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标准之对比解读
(2015-08-15 11:08:55)
标签:
教育 |
2011新课程标准正式下发以来,我教研组全体教师利用两周的课余时间认真研读了此课程标准,并与2001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内容及理念上的比较。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 新课程标准更凸显出英语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作用。
新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对当前国际形势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述,特别强调“英语作为全球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已经成为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还用了一个段落说明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对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传播中国文化,而且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素养以适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2001英语课程标准制定时,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正处于发展阶段,英语教育的现状并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当时的改革重点放在了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所以课程标准倡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主要是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出发点。
由此可见,2011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是随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的,具有时代特色。同时也更深刻地意识到英语学科的重要地位,及担负的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之责任。
二、新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的界定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2011课程标准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定位为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语言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加强人格与道德情操的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的理念更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闪光点”。
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表述的连贯紧凑,更体现了语言学习的规律。
四、新课程标准在分级目标的描述上做了些改动,对小学阶段的目标描述更精准。
在二级和五级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分别明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表演英文小话剧修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
将二级目标描述中“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同时还删除了话题项目中的植物、玩具等话题,以及数量、时间等相关意念;
调整和删除了文化意识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对个别语言技能标准的调整是从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把握好渐进性原则出发的。主要调整的内容有: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的“读写”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
在二级标准“说”的要求中,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将二级标准“写”的要求“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体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渐进性,为初中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五、新课程标准增设了小学阶段语法教学的内容及要求,列举了小学阶段应掌握的基本词汇。
纵观新课程标准,我们发现其对小学阶段的目标及任务规定的更详尽,更具体;课程评价更多元、更科学。这让我们的教学能做到有章可循。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英语教学将走向更合理、更高效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