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要: 超前教育是指超越学前儿童的常规认知年龄阶段而提前实施的教育。超前教育要求孩子学习较大龄孩子的知识来达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状态。然而这并不符合学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会对儿童产生一些消极影响。本文围绕超前教育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展开讲解,结合卢梭的思想,从而得出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超前教育; 产生原因; 影响; 措施
一、超前教育的现状
1.1超前教育的定义: 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超前教育要求孩子学习较大龄孩子的知识来达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状态。这种不符合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而且每一种技能的学习都有特定的关键期,应该在适当的年龄学习合适的知识。
1.2 超前教育的现状:
1.2.1 超前教育存在 “三缺” 现象。一是缺乏科学规划,超前教育的方案缺乏长期性、 整体性, 缺乏严密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支持,对如何在超前教育的同时保护学前儿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创造力、想象力并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缺少系统科学规划。二是缺乏专业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占超前教育主体,极少考虑学前儿童实际智力的接受能力和体力的承受极限。三是缺乏专业师资。目前,超前教育机构中师资具有临时性、非专业性的典型特征,多未经过严格的超前教育专业训练,不具备从事超前教育所要求的专业素质。
1.2.2超前教育体现 “三高” 特点。 一是参加超前教育的学前儿童比例过高。据专家调查,学前儿童过早接受正规教育和学业训练的比例高达 35% 左右,这是当前我国早期教育中的危险倾向。二是超前教育的知识难度高。目前中国学前儿童教育教材取材合理,但适合 2~8 岁学前儿童阅读的启蒙书籍很少,且多数书籍超过学前儿童认知水平,不利于学前儿童语言的阅读和理解兴趣培养。一项调查数据表明, 中美普通家庭为学前儿童提供阅读材料的能力大体相当,但美国学前儿童阅读量比中国高出 6 倍。三是超前教育的社会成本高。过高比例的学前儿童参加超越其发展水平的非专业化的超前教育, 导致社会家庭教育资源浪费,提高了社会教育和发展成本。
二、超前教育产生的原因
2.1家长的理想意愿。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众家长的坚定信念,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他们认为,上学自然要学知识,哪家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家幼儿园。
2.2小学的潜要求。幼儿教育小学化其根源在于素质教育的“变味”——应试教育长期存在。因为应试教育的存在,小学要的是升学率和毕业成绩的“暗”排队。
2.3幼儿园的妥协与让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幼儿园向家长意愿妥协的结果。有的幼儿园面对严峻的招生形势以及生存问题,就必须要迎合家长的“口味”,幼儿园小学化在所难免。
2.4社会竞争压力。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剧增,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整体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就促使幼儿教育朝着幼儿全面发展的方向,因此部分家长和幼儿园造就“人才”。
三、超前教育的危害
3.1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育造成影响,导致其不良行为产生。我国目前的超前教育多数偏重智力素质而轻非智力素质培养,家长也对学前儿童智力“考核”日渐严苛,面对压力,容易造成学前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
3.2影响学前儿童体质身心健康。一是体能和机体水平下降;二是肥胖学前儿童增多;三是视力不良发生率上升。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学前儿童课余时间少,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3.3学前儿童承受的心理压力过大产生厌学情绪。过分注重学前儿童在同龄群体中的学习成绩而进行强迫学习,并以牺牲其休息和娱乐时间为代价,必然导致学前儿童主观上丧失学校兴趣学习,客观上由逆反心理形成逆动行为。
3.4弱化学前儿童的非智力素质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在应试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环境影响下, “重智力忽视非智力”的超前教育直接导致心理不健全。
四、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与超前教育
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卢梭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 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 即 “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 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教育的任务就是促进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自然的教育和人的教育要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 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应与儿童“内在的自然发展”相一致。只有依照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 根据儿童的能力和自然倾向进行恰当的教育, 才能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卢梭在第二卷中论述了儿童时期的教育。他认为, 儿童时期是理智睡眠时期, 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 只能接受形象;还没有理性。因此这一时期的智育和德育应是消极的。他写道:儿童时期就是理性的睡眠,“当心灵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 而且, 在辽阔的思想的原野中,它也不可能找到理性所指引的道路,” 基于这种认识,卢梭反对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律灌输宗教道德信条,学习单纯书本知识的弊端, 提出此期的智育和德育不应操之过急 , 要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显然,超前教育违反了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的思想,没有尊总和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而是揠苗助长式的迫于儿童去接受一些不当的教育,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五、采取措施
5.1学校要转变家长观念,构建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切实转变家长的陈旧观念,教师加强宣传,比如可以用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案例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时向家长开展幼儿教育理论的宣传工作,举办不定期的教育讲座,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使得他们学会正确的教育理论,比如陶行知先生的幼儿教育理论就是很好的教育理论方法,真正认识幼儿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的内在本质。
5.2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大监管、支持和宣传力度。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具体来说,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超前化倾向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电视 等相关媒体,加强宣传,使得幼儿家长、社会大众正确认识现代幼儿教育观念,了解幼儿教育超前化对幼儿心理造成的危害。
5.3家长要与学校加强联系,做到自我认识。作为幼儿的家长,要多参加幼儿园的活动,自觉认识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目标的差别,平时要多看看相关幼儿教育书籍,比如陶行知先生的《中国教育改造》等。
5.4社会舆论要相应做到减负。社会舆论直接间接影响了家长们的观念,经常性的宣传社会竞争压力,升学压力,也对幼儿教育超前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广大媒体应该要更多的把重点放在宣传幼儿教育超前化问题的危害上,放在宣传正确的现代幼儿教育观念上,给家长思想上减减负。
六、总结
超前教育是激发潜能还是揠苗助长是因人而异的,也需要进一步去探讨。然而超前教育给儿童发展带来的身心的影响确实不能忽视的。儿童是祖国的花朵,然而要呵护这些花朵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学校、政府和社会的齐心协力。只有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促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姜英杰 非理性的超前教育关于早期教育科学性的思考[A]东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2] 李大维、刘秀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与对策[j]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3]邓庭伯 幼儿教育不可急功近利[A]1674-4810(2012)21-0140-02
[4]解春迪 家长误把超前教育当做早期教育的误区与解决对策[A]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年第09 期
[5]高英杰 幼儿教育如何出现小学化倾向及其应对策略[A] 中学教育2013年第11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