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也爱玩抄袭?

(2013-10-25 15:01:41)
标签:

明朝那些画家

戴进

沈周

艺术

历史

以我个人的猜想,我以为古人的学习,往往带有很多偶然性,比如他或朋友刚收藏了某人的某幅作品,禁不住技痒。比如沈周的这幅《仿戴进东山图》。

1707CMX898CM的巨幅绢本的左上方,跋曰:“钱塘戴文进谢安东山图,庚子长洲沈周临。从跋中可知该画为临摹戴进的作品,画中那位携群妓出游,拄杖流连于山间的高士,就是东晋名臣谢安,从庚子纪年可知该画作于1480年。此画为常熟翁家藏品。

http://s16/bmiddle/004bV0cAty6DHq8vFcb1f&690

 

   沈周明《仿戴进东山图轴》私人收藏(美)

 

如果抛开一切和此画有关的猜想,单就画面来说,可以清楚的看到沈周绘制如此大画的激情所在。在我看来,此画当是完全临摹戴进的作品,而且一丝不苟,下足功夫。从中可见沈周对戴进的崇敬之情。看来,在明代文人画派复兴之初,和浙派的斗争远没有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对沈周本人而言,也并没有徒子徒孙,及后世理论家们如此狭隘的门户之见。

在明代初年,浙派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徐沁在《明画录》里说有一个叫李著的人,先是师从沈周学画,后来拜在吴伟门下,“乃变而趋时,行笔无所不似,遂成江夏一派”。 可见,吴伟所代表的浙派画风,正是当时最时尚的。所以,也就可以理解李著舍沈周而学吴伟的事了。

 

那么,在临摹的过程中,什么被改变了呢? 我以为,最重要的是用笔。沈周完全是以自己的用笔方式,一丝不苟的临摹了这张戴进的画。

对比戴进《溪堂诗思图》,可以清楚的看到两人用笔的巨大差异。戴进用笔,刻意提按变化,笔锋外露;而沈周的用笔,凝重内敛。在此画中,因是临摹,沈周更是小心翼翼,所以画中用笔,如铁线描一般,坚韧绵长。整幅大画,全是以这种笔法勾勒而成。

在勾勒之后,沈周以短线皴擦,来表现山石质感和空间关系。而这种皴法,在戴进的画中经常可见,只是和戴进奔放率性的用笔相比,沈周显得极其小心,皴到即可。更有意思的是,戴进经常以浓重的石块,来体现画中结构的变化,在此图中,沈周刻意将其中的山石染暗。以上种种,确信沈周必是临摹无疑。

从沈周的这件摹本中,可以想像到戴进的原作可能会是什么样子。那么,对戴进的这件作品,沈周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沈周无疑对原作的丘壑极有兴趣,对戴进在营造丘壑时所体现出来的高超的结构能力,和强烈的形式美感充满浓厚的兴趣。

 

http://s2/mw690/004bV0cAty6DHqfKkfv91&690

         左仿戴进东山图轴(局部)  沈周             右 溪堂诗思图轴(局部)  戴进

 

 作为至今留存的唯一一件沈周临戴进的作品,表明沈周对前辈大家学习的开放性,以及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为我所用的立场。从中可见对沈周而言,在元人之外,也存在来自更广泛的影响的可能。

毫无疑问,在丘壑营造上,深受两宋传统浸淫的职业画家的长处显而易见。——包括之后吴门的唐寅,武林的蓝瑛、清初虞山的王石谷,他们都因技艺超强而长留在画史中。

 

 

            摘自李舟楫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明朝那些画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