊)海山、羊架坡、牵羊坡等地,常水之源就在石龙附近,《水经注》中也有关于长水的记载。这样看来,史书中记载的炎帝母亲应该是到华阳游玩,在常羊一带见到了石龙(神龙),而后生下了炎帝。当然,感神龙而生炎帝之类的说法是上古之人迷信之言,放在现在,恐怕非得DNA一番不可。不过在当年,少典恐怕还是欢天喜地、兴高采烈的。
好了,我们从嵩山和华山的问题,转到了石龙,又转到了炎帝,现在又引出了华阳,这个华阳到底指的是哪里,华山之阳?太牵强了吧,夸张点儿说,隔了十万八千里,还用华阳来指定伊川龙头沟一带?或者说炎帝母亲在华山之阳游玩,玩着玩着就跑到伊川龙头沟了,真怕累着她老人家了!所以,这个华阳,绝不会指陕西华山之阳。若说古华山就是今嵩山,华阳即嵩阳,也是比较牵强。第一,没有完善的文献资料证实。第二,虽然比陕西华山近的多,但以华阳(嵩阳)来指定伊川龙头沟,或是游玩于华阳(嵩阳),然后跑到龙头沟,同样不合情理。第三,无论《周礼》还是《尔雅》,成书年代最早不超过西周,《尔雅》最晚可能在西汉初年,而嵩山在夏禹之前称为崇山,之后改称太室(大室、泰室),一直延续至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定崤山东有名山五,太室称为嵩。而《周礼》和《尔雅》并没有一丝说明“华”和“嵩”,这本身就证明了他们没有任何关系。所以,这个华阳是另有其名。
现在该回到主题了,《山海经》中次七经为苦山山系,苦山和泰室、少室又都是主山,显然苦山的地位比泰室和少室还要稍高一点。《山海经》显示苦山位于花果山(姑瑶山)东二十里,这个位置正是岳顶山,现在看来岳顶山和嵩山(泰室、少室)根本没得比,但是,如果结合神龙和炎帝的故事,那么岳顶山就拔高的多了去了。果然,查询后得到的结果是,岳顶山原名花山、华山,现在好多地图上还显示为花山。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岳顶山在当地还被称为药山,而中次七经中苦山是唯一一个介绍了两种植物可以入药的山。至此,我们基本上论证了《山海经》中次七经苦山就是现在的岳顶山,同时也基本上可以解释《周礼》、《尔雅》等历史文献有关“河南华”的问题,因为神龙和炎帝,河南华(岳顶山)也曾红极一时,但炎帝毕竟是败给了黄帝,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华(岳顶山)也渐渐失去了美丽的光环,就像那条神龙一样,“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之后,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留给我们的只有满目的迷茫。
好了,闲话少叙,无论如何,《山海经》中次七经的主要山峰也算基本落实了,当然,还需要更多文献资料的支持,也希望看到本篇文章的网友多多指正、赐教!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