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中有两位明智有远见的马皇后,她们的理性自律和正确坚持,对于辅助帝王稳定朝政巩固皇权,功不可没,应该说是颇值得肯定和称道的。一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赫赫名将马援的女儿,也即汉明帝刘庄的夫人明德皇后,另一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姓名史书无记载,戏曲冠名马秀英)。历史封建朝代中,最忌讳的,一是外戚干政,二是宦官专权。从这个角度讲,两位皇后都为避免可能发生的外戚干政甚至皇戚权争,做出了贡献。先说汉明帝的皇后马皇后——不以功臣后代自居,不以皇后身份恃势。
东汉明帝规定:“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参与政事)。”对此,马皇后从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向皇帝提什么个人的要求。马皇后的几个哥哥,虎贲中郎将马廖,黄门郎马防、马光,在明帝时期,没有升迁过任何职位。
永平初,明帝下令图画光武帝中兴以来为国立有大功的28将于京师南宫云台,供人瞻仰。唯独不画为光武统一立下汗马功劳的马援的画像。他的弟弟东平王刘苍看到觉得太不公平,就阐明帝道:“马援随先帝出生入死、功劳卓著,为什么偏偏不花上他的画像呢?”对此,明帝无言以对,搪塞过去;马皇后知道后也装作若无其事,从不向明帝提父亲画像之事。
明帝一死,朝中给外戚封侯呼声高涨起来。那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认为巴结马皇后家族往上爬的时机已到,纷纷制造舆论,要求因袭朝廷旧制,给马家兄弟封侯。马皇后却不让自己的亲属依仗皇上的亲属关系,享受任何特权。她诏令京畿地区长官,凡马氏家族亲属有不法行为,交给郡县官长,干乱吏治的,一律绳之以法而奏闻。而皇帝每有封爵马家兄弟的决定,她都坚决反对。
建初元年(76年),汉章帝想封三个舅舅为侯,马皇后坚决不答应。次年,遭了罕见旱灾,一些大臣见有机可乘,就说这是不封外戚的缘故(天谴怒)。马皇后同样以前朝武帝成帝年间给外戚封侯而天象不吉的书载史实驳斥了这些别有用心的谬言。
明德马皇后一生提倡俭朴,以身作则,无愧当朝“母仪天下”的榜样。
再看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重视人才,轻看财宝。
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皇后,是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养女,嫁给朱元璋后,尽心尽德帮助朱元璋,颇有令名。她跟随朱元璋参加起义到征战和建立明朝的全过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也至明人才对事业成败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对朱元璋多有启迪和帮助。
朱元璋攻下元大都北京后,从元皇朝皇宫获得大批金银财物。马皇后闻之元府库的宝物送至京师,便问朱元璋说:“得元府库何物?”
朱元璋道:“宝物耳!”谁知马皇后却说道:“元代有宝,何以不能守而失之?盖货物非宝,抑帝王自有宝耳。”
朱元璋说:“皇后之意,朕知之矣。但得贤为宝耳。”
马皇后拜谢道:“诚如圣言。妾每见人家产业厚则骄至,时命顺则逆生。家国不同,其理无二···今富贵至于此,恒恐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故世传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醉毒,诚哉是言。但得贤才,朝夕起卧,共保天下,即大宝也。”
当时明朝初定,朱元璋封赏功臣,也要给外戚封官,马皇后表示反对。她列举了历史上外戚依仗亲近朝廷之便骄奢淫逸,不受制约,危害皇权的事例,认为外戚不加限制,往往成为破坏力量。这样的教训应该吸取。她还说:“国家官爵当用贤能,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若非才而官之,恃宠致败,非所愿也。”她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在马皇后辅助期间,朱元璋在用人和施政都比较平稳得当,这无疑与马皇后的提醒劝诫分不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