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思敏捷,口齿伶俐
人们在赞赏才思敏捷的人时,常会以七步成诗的子健,或五步成章的史青,乃至倚马可待的袁虎作比喻。
唐代贞观年间,宫廷侍卫裴略,参加兵部主持的武官考试,考完后自感非常满意。谁知等到开榜时,他却名落孙山。气恼之余,他去找宰相温彦博申诉。正巧,兵部尚书杜如晦也在温家,裴略觉得来的不是时候,施礼后,便临时改换了话题,说:“我在宫中干了几年,长了不少知识,我觉得自己能明辨是非,记忆力极好,尤其对语言特别敏感,别人说一段话,我能一字不漏地复述下来,如果在朝廷做个通事舍人,我相信是非常称职的。
温彦博一听,笑了起来,对裴略说:“太宗皇帝爱才惜才,但要通过考试。前不久兵部主持的考试,就是为了选拔人才,你参加了没有?”裴略接口说:“我不但参加了,而且还考得很好,但也许是考官们喝多了酒,醉眼昏花,录取时把我的名字弄丢了。”温彦博哈哈大笑,对杜如晦说:“你看,有人到这儿告你兵部的状了。”
杜如晦从容说到:“我真希望有人能对我们兵部的工作提出意见。不过,评卷,复查,手续完备,至今尚未听说有过什么偏差。年轻人,你考得也许是不错,但别人考得更不错哩。这次没被录取,下次再考嘛!”裴略一听,心里凉了半截。杜如晦接着又说:“看你这样能说会道的,你还有何才能?”
裴略一听,转忧为喜,马上大声说:“我会写诗作赋,不信,您出题试试?”温彦博抬头看到院子甬道两旁的数枝竹子,对裴略说:“你就以竹为题,赋诗一首吧。”
裴略低头略一思索,一首诗脱口而出:
庭前数竿竹,风吹青萧萧。
凌寒叶不凋,经夏子不熟。
虚心未能待国士,皮上何须生节目。
这首诗抓住了竹子外表有节、内里空虚,经冬不凋、经夏无子的特征,讥讽竹子徒有其表而无实质。以竹喻人,一语双关。温彦博和杜如晦听罢点点头,露出赞许的目光。温彦博说:“你再以屏风为题,作一首,好吗?”裴略随即缓缓走到屏风前,口中吟道:
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
突兀当庭坐,几许遮贤路。
他略一停顿,突然亮开嗓门说:“圣明在上,大敞四门以待天下士人,君是何人,竟在此妨贤?”话音刚落,伸出双手“哗”的一声,将屏风推倒在地。裴略出语惊人,行动更是出人意外。这首诗、这番话,明里说的是屏风当道,实际暗示当权者不识人才,堵塞贤路。裴略说话时,吐字清晰,语调铿锵,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温彦博笑着对杜如晦说:“你听出来没有?年轻人的话外之音,是讽刺我温彦博哩。”裴略随即接口,一面比划着自己的臂膀和肚皮,一面说:“不但刺膊(博),还刺肚(杜)呢。”温彦博和杜如晦不觉被他的机敏逗得哈哈大笑。
没过几天,补齐必要的手续后,裴略被朝廷授予陪戎校尉,这是武职中第30阶,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官职虽小,但裴略毕竟是正式步入了仕途。(史籍摘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