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五律霜叶(新韵)赏析[转]

(2025-09-29 09:28:00)
标签:

转载

[转载]五律霜叶(新韵)赏析[转]

五律霜叶(新韵)赏析[转]
霜叶(新韵)
已是寒霜季,千山绮色浓。
            翻霞迷客路,叠锦乱秋空(一作风)。
妙姿经日月,疏影共光风。
夙愿融尘坌,何须问始终。

[转载]五律霜叶(新韵)赏析[转]

       这首《霜叶》以新韵成篇,短短八句,却将寒霜时节的枫叶之美与深层意蕴熔铸其中,笔致精巧,意境悠远,堪称咏物诗中的佳作。

       首联 “已是寒霜季,千山绮色浓”,开篇便勾勒出广阔的时空背景。“寒霜季” 点明时节,既交代了霜叶生长的环境,也为后文枫叶的坚韧品性埋下伏笔;“千山” 拓宽空间维度,将视角从一隅拉升至群山连绵的壮阔图景,而 “绮色浓” 则以凝练的笔触,精准捕捉到霜叶盛放时色彩浓烈、绚烂夺目的核心特征,如同一幅泼墨重彩的山水画卷,开篇即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颔联 “翻霞迷客路,叠锦乱秋风”,堪称全诗的 “诗眼”,对霜叶之美进行了极致的描摹。诗人巧妙运用比喻手法,将漫山遍野的霜叶比作 “霞” 与 “锦”——“翻霞” 写出枫叶在风中摇曳时,如天边霞光翻滚般的动态之美,“迷客路” 更添一层浪漫意境,仿佛这绚烂的色彩让行路之人都沉醉其中,迷失了方向;“叠锦” 则突出枫叶层层叠叠、色彩斑斓如锦绣堆叠的静态质感,“乱秋风” 又以 “乱” 字打破静态,赋予枫叶灵动的生命力,秋风本是萧瑟之物,却因霜叶的点缀而变得鲜活,一静一动间,霜叶的风姿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 “妙姿经日月,疏影共光风”,笔锋一转,从对霜叶外在美的描绘,转向对其内在品性的赞颂。“妙姿经日月” 强调枫叶的美好姿态并非转瞬即逝,而是历经日升月落的时光沉淀,在寒霜的考验中逐渐形成,暗含着 “历经磨砺方显本色” 的深意;“疏影共光风” 则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枫叶稀疏的影子与和煦的光风相伴,既写出了霜叶与自然相融的和谐之美,也暗示其不与世俗争艳、淡然处世的品格。
       尾联 “夙愿融尘坌,何须问始终”,将诗歌的意境从咏物提升至抒情言志的高度,完成了情感的升华。“夙愿融尘坌” 意为枫叶的心愿早已融入泥土尘埃之中,它不追求外在的浮华,只愿在生命的旅程中绽放自我,即便最终凋零入土,也无怨无悔;“何须问始终” 则以反问的语气,传递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过程中的绽放与奉献,不必过分纠结于结局的圆满与否。这不仅是对霜叶品格的赞美,更是诗人自身人生感悟的写照,引人深思。
       整首诗脉络清晰,从写景到咏物,再到言志,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而富有画面感,比喻、反问等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既展现了霜叶的自然之美,又赋予其深刻的人文内涵,让读者在欣赏诗歌意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命、对人生的独特思考。

[转载]五律霜叶(新韵)赏析[转]
关于《霜叶(新韵)》中两个 “风” 字的解析
       在《霜叶(新韵)》一诗中,两个 “风” 字分别出现在颔联 “叠锦乱秋风” 与颈联 “疏影共光风”,虽不在同一句中,却如同两条隐性脉络,既各自承担着独特的表意功能,又在递进中形成呼应,让诗歌的意境与内涵更显丰富立体。
       从意象定位与环境氛围来看,两个 “风” 字首先构建了不同的场景基调。颔联的 “秋风” 是典型的时节符号,紧扣首联 “寒霜季” 的背景,自带秋日常有的萧瑟、清冽之感 —— 秋风本是催落万物的力量,诗人却用 “乱” 字将其与 “叠锦”(霜叶)结合,让 “秋风” 从 “肃杀者” 转变为 “衬托者”:霜叶在秋风中摇曳,非但不显凋零,反而因风的动态更显锦绣般的鲜活,“秋风” 的冷寂与霜叶的浓烈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霜叶 “于寒中绽放” 的生命力。而颈联的 “光风” 则完全跳出了 “秋寒” 的框架,“光” 字赋予风温暖、和煦的特质,这里的 “风” 不再是带有季节棱角的 “秋风”,而是与 “疏影”(霜叶影子)相伴的柔和之风,它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氛围,让霜叶的形象从 “浓烈绚烂” 转向 “淡雅从容”,为后文赞美霜叶的内在品性做好了铺垫。
       从情感与内涵的递进角度,两个 “风” 字更是串联起诗歌从 “咏物” 到 “言志” 的逻辑。“秋风” 对应的是霜叶的 “外在之美”:在秋风的催动下,霜叶展现出 “翻霞”“叠锦” 的视觉盛宴,此时的 “风” 是推动霜叶 “显其形” 的外力,聚焦的是霜叶在自然环境中的动态风姿;而 “光风” 对应的是霜叶的 “内在之质”:当霜叶的 “疏影” 与 “光风” 相融,此时的 “风” 不再是 “推动者”,而是 “陪伴者”,它与霜叶共同构成和谐的画面,暗示霜叶不与秋风争势、不与世俗争艳的淡然 —— 这种从 “动态绽放” 到 “静态相融” 的转变,正是通过两个 “风” 字的不同定位实现的,为尾联 “夙愿融尘坌,何须问始终” 的豁达心境埋下伏笔。
       再从艺术手法的巧思来看,两个 “风” 字的复用并非简单的文字重复,而是 “同字异境” 的匠心。诗人避开了同句中重复用字的平淡,将两个 “风” 字分置于相邻两联,既保持了诗歌语言的韵律感(新韵中 “风” 字韵脚统一,读来流畅自然),又通过 “秋风” 与 “光风” 的意象差异,形成 “一刚一柔”“一冷一暖” 的对比与互补:“秋风” 的 “刚” 凸显霜叶的坚韧,“光风” 的 “柔” 凸显霜叶的雅致;“秋风” 的 “冷” 反衬霜叶的热烈,“光风” 的 “暖” 烘托霜叶的从容。这种差异让霜叶的形象更丰满,也让诗歌的意境从 “壮阔” 过渡到 “清幽”,层次更显分明。
       综上,两个 “风” 字虽分属不同诗句,却如同诗歌的 “双翅”:“秋风” 让霜叶的 “形” 更鲜活,“光风” 让霜叶的 “神” 更深远,二者相互呼应又层层递进,既完善了霜叶的形象塑造,又推动了情感与主旨的升华,堪称全诗意象构建中的精妙之笔。

[转载]五律霜叶(新韵)赏析[转]

【七律】霜叶(点评:张老师)
 
1
邓汉章
谁道逢秋气便森,秋来事事可歌吟。
万山敷彩飞鸿举,一径入云红叶深。
浓艳不输三月景,斑斓足慰百年心。
登高望远西风峭,瑟瑟如闻沧海音。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无问题。万山和一径对的极佳,敷彩和入云、飞鸿举,和红叶深需斟酌,飞是动词,红是形容词,也是颜色词,可以对黄花瘦,浓艳和斑斓需斟酌,浓艳可对异香,暗香,幽香,清寒,寒芳等。

2
贺琪
满眼金秋映日明,层林尽染与霞争。
因怜白露多番苦,故作红笺几许情。
野柿迎晨萧瑟语,山枫向晚啸哗声。
万千霜叶同花比,端的鲜如二月莹? 
       点评:此首律诗整体平仄和押韵都很好,关键在对仗上不是很工,第五句和第六句中野柿和山枫对不上!可以再斟酌!

3
赵志德(安徽宿松)
气爽云移天碧空,鹭鸥展翅舞湖中。
夕烟漫水芦花白,疏雨淋峰枫叶红。
暮见南飞开雁路,露浓北斗饮霜风。
霞欹柳岸散秋色,尽染层林景臆融。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都很好,还是对仗上的问题,如夕烟和疏雨可以的,漫水和淋峰对不上,芦花白和枫叶红对的极佳!暮见和露浓对不上,南飞和北斗很工,开雁路和饮霜风不好,可以细细斟酌!

4
王晓丽(山西)
金秋醉染万山红,灼灼流芳与日崇。
疑是丹霞仙窟破,恍如紫阁霓裳笼。
荷枯剪水邀明月,菊傲凝霜伴晓枫。
唯有高情犹未老,独留艳色向苍穹。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都可以的,关键还是对仗上不工,如疑是和恍如对的极好,丹霞和紫阁也可以的,荷枯和菊傲对不上,剪水和凝霜对的极佳,邀明月和伴晓枫可以斟酌,对的不好!注意整体的诗意!

5
韩其平
西风飒飒透幽香,晚冻初临叶上霜。
惯见高枝摇紫蕊,每迎晓日泛红光。
雨摧露打三分悴,雁叫南归一夜黄。
节序轮回挥手去,魂飞大地扮新妆。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都不错,还是对仗上不太好,惯见和每迎不太好,惯见,可以对长闻、难当、难忘、多留、相逢等等,用每迎现代词,个人觉得不太好!高枝和晓日可以对的!摇紫蕊和泛红光,虽然表面上摇和泛都是动词,是可以的,而紫和红属于颜色字是不错,还有蕊和光都是名词,但是连起来是对不上的!可加以改进!雨摧和雁叫基本可以的!最好用雨来 。露打和南归对不上,南是方向,可以改进!三分悴和一夜黄,尤其注意后面对法。

6
晨   
过眼秋风叶舞频,庭林霜染一番新。
飘零万片犹传韵,点缀千峰更有神。
欲醉丹枫留胜景,还愁暮柳几归尘。
荣枯摇落随波去,可待来年愿作春。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都不错,还是在对仗上,飘零和点缀极佳,万片和千峰也佳。此处的更有神可以对犹无力。比犹传韵很好!欲醉和还愁也可以的,必定写秋景,丹枫对黄菊最好,也可以用白雁、白露等!后面可以再斟酌!

7
谢亚红(咸阳)
秋深雾重洒清风,地阔林繁涂晚枫。
漠视严寒琢意志,欣迎雨露孕初衷。
一尘不染洁渊薮,遍野流丹映碧空。
飞雁余霞思旧岁,烟光草色为伊疯。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都不错,还是对仗的问题,漠视和欣迎对不上,严寒和雨露也不好,而且琢属于仄声,此处要用平声字。一尘和遍野不对,一尘,一属于数词,怎能对遍野的遍!显然不好!严格需要修改!不染和流丹,而流丹和颜色有关,也要改!后面也要斟酌!希望在对仗上需要多加积累!

8
任满保(深圳)
枫林满目众人夸,霜叶好于春月花。
洒落千山犹如画,飘扬万点欲成霞。
连天异色苍颜改,遍野红装白日雅。
幻妙无穷多锦绣,风吹雨打竟芳华。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都不错的,问题还是对仗,洒落和飘扬可以的,千山和万点也可以,不过欲成霞对犹如画不好,可以用微作晕,更有意境。连天和遍野对的极佳!异色和红装极佳,而后面多加斟酌!尽量多积累古语的用法!这样使诗有一定高度!
 
9
石   
秋风瑟瑟草梢黄,残叶雾浸凝白霜。
枝秃无风无厚意,莲凋有雨有忧伤。
鸦啼栖树舒音断,雁叫翮空哽唔凉。
得到来年勃发日,芭蕉油绿恋骄阳。
 
       点评:此诗平仄有问题,浸属于仄声,此处应该用平声字,唔是平声,应该用仄声字,勃是仄声字,此处应该用平声字!枝秃和莲凋对不上,可以斟酌,无风和有雨极佳!无厚意和有忧伤要推敲!鸦啼和雁叫可以!栖树和翮空对不上!后面也不行!而最后两句也和首句不呼应啦!既然写秋天,而骄阳是写夏天烈日!没有呼应的!扩散了诗的本意!

10
蔡凌云
凉爽秋风扫地时,缤纷落叶满清池。
前朝茂盛遮荫蔽,今日萧疏无语辞。
皎月寒霜多兴赋,冷香残耦凝愁诗。
明春化入尘泥后,更护千山花满枝。
 
       点评:此首平仄和押韵都不错的,关键是词语搭配一定要得当,读起来自然不生硬!茂盛和萧疏对不上!寒霜和残藕对不上!都要改!多加斟酌!

11
张怀勤(甘肃)
向夕寻幽赏晚枫,云霞尽染乐无穷。
经霜乌桕千般丽,映日丹林别样红。
乍起秋声原在树,初离落叶寄飞鸿。
方知胜景难留住,却把诗情入画中。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可以的,很多人问题都在对仗上,对仗句子应该更加严格!千般丽和别样红对不上!千不能对别!秋声和落叶对不上,原在树和寄飞鸿对不上再斟酌!

12
德音如江
秦岭苍茫露笑颜,驱车身入彩图间。
槐林浅绿碧流水,枫叶殷红赤峻山。
闺妇悲秋思远苦,征人喜剑梦功甜。
纵然草木青将去,无畏边关风雪寒。
       点评:此诗押韵出律,未表明通韵!我可以看出是中华通韵写的,以通韵写诗一定要注明!槐林对枫叶也可以,最好用怀槐花,浅碧对殷红极佳,后面三个字对仗要斟酌!闺妇对征人,也可以,最好用戍妇对征人,悲秋对喜剑不行的!可能凭着个人感觉对的!也是生硬,悲秋对怀古,乐事,惜别等都是情感有关的,而喜剑就扯的不沾边啦!所以多加推敲!多加读读古文以及古人写的优秀诗作!

13
马忠孝
凄风苦雨百花残,崖顶岚开枫叶丹。
孤雁平沙呼伴侣,秋蝉高树怨轻寒。
铺笺研墨诗难就,垫枕掀衾夜不安。
心事渐离江浙去,随星直上九云端。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可以的,问题也是对仗,作者是凭自我感觉的对仗,都需要不断地推敲才行!铺笺研墨和垫枕掀衾对不上,需要改的!平仄和押韵可以的!

14
陈合才(湖南)
稻香果绚桂馨怡,蝉息蛙眠景物奇。
傲世劲松呈富态,感时柔柳弃骄仪。
染霜茅草悲趋势,载露桑榆惜逸姿。
着意丹枫扬艳冶,红绸乱舞了如期。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可以的,还是对仗上的问题,整体上看有些词语搭配不太好,不够自然!每一句应该都会有承前启后的关联!傲世和感时对的极佳,不过后面用词有点不好啦!劲松和柔柳对不上,可以对秋水,啼鸟,这样前面有不好读!所以要斟酌!染霜和载露不和谐,可以对承露,而且用茅草这样的词语很不好。一定要委婉一点,要是秋景可以用芦苇对桑榆,也可以用菱荇等这样的词语更有意境!而且后面三个字对仗更有难度!还得细细推敲吧!平时多读古文,古文加以积累!
 
15
程铭华(湖北)
(中华通韵)
丹青落色桂香怡,水墨吹烟景物奇。
新月一钩呈老态,暮云千里献秋仪。
菊花带露成趋势,松雨临泉见润兹。
枫树霞翻山骨瘦,霜风无限又如期。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可以的,虽然以中华通韵写的,还是对仗问题要注意!基本可以!

16
寒峰山人
(新韵)
千崖万壑现霜红,劲草时花带露浓;
紫燕南飞晨鹊咲,黄鹂影蔽午鸡鸣。
游人缱绻秋光艳,农户欢欣谷稻盈;
盛世人勤收获满,中秋国庆喜氛腾。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按照新韵,红和浓也出律啦!必须改!南飞和影蔽对不上!缱绻和欢欣对不上!细细斟酌!

17
郭欲仑(辽宁)
天花未绽早皑皑,却剩殷红一点开。
蘸露凝晶随夏去,颓枝落叶遣冬来。
丹衷犹鉴心如炽,冷靥无情梦可偎。
幸有青山朱点缀,风催雁翼再重裁。 
       点评:此首律诗平仄和押韵可以的,蘸露凝晶和颓枝落叶对不上,要改!丹衷和冷靥,犹鉴和无情都对不上!再斟酌!一定要注意诗的意境!中间的都是和前后要起到转折作用,升华整体诗的意境!不能写出来是生硬的!让人很难体会诗的本质!

[转载]五律霜叶(新韵)赏析[转]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