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千课万人听课记录(一)
(2014-10-12 13:47:52)分类: 外出学习 |
听 课 记 录
日期 |
2013.11.15 |
听课地点 |
浙大 |
班级 |
|
科目 |
语文 |
执教教师 |
窦桂梅 |
课题 |
魅力 |
教学流程: 预学单 1、初读《魅力》,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友情建议:按小说的三要素,先把故事情节分为几个部分,再结合到小说人物在情节中的表现,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2、初读《魅力》,我的感受是: (友情建议:可以是一个语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共学单 1、初读《魅力》,我的疑问是: 2、围绕相关问题,我们小组的观点是: 问题一: 问题二: 1、阅读《汤姆叔叔的小屋》,并朗读以下片断: 片段一: “汤姆是真正的基督徒,他不会对任何人失信。” 片段二: 伊娃在旁边一边笑着,一边朝汤姆的脖子挂上一串玫瑰花环。“汤姆,你看上去真是好玩极了。”汤姆没有说话,脸上挂着憨厚、善良的笑容,看得出来,他和小主人一样正享受着同样的快乐。 片段三: “起来!死家伙!”烈格雷用力地踢了他一脚说道,“你终于醒来了!我先前就警告过你,要给你点颜色看看。感觉怎么样,嘿!嘿!嘿!你那深贱骨头撑不住了吧!” 2、选择性阅读: 一部诗集《新月集》 一部小说《小王子》 一部电影《美丽人生》 |
|
听 课 记 录
日期 |
2013.11.15 |
听课地点 |
浙大 |
班级 |
|
科目 |
语文 |
执教教师 |
管建刚 |
课题 |
春联 |
教学流程: 一、 1、揭题,春联是一种说明文(板书说明文);有时候它说的是一种动物(动物),有时候说的是一种植物(植物),动物和植物连在一起叫生物(生物),没有生命的叫物品(物品)。说明物品的说明文一般有两个要求:作用和特点。(板书说明文 作用 特点) 作用:增添欢乐气氛 特点:对仗美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二、 说明文,经常要举例子。 (一) 1、 2、 出示: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3、 出示八副春联, 教师用上面的句式引读——选择四副——代入文章中可以吗? (二) 1、 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可以换吗? 2、 (三) 1、 研读第二节,换春联替换模仿说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2、 三、 第三节为什么没有例子?声律美,重在多背诵。
这就是声律美,读 总结:利用板书总结 板书:
说明文
作用:增添欢乐气氛
特点:对仗美
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
每讲一个特点,都把前面已经归纳的内容利用板书进行重复说 字数从少到多? |
听 课 记 录
日期 |
2013.11.15 |
听课地点 |
浙大 |
班级 |
六三班 |
科目 |
语文 |
执教教师 |
孙双金 |
课题 |
鞋匠的儿子 |
教学流程: 问(扩词) 现在我来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在来问:你爸爸是干什么的?
我加一个字 一.导入 1. 2. 今天的题目是什么?就这个题目我们来追问 生:鞋匠的儿子叫什么?(预习过吗?你知道吗?假问题,我们要问真问题) 生:为什么不叫林肯,而叫鞋匠的儿子?(有价值) 刨根问底你的思维就会深入 二.了解林肯 三.整体阅读,清理线索 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写参议员感情变化的词语。快速把他找出来. 板书:尴尬——大笑——静默——赞叹 3. 尴尬什么意思?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指名朗读 2.思考:你从尴尬、羞辱读出了什么? 3.练习用傲慢的语气读第二段 五.学习林肯三次对话,追问言外之意 1.林肯说了什么话让参议员一片静默?是什么意思? 2.追问:一般人遇到别人的羞辱会表现得怎样?林肯表现得怎样?你看出林肯是怎样的人?
板书:感激 4. 5. 1)为什么用伟大、艺术来形容做鞋子? 2)林肯是总统,为什么他还要帮别人修鞋子? 3)林肯为什么流出眼泪? 六.学习最后一段 1.为什么要用最后一段?想表达什么? 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七.拓展补充 1、最伟大的总统 2.从“鞋匠的儿子到最伟大的总统”:你读出了林肯什么精神? 八.练习 用上“尴尬、羞辱、真诚、静默、动情、赞叹”等词语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鞋匠的儿子 参议员:尴尬——大笑——静默——赞叹
林肯(言表)感激、永远
追问(言内)宽容、真诚 |
|
听 课 记 录
日期 |
2013.11.15 |
听课地点 |
浙大 |
班级 |
四年级 |
科目 |
语文 |
执教教师 |
虞大明 |
课题 |
桂花雨 |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顺学而导 1、师:一篇课文的学习是从预习开始的。预习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导读提示”,预习时已经试着去解决导读提示中所提示的那些问题的请举手。 2、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成果 3、组际交流,适度导引 问题1:香气迷人的桂花让我想起了什么?(童年时故乡的桂花) 问题2: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花香之乐,摇花之乐) 板块一:感受摇花之乐 1.桂花之香让琦君陶醉和难忘,摇花之乐更让琦君念念不忘。 2.你们摇过桂花吗?像琦君他们这样摇花,会吗?快速浏览,用括号括出描写摇花乐的句子。 3.师生对话、合作,模拟摇花,体验摇花之乐。(你们只关注了动作,而忽视了语言,关注语言才能体会到快乐。)出示文章中的段落,再演 4.思考:乐在何处?乐从何来? 板块二:感受花香之乐 1. 2.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 你觉得够得上5星的是—— 预设:句2句4为五颗星;理由:双重否定句;“浸”(链接阅读,感受“浸”字的妙用);抓住“全年”自主质疑。 问题3:怎么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这里指哪里?(琦君说的小山就是西湖边上满觉陇,是远近闻名的赏桂胜地啊,又叫满陇桂雨,历来是西湖的名胜)(出示“满陇桂雨)图片和文字内容) 2.师:琦君的童年时快乐的,因为有桂花相伴。可惜,童年已远离作者而去,作者又远离故乡而去。我们来看看作者漂泊的一生。 投影出示琦君漂泊的一生(发现了什么?) 3.师:学到这里,你读懂这句话了吗?这其实就是思乡之情,这其实就是乡愁。(音乐《思乡曲》响起) 三、拓展阅读,品悟乡愁 1.师:乡愁是什么?相信这个单元的学习会让我们有许多感受——乡愁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错觉;乡愁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惆怅;乡愁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纠结;乡愁是“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的印象。 2.本文作者琦君,台湾著名女作家,原籍浙江温州。她擅长散文和小说,代表作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拓展阅读) 3.你有什么发现?(故乡水养育了故乡人;无论是谁,一旦离开了故乡,乡愁便萦绕在心头和字里行间)(课件呈现描写乡愁的诗句和文字) 同学们现在还是学生,还是孩子,都不曾离了故乡和亲人而去。等你们长大了,如果远离了故乡,乡愁便浓了。
板书:
桂花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