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选购骑行台

(2014-06-17 00:54:20)
标签:

骑行台

选购骑行台

选择骑行台

磁阻骑行台

如何选购骑行台

一:什么是骑行台 

    训练器(骑行台/Trainer):附带阻尼系统的用于原地骑行练习的设备。

    主要结构:支架、固定器、摩擦轮、阻尼器

   原理:通过阻尼系统给予自行车持久稳定的骑行阻力,模拟实际骑行的状态。

   阻尼系统根据原理不同可分为电磁式(magnet trainer)、风阻式(wind trainer)、液阻式(fluid trainer), 磁阻式

   好一些的训练器会带有阻尼控制器,可以设定不同的阻尼系数,以模拟上坡或顶风的状态。

   液阻:优点:阻尼变化平滑,在不同速度下阻尼变化更接近于实际的公路骑行。噪音小。缺点:价格昂贵,骑行时初始几分钟需要预热,等油温上升后才获得平稳的阻尼。结构较精密。

   磁阻式:经济实惠,结构稳定,可以满足普通骑行爱好者的需求,噪音较小,主要噪声是轮胎与骑行台磁阻摩擦的声音,建议更换光头胎。
二:为什么要使用骑行台
   
     在公路上训练会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下雨天及北方寒冷的冬天,恶劣的天气使我们不能在户外进行训练,可我们总不能因此而不进行锻炼,否则体能很快就会下降,为了保持体能通过骑行台进行室内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骑行台还有如下特点:
1.安全性 
    骑行台是在室内使用的,所以相对来说它更安全。举个不好的例子,比如说你的手受伤了,你还能继续在公路上骑行训练吗?肯定是不安全吧! 当然如果你是在家里使用骑行台的话那就不会浪费你的时间了。  

2.随时随地的便利性 
    骑行台是在室内是使用的,所以我们可以忽略天气的影响(冬天或者雨天) 而且使用某些型号的骑行台能帮助你控制训练的强度。 这样就可以每天进行有效的训练了。 

3.热身和冷却
    在比赛前,特别象爬坡赛和计时赛,使用骑行台可以进行赛前热身运动,这样就能以较好的状态参加比赛了.当然在比赛结束后也可以用骑行台来进行冷却训练。加快身体的恢复,缓解疲劳。这样的恢复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商务人士。
   
4.位置角度调整 
    你是怎样对自行车进行调整的呢? 一旦更换了车把,把立,坐垫以及其它配件,我们必须要检查并进行调整。
如果你有固定式的骑行台,你就能很方便把自行车固定在上面并进行调整。 如果没有骑行台,那么你就要不停的重复"骑一段路,调整...骑一段路,调整...." 

三:骑行台分类:
       市面上主要有两种骑行台:一种是滚筒式骑行台,另一种是固定式磁
阻骑行台。
       相比之下滚筒式骑行台更加接近公路上骑行的感受。为了不从练习台上摔下来,你必须自己保持平衡。滚筒式骑行台主要用于锻炼骑行技巧,如:平衡能力、控车能力、骑行稳定性等等,当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体能训练效果。
       使用滚筒骑行台的时候,一定要放松自己,不要害怕,应该把滚筒忘掉,假想自己就是在公路上骑行,许多初学者都是由于过度紧张导致双手及上半身肌肉僵硬,只是失去平衡而从滚筒上掉下来。对于初学者,建议先找一个以便可以扶手的地方,如:桌子旁或杠杆旁。实在没事扶手的话,那就靠着墙边吧。有面墙可以支撑的话,可以减轻心理负荷。起初可以一手扶着支撑物,一手握车把。公路车的话,建议握在刹变上,便于在失去平衡的时候可以马上刹停轮子,不至于掉下来。注意握车把的手一定要放松,腰要用点力,不要靠握车把的手来支撑身体。要不然很容易失去平衡。刚在滚筒上骑行就与刚学骑车一样,要掌握平衡及克服恐惧。一旦掌握了在滚筒上的平衡技巧,你就可以在滚筒上挥洒自如。犹如在公路上骑行一样,这时你就可以用滚筒来进行训练了。
        如同所有训练一样,在滚筒上训练初时10—15分钟是热身,此时使用较低齿比来骑行。当热身过后就可以进入锻炼阶段。通过变速,来使用高齿比来增加阻力。滚筒可以有效的纠正骑行用力不均匀的现象。当你高踏频时,左右脚用力不均匀及做圆周运动时动作不流畅,你就很难在骑行台平稳的骑行。当你在上面不会左右晃来晃去的时候,就可以尝试转换不同的握把姿态进行训练,还可以尝试单手握把,锻炼你的操控能力。这些都是在路面骑行中尤其是比赛时必须掌握的技术,只有熟练掌握这些技术你才能更好的跟车和保持队形。
        固定式骑行台有阻力装置,所以阻力比滚筒要大得多,主要用于体能的训练。由于有支架支撑着单车,不需要靠人来保持平衡,所以在这上面骑行训练可以非常的放心,你永远不会掉下来,让你可以专心致志地练体能。
        同样的在固定式骑行台上训练前10—15分钟依然是热身运动,此刻把变速调到低齿比的档位,如果是能调节阻力的骑行台就把阻力调小,热身完毕就可以进入训练骑行状态了。很多初用者用骑行台训练时从头到尾拼命踩,以至于不到半小时就累得趴下,再也坚持不下去了,这也是很多人说骑行台枯燥无味的原因。踩骑行台的确是很累,会让你汗流浃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累又何来有训练效果呢?跨上车就一股劲的狂踩,不累倒才怪。其实,骑行台上的训练方法和在平路上的骑行方法是类似的,你要有目的的训练,要有训练的课程。例如训练耐力、爬坡能力,进行间歇性训练或者模拟比赛等等。这些训练内容中其实都是用不同的阻力结合不同的踩踏频率来达到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购买相关训练课程的资料,自己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如中等强度骑行两分钟放松3分钟,5个循环后高踏频高强度骑30……如此的训练花不了多少时间,每次训练在60-70分钟就够了,这样下来的效果远比一股劲的骑要好很多,可以让你的骑行台训练事半功倍,也能增加很多乐趣。
        无论是使用滚筒还是固定式骑行台训练,我们都建议使用心率表和带踏频计算的码表,现在具有这两种功能的码表已经有很多选择。在骑行训练中,无论是在路面上训练还是在骑行台上训练,速度表示没有实际意义的,只有通过心率和踩踏频率才能把握训练的程度,了解自己的训练状况,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使用带功率计的码表,可以了解并掌握踩踏时的力量,另外,骑行台训练中由于认识相对固定的,这意味着不会有封给你散热,很快你就会大汗淋漓,一次我们还是建议你在使用骑行台的时候要准备一条吸水性极强的毛巾,最好戴上手套,如果是木地板的话,最好在上面铺上一张报纸或者一条毛巾,以免汗水直接地在地板上,还有一点就是要准备的,就是不要忘记给你的水壶加水了。

http://s14/mw690/004cei5Zty6JJjduUbPfd&690



四.骑行台主要品牌

1)Fluid Trainer,即常说的液阻或油阻骑行台。其中以Kinetic和Elite选用较多,但真正最初的液阻骑行台是由CycleOps发明并生产的,低端的两千多这种基本都没有功率调节,中高端中的功率调节是通过半磁阻的方式来实现的;液阻骑行台群众们评价噪音最小且路感较为真实,配合磁阻实现功率可变的版本常常作为真实骑行环境模拟中主要部件。

2)Mag Trainer,即磁阻骑行台。其中以Tacx、CycleOps和Minuora较为常用,其中日本Minuora专做磁阻,而CycleOps则率先推出了功率自动变化的磁阻版本Magnito Trainer,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液阻骑行台的效果。之所以这几家的磁阻台选用比较多,主要的原因是Tacx和CycleOps的液阻台都较贵,不如Kinetic和Elite都有不到两千的亲民版本。

3)Roller,即常说的滚筒骑行台。目前滚筒比较好一点的就是Tacx,差一点的就是台湾九鼎。这玩意儿骑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新手会有类似于刚开始学骑自行车的感觉。总得来说阻力比较小,功率不能调节,但是摇摆的感觉比较真实且价格便宜。

除去Roller外,Trainer的支架结构总体而言可以分为固定轮径和可变轮径两种结构。

其实所有的Trainer的轮径都可以调整,但固定轮径结构在骑行过程中轮径不会发生变化,即后花鼓锁与阻力器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单车对阻力器其实的压力非常小,不会因为上车是个胖子或者摇车而导致阻力器松动;缺点是阻力器对后轮的压力需要针对不同的单车进行调节,太松会打滑,太紧会加重对轮胎的磨损。


而可变轮径结构则是Elite的专利,最常见的液阻台Elite Power Fluid就始终的是这种结构,即支架上后三角的一部分力量需要由阻力器承载。这种结构的好处据说是阻力比较真实,因为不同体重的群众在真实道路上的轮胎形变和阻力也是不同的;缺点是目前看这个摩擦力有点偏小,很多群众反应加速时会有比较明显的打滑问题。

目前使用Booster感觉还不太适应,虽然之前也听到有群众反馈说这个台子阻力特别大,但实际用起来感觉实在是相当大。一共有10档功率调节,我用1档才能勉强踩出望海路的正常单人水平,上到3档就感觉跟爬明华公寓类似。后面还有7档,都不知道怎么用好。噪音方面有一些,但我觉得看场比赛的声儿就能盖过去,半夜自己用问题应该也不大。稳定性方面感觉一般,摇车好像也没啥问题,不过支架确实会左右摆动。后期多尝试再做深入探讨。


五、骑行台的支撑结构和控制方式

一般来说,骑行台厂商往往按照这样的类目进行区分:虚拟实境/智能控制/机械结构/滚筒。其中滚筒和架起后轮的纯机械结构是最适合群众使用的款式——这倒不是说万把块钱大家拿不出来,主要是一旦涉及到电子,就涉及到各种接线和外设,会把你上骑行台的那点激情打消殆尽。

除了滚筒之外,其他几种价位不同,但长相都比较类似。多数的骑行台都是采用后轮架起固定的方式,前轮则放在垫块或者拆掉轮子放在一个支架上面。有另一种比较像健身房动感单车的,需要拆掉后轮,然后把车架和骑行台完全整合在一起的形式,应该是很少有人使用。这种骑行台因为采用了超大飞轮设计,因此可以更好地模拟真实惯性;而且过大的飞轮在实现相同车速时,只需要较低的转速,因此就显得特别安静。这种家伙特别大且特别沉,再加上安装麻烦,我感觉并没有很好的性价比。

http://s7/mw690/004cei5Zty6JJkTXchg36&690
而滚筒则是骑行台里的另类。早期滚筒因为没有专门的阻力结构,全靠几个滚轴本身的惯性,因此在阻力/功率曲线上也是平直的线性,较低且不可调。但其最大的好处是车身没有被固定住,可以有接近真实骑行的style。滚筒的另一个问题则是皮带以及三个滚轴与轮胎之间摩擦过多,容易发出让人难以忍受的噪音。

比较新进一些的滚筒也加装了专门的阻力结构,可以实现如同一般骑行台的机械或电子程序控制。Elite在这个方面比较下血本。

 下面的控制方式分析,则主要针对虚拟实境/智能控制/机械结构这三种来谈。

 在普通机械结构中,若是纯液阻的骑行台,则不具备功率曲线调整能力。而且由于油品本身的限制,液阻骑行台在力道上往往偏小,更适合高踏频的训练习惯。

若是纯磁阻骑行台的话,则多数都可以采用线控的方式进行曲线调整。所谓线控,也就是一根类似于变速线+变速器的东西。档位越高,则磁铁距离滚轴的距离越远,对飞轮产生的磁牵制力也越大,从而实现不同的力道。不过根据我自己和朋友们的实践情况,对于普通单车爱好者而言,过高的档位往往没有实际意义。以Tacx Booster为例,我们一般做为期30-45分钟的不间断训练的话,很少需要使用到超过4档的档位(总共10档)。当选择的档位过高时,由于阻力过大,骑行者会被迫选择较轻的档位和较低的轮转数,而这样2公斤的飞轮都无法让骑行者的双腿很好地画圆。相反,如果采用较低的档位,其平直程度就与流体的渐进性更为相似,高转数下画圆的问题也得以解决,反倒是适宜的选择(速度过高则噪音过大,也需要进行平衡)。

液磁混合型,操作方式与纯磁阻也是一致的。

当然在实际训练中,不停地变换骑行台的档位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调整公路车本身的变速装置反倒容易得多,也更为细腻。除非自己给自己安排了一堂过于生动的骑行训练课,否则各种力道都可以通过单车变档的方式来完成。多出来那一根线控,倒真没有什么特别实际的意义,反倒是收纳上一个要命的环节。

除此之外,还需要特别提一下CycleOps家的SuperMagneto Pro / Magneto。这两款骑行台也是纯磁阻方式,且没有机械或电子控制器。但却可以模拟出类似于液阻骑行台的渐进性功率曲线。

http://s14/mw690/004cei5Zty6JJkWNdU11d&690
拥抱智能化总是个趋势,我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虚拟实境和智能控制的区别。

所谓智能控制,相当于是通过电子程序来进行力道和功率的模拟控制。其中功率控制是这类骑行台不同于实地骑行最重要的一点。人的实时输出功率等于速度和输出力的乘积,这也就是说人在不同踏频/速度/力度下的骑行训练具有了可比性。尤其是控制固定功率输出之后,训练者可以在不同的骑行姿势中来回变换,但保持相等的功率表现——譬如当你的速度降低时,处于功率控制模式下的智能骑行台会自动提升踩踏力度,迫使骑行者达到目标功率值。除此之外,还可以依照力度或功率选择不同的训练课程,简单说就是按照一个设计稿的程式来帮你增档或者减档。智能骑行台一般都会在车前面装一个类似码表一样的东西,用以显示各种数据并加以控制。目前也有部分骑行台用蓝牙接iPad/智能手机的方式来降低单品售价。

而虚拟实境,就需要家里有台大电视或者投影仪了。一般而言,虚拟实境能够给骑行者提供:多人联网竞技/骑行数据PC端分析/类似于极品飞车那种游戏3D体验/跟着大师们虚拟地在欧洲等地的名山上训练一把,而骑行台则可以根据预置的虚拟路线信息,提供不同的阻力回馈来模拟坡度。其实多人联网经济,一般的智能骑行台有些也能联网做到了,但虚拟实景不仅提供了速度对比,还能在游戏场景下让大家实现拐弯、抢道、乃至压弯等效果,可能比较适合几个有同样配置的非常窄但又恰恰喜欢骑车的土豪朋友联网玩……。其他的基本也就是多了一个投影仪效果,应该说对普通人的实用价值并不太高。


智能骑行台都能够实现机械骑行台的相应控制模式。前一篇中提到的马达制动阻力结构,也是部分智能骑行台所特有的(严格来说马达也不只是参与制动,在虚拟道路中冲坡的时候,马达也可以给骑行者营造一个高速下山的感觉)。


六、骑行台的惯性和阻力模拟方式

    骑行台就像碳刀,虽然用得不多,但骑车的人家里没有一个压箱底的,心里还总亏欠点什么。新年过后,又到倒春寒雨季时,而我为自己准备的第三个骑行台前两天刚刚到手,可谓恰到好处。而说到骑行台,因为小众和国内缺乏专业的测评,一直是个选购的难题。我会陆续写几篇关于骑行台的介绍性文章,这一篇首先讲解骑行台的惯性和阻力模拟方式。

不管是什么样子的骑行台,除了滚筒结构之外,其核心部件都是就是飞轮和阻力结构。

飞轮在骑行台中主要起到补充惯性的作用。单车在实际骑行中,会产生两股不同的惯性:一组来自于前后轮,即轮组惯性;另一组来自于单车和车手。在骑行台上,单车整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只有后轮的惯性依然存在;若不对此情况补充惯性,人的双腿在交替施力的间歇中,就不能做到很平滑的力量过度,即双腿不容易画圆。这种情况在后轮实际转速较低的情况下会愈发明显。因此,一般贵一点的骑行台都会标榜自己使用了更大、更沉的飞轮,就是为了能在尽可能多变的骑行速度下提供顺畅的踩踏体验。

但是,这个飞轮无论再怎么大、怎么沉,都不可能与实际骑行中人和车整体的向前惯性相提并论。因此多数骑行台在停止踩踏后,都会很快停止转动。

阻力结构就要复杂的多,也可以看作是各家骑行台的核心较量之一。一般来说,阻力结构可以分为风阻、液阻、磁阻、电子刹车等。

阻力结构在骑行台中的作用,是模仿骑行者在真实骑行过程中,在前进时克服的外部反作用力。而反作用力说白了就是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和人与车整体产生的风阻,在其中风阻又显然是一个更为明显方面。地面摩擦力是一个稳定值,而后轮与滚轴之间的摩擦也是如此;但风阻则是由流体产生,在不同的速度下有着不同的力度,且力度变化曲线在不同的速度时更接近于渐进性。

因此,骑行台与实际骑行在体感上的主要差异也在于外部反作用力的情况过于复杂,尤其模拟风。

显然,采用风阻结构是一个简单可靠的方案,但超强的噪音让一般群众都不可能放在家里使用,事实上也很少有厂家在这块继续投入。液阻的优势就在于也是采用流体来模拟空气的阻力曲线,各个厂商会采用不同的扇叶配合不同的油品来在很小的体积下实现尽可能接近空气的效果。而磁阻在这一方面则要吃亏得多:简单的单磁铁阻力结构是通过调整一块感应磁铁距离飞轮轴心的距离来控制力道的。在某个固定的距离环境下,磁铁对飞轮的干涉是固定值,即与后轮与滚轴之间的摩擦力都不具有渐进性。简单的线性结构会给骑行者产生非常不真实的感受,表现就在于起步时往往非常困难,而突破某一速度时加速却过于容易。

http://s2/mw690/004cei5Zty6JJkG1ItPc1&690

这是Tacx Booster骑行台的阻力/功率曲线,这是一款纯磁阻简单机械式的10档骑行台。可以看到力量的增长都是纯线性的。

不过,磁阻结构却是骑行台向智能方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结构,原因就在于其阻力可调节;而且磁阻可达到的阻力极限值,要远高于单纯液阻的效果。显然,改变磁铁距离轴心的位置,远比改变一滩封闭的油品的化学物理性质要容易得多。

若是磁铁处于固定位置时,线性的阻力结构会让人感到不自然;那通过程序动态调整磁铁的位置,不也可以模拟真实的曲线么?事实上,当磁阻结构解决掉这个不自然的问题后,液阻结构的优势就只剩下更安静了(噪音问题可以通过使用更大的飞轮和轴心来降低同样速度下的飞轮转数,而当这一问题在结构上克服到一定水平后,噪音更大的来源就是胎噪和支撑结构的问题了)。

除了动态调整磁铁位置外,还有一种折衷的方案,即液磁混合结构。在非智能骑行台上,这种方案可以让路感稍微自然一点,同时也能有力度档位调节,也算是种很靠谱的结构。

http://s9/mw690/004cei5Zty6JJkHegkMc8&690

这是Elite Qubo HydroMag骑行台的阻力/功率曲线,这是

一款液磁混合型5档位骑行台,可以看到阻力的增长是渐进性的。

而在智能骑行台上,除了单纯的采用动态调整的磁阻结构外,还有Tacx在使用的马达制动结构,即通过马达在磁阻的基础上施加反向力,以解决磁铁挪动范围较小时导致的最大阻力过低问题。然而,对于磁铁可以大范围挪动的磁阻结构来说,为什么还会这样呢?

如果需要实现精细的磁铁位置调整,以及适应固定功率训练时踩踏频率的高速转换,磁铁的移动区间不能够太大。过大的区间会使得骑行台的反应滞后,譬如目前骑行者正采用踏频90的节奏在进行180瓦特固定功率训练,突然骑行者站立摇车,踏频降到45——理论上骑行者会感到阻力骤然增加,就好像从平路突然冲到山坡上一样。但事实上在一开始的一瞬间,骑行者会感到突然泄力,因为一方面程序判定速度下降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磁铁挪过去还需要一些时间。

http://s2/mw690/004cei5Zty6JJkIjrEta1&690

这是Tacx的入门级智能骑行台Flow,可以看到其功率范围很窄且始终为线性。所谓电子刹车,也只是通过程序来控制磁铁的档位而已。

http://s7/mw690/004cei5Zty6JJkJlXj8f6&690

这是Tacx的中端智能骑行台Bushido,采用了马达制动结构,因此使得功率范围不再以曲线的形式输出,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肆意选择。类似于汽车变速箱里的CVT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