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对话课堂——记银城小学第二次数学大教研活动
标签:
股票 |
分类: 他山之石 |
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对话课堂
——记银城小学第二次数学大教研活动
2014年12月10日,寒冷空气中飘着淅沥的小雨,阴沉的天空也让人感到一些压抑,但这阻挡不了我们对课堂的研究热情。下午1点半,主题为“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对话课堂”的数学大教研在音乐功能教室拉开了帷幕,这也是我校本学期第二次数学大教研,由课程部胡歧强主任主持,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研讨。本次活动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鼓楼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施建洪老师给我们做指导。
骆蓉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二年级的实践活动课《我们身体上的“尺”》,骆老师从生活实际情境引入,让孩子们感受到“身体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骆老师在指导学生测量一步、一庹、一脚、一拃时特别细致:先让学生上台指一指、说一说、然后老师示范、最后学生再去测量,还重点突出一庹测量方法,骆老师细致的指导为孩子后面的测量铺垫了非常好的基础!纵观整节课,骆老师的教学过程清晰,课前准备充分,讲解科学细致,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很好地体现了实践活动课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自主性。
第二节课,张雪老师为我们执教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张雪老师充分利用例题情境,让学生经历摆一摆、围一围、看一看、画一画、说一说等过程,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然后总结——发现列举策略的价值,并精选练习进行策略的应用提升。张老师在课上还十分注意培养学生不遗漏不重复、先分类再列举等数学思想方法,有效体现了学生发展为本的活动主题。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收获与困惑。张德飞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和各位老师探讨了先入为主的问题,提出是先出现错误的做法还是先出现正确的做法的思考;周姝副校长从课堂的综合性、实践性出发指出,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旧知识中生长出新知识;徐晓文老师也根据教学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让学生更多地去感受,学生只有真切的感受到了,他们才会更好的接受;陈青清老师很肯定课堂中一些大胆的尝试,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疑惑。
最后施老师对我们的两节研究课作了深入浅出地点评,施老师指出两节课都能注重情境的创设,引起学习的学习兴趣,激发原有的经验,让学会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这是数学独有的魅力。施老师还和我们分享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的四个板块、大问题引领、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等前沿问题。施老师的发言高屋建瓴,不仅有实践层面的剖析,还有理念层面的提升;不仅有学科教学的指导,还有浓浓的人文关怀,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既感到亲切又感到获益匪浅。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我们的教研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交流碰撞,百花齐放!
http://s4/mw690/004bUKjHzy6OCgr3af1e3&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