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1-02-04 13:02:01)
标签:

杂谈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骆宝萍 发布时间: 2010-11-2 21:29:06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合作编写。本套教材的每个单元以话题为线索,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每个单元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参与、实践、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渗透了对英语技能和策略的训练,并设计了合理的自我评价方案,有利于学生学习后的自我反思,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在使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过程中,本校教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教师按教材中设计的任务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很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合理地运用。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任务比较多,似乎比较零碎,每一课时后的作业也不少,且绝大部分都是围绕本单元的语法和语言功能来设计的。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就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时间不够充裕,如果以每周5课时来衡量,教师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当教师逐一实施教材中设计的任务项目时,各环节间的过渡往往直截了当,缺少话题情境,评价用语也是简单空洞;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效果不佳。
    [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照“案”宣科,必须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适当删减、增补或重组内容,以突出重点内容、主要目标和主要活动,并分解难点。
   例如,在Module 1 Unit 3的教学中,本人反思了前一阶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决定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展开顺序和具体内容进行调整。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细读Lesson 1 Festivals,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1(如下),为学生创造多层次接触语言材料的机会,并培养学生准确捕捉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该表格能够帮助学生复述段落大意和文章大意,以逐步培养学生将输入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能力。
表1 Festival and Its Date, Food, Activities and Meaning
随后我在表格的最后一行增补了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要求学生仿照表格中对其他节日的描述运用所学知识先进行口头表达,然后进行书面表达,即填写表格。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所有含被动结构的句子,旨在让学生更加关注细节,弄清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使语法教学情景化和语境化,再呈现本课出现的语法结构,学生基本就能顺利地完成后面的语法练习。
在第三课时,我并没有接着教授Lesson2,而是转向Lesson 3 Foreign Weddings,学生在Lesson 3中熟悉了情态动词的语用环境后,再听Lesson 2中含有与提建议有关的情态动词的听力材料也就不难了。在Lesson 3中,笔者只要求学生了解外国婚礼的基本仪式,列举表格(见表2)中所需信息,然后口头回答问题。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其语言运用能力也得以提高。
表2 Weddings in Indonesia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Greece and Greek Weddings?
     (2) On the day of a wedding ceremony, what does the bridegroom have to do in Greece?
     (3) During the church ceremony, what should the best man do?
     (4)After the ceremony,what can the guests do?
对于Lesson4 Christmas和Culture Corner,则只是训练学生找出文章和段落中心句的能力。这样就不至于把所有的阅读材料都上成精读课,既训练了学生阅读策略,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问题二]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我们学校的学困生比较多,不少教师整天抱怨学生的水平一届不如一届和新教材越来越难教,却很少从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中发现问题。我在听课时发现,绝大多数课堂都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偶尔异口同声地回答Yes或No之类的简单话语,学生活动非常少而且低效。
[反思]在使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期间,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甚至学困生都动起来。我认为,首先应是激“情”。教师要设法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真实的任务活动,这些活动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乐于开口,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是激“趣”,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语言学习活动中。
以Module 1 Unit 4 Lesson 1为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谈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我在学生阅读课文前首先询问学生:
(1) How many of you can surf the Internet and often surf the Internet?
     (2)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line?
     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因此问到第2个问题时,连平时从不发言的学生、不爱学习的学生也纷纷举手讲他们在网上所看的和所做的,尽管说出来的多数是中式英语,但我并没有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没有见错就纠,而是乘机继续提问:Can you tell m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fing the Internet?学生的回答有板有眼,有些英语表达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则积极到课文中找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同时,我设法在此话题语境中呈现一些新的词汇和语言知识,为学生后面的阅读扫除一些障碍,并在完成Exercise 4之后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1) Can you tell me about the growth of computers?
     (2) Why are some experts pess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3) Why are many people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4) What' s Peter Anderson' s view?
     通过以下结构图式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重组、加工和整理,使学生增强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The Future of Cyberspace
[问题三]很多教师认为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中的作业多而杂,为了赶教学进度,没有时间讲解。
这套教材的课后作业题量多,基本围绕本单元各课的语法现象、词汇和语言交际功能来设计,另有阅读和写作训练。如果学生每题必做,教师每题必讲,学生觉得乏味,教师也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如果不做作业题,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巩固,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能及时给予反馈。
[反思]本套教材倡导语言教学的交互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不提倡死记硬背语法规则、翻译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检测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的取舍和创新设计。对Workbook中简单的练习,如果绝大部分学生能借助词典和教材自行解决,就让他们自己做,只核对答案。与课文有关的词汇练习可以穿插在课文学习中集体完成,学生普遍有问题的作业则要精讲多练。此外,教师要设计一些有创造性的作业,而不只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例如,学了Module 1 Unit 2 Lesson 1 National Hero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记叙文的六要素缩写课文;学了Module 2 Unit4 Lesson 1 Tomorrow's World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观点对比类的作文——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fing the Internet。这些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后都有事可做。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培生教育出版集团合作编写。本套教材的每个单元以话题为线索,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每个单元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参与、实践、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渗透了对英语技能和策略的训练,并设计了合理的自我评价方案,有利于学生学习后的自我反思,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在使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的过程中,本校教师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教师按教材中设计的任务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很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合理地运用。
    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任务比较多,似乎比较零碎,每一课时后的作业也不少,且绝大部分都是围绕本单元的语法和语言功能来设计的。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就会出现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时间不够充裕,如果以每周5课时来衡量,教师根本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当教师逐一实施教材中设计的任务项目时,各环节间的过渡往往直截了当,缺少话题情境,评价用语也是简单空洞;另一方面,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学习效果不佳。
    [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照“案”宣科,必须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适当删减、增补或重组内容,以突出重点内容、主要目标和主要活动,并分解难点。
   例如,在Module 1 Unit 3的教学中,本人反思了前一阶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决定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展开顺序和具体内容进行调整。在第一课时中,让学生细读Lesson 1 Festivals,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表1(如下),为学生创造多层次接触语言材料的机会,并培养学生准确捕捉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该表格能够帮助学生复述段落大意和文章大意,以逐步培养学生将输入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知识的能力。
表1 Festival and Its Date, Food, Activities and Meaning
随后我在表格的最后一行增补了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要求学生仿照表格中对其他节日的描述运用所学知识先进行口头表达,然后进行书面表达,即填写表格。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所有含被动结构的句子,旨在让学生更加关注细节,弄清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使语法教学情景化和语境化,再呈现本课出现的语法结构,学生基本就能顺利地完成后面的语法练习。
在第三课时,我并没有接着教授Lesson2,而是转向Lesson 3 Foreign Weddings,学生在Lesson 3中熟悉了情态动词的语用环境后,再听Lesson 2中含有与提建议有关的情态动词的听力材料也就不难了。在Lesson 3中,笔者只要求学生了解外国婚礼的基本仪式,列举表格(见表2)中所需信息,然后口头回答问题。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其语言运用能力也得以提高。
表2 Weddings in Indonesia
     (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Greece and Greek Weddings?
     (2) On the day of a wedding ceremony, what does the bridegroom have to do in Greece?
     (3) During the church ceremony, what should the best man do?
     (4)After the ceremony,what can the guests do?
对于Lesson4 Christmas和Culture Corner,则只是训练学生找出文章和段落中心句的能力。这样就不至于把所有的阅读材料都上成精读课,既训练了学生阅读策略,又节省了教学时间。
[问题二]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我们学校的学困生比较多,不少教师整天抱怨学生的水平一届不如一届和新教材越来越难教,却很少从自己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中发现问题。我在听课时发现,绝大多数课堂都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偶尔异口同声地回答Yes或No之类的简单话语,学生活动非常少而且低效。
[反思]在使用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期间,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甚至学困生都动起来。我认为,首先应是激“情”。教师要设法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真实的任务活动,这些活动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贴近学生的生活,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乐于开口,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是激“趣”,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语言学习活动中。
以Module 1 Unit 4 Lesson 1为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谈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我在学生阅读课文前首先询问学生:
(1) How many of you can surf the Internet and often surf the Internet?
     (2)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line?
     绝大部分学生都会上网,因此问到第2个问题时,连平时从不发言的学生、不爱学习的学生也纷纷举手讲他们在网上所看的和所做的,尽管说出来的多数是中式英语,但我并没有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也没有见错就纠,而是乘机继续提问:Can you tell m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fing the Internet?学生的回答有板有眼,有些英语表达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则积极到课文中找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同时,我设法在此话题语境中呈现一些新的词汇和语言知识,为学生后面的阅读扫除一些障碍,并在完成Exercise 4之后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
     (1) Can you tell me about the growth of computers?
     (2) Why are some experts pess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3) Why are many people optimistic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4) What' s Peter Anderson' s view?
     通过以下结构图式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重组、加工和整理,使学生增强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The Future of Cyberspace
[问题三]很多教师认为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中的作业多而杂,为了赶教学进度,没有时间讲解。
这套教材的课后作业题量多,基本围绕本单元各课的语法现象、词汇和语言交际功能来设计,另有阅读和写作训练。如果学生每题必做,教师每题必讲,学生觉得乏味,教师也感觉教学时间不够;如果不做作业题,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不到巩固,教师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能及时给予反馈。
[反思]本套教材倡导语言教学的交互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不提倡死记硬背语法规则、翻译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和检测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对课后作业进行合理的取舍和创新设计。对Workbook中简单的练习,如果绝大部分学生能借助词典和教材自行解决,就让他们自己做,只核对答案。与课文有关的词汇练习可以穿插在课文学习中集体完成,学生普遍有问题的作业则要精讲多练。此外,教师要设计一些有创造性的作业,而不只是让学生机械模仿。例如,学了Module 1 Unit 2 Lesson 1 National Hero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记叙文的六要素缩写课文;学了Module 2 Unit4 Lesson 1 Tomorrow's World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观点对比类的作文——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urfing the Internet。这些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了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后都有事可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