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依托教科研建设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022-04-01 13:34:06)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他山之石 |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品位,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学校持续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战略,牢固确立以教科研促教学、向教科研要质量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科研先导作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周边地区形成了良好声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工作。
一.建立规范化的学校教科研管理网络。
为了确保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领导,教科室为核心,教务处、政教处为支撑,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为纽带,教师为基础的教科研工作网络,教科研组织建设日趋完善。学校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戴南高级中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校本教研工作的意见》、《戴南高级中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和《戴南高级中学教科研工作考核办法》等,使教科研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让教科研成果与教师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大大激发了全体教师投身教科研的热情,使学校教科研工作逐步走上了开展正常、实施有序、管理规范的道路。
学校教科室每学年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学年度结束进行细致全面的总结。教务处每周安排三节课时间用于各个教研组和备课组集体教研备课。各教研组都制订了年度工作计划,对本组的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教学质量、教研成果、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学校每学年组织开设对外公开课、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优课评比等活动。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教师成长档案,每位教师都制订了个人的专业成长规划和个人教科研目标,自加压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开展研究。
二.以教研活动为抓手,注重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层次教研活动,责任到组,落实到人,务求实效。每次活动的主题都有明确、集中;事先“公开”活动内容,使参与者“有备而来”;充分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发参与者围绕主题展开实质性的交流与研讨;梳理、提炼共性经验和认知过程,积累案例;关注“行为跟进”,“以点带面”,使教研与教学有效互动,互为促进。
常规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上课、评课为主。集体备课活动是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有固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场所,教研活动时间为半天,每次活动都有校级干部蹲点督查。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校内公开课,每位教师根据其职务和职称都有相应规定数量的听课任务。为了提高教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科室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听取专家讲座、校际交流和研讨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和教改经验;通过举办课题沙龙式交流、论文报告会等活动,积极推进课题的申报和研究、教育教学案例和反思的撰写,每一个教师都参与教学课改、教学实践的小课题,骨干教师或备课组长都有至少一个市级以上的科研课题。这些举措,都极大地丰富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
另外,学校还通过联合教研、教学基本功比赛、网络教研、沙龙式教研、教学反思与札记的撰写、学术文化节和读书交流会等创建宽松、和谐、民主和平等的教研环境,提高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三.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用教科研推动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近三年来,学校结合新课改,坚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与专业发展相关联,以任务为导向,以问题为中心,并结合自身的经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产生了很大效应,有力促进了课程改革实验,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009年以来,学校围绕新课改,扎根课堂教学,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推出了“追求本真智慧”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相关的省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通过承办2011年市级综合实践年会向市内外进行了推广。2012年泰州市“高中语文课程读写实验基地建设项目”在我校正式落成,目前这一项目正在积极申报省级基地,这标志着我校以读写为中心的校本研究框架初步构成。我校还把“青少年科技实践”当做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学校课程改革品位的重点项目来发展,2009年我校派出学生科技代表队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荣获团体金奖,被中国青少年创意协会评为“中国创新教育学校”。
学校重视名师的培养,涌现出一批在市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师。华义平、张协荣、陈政、周守敬、蒋绍广、钱国华、彭光俊等老师多次在泰州市复习研讨会参与交流或在兴化市教师培训会议上做专题发言或面向全市开设名师录像电视讲座,介绍我校教科研工作经验。每年都有多名教师在市级优课评比、基本功大赛中获奖。学校课改成果得到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四.围绕“本真智慧”的课堂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倡导“本真智慧”的课堂教学理念,在课堂实施中要求加强学生的参与,其宗旨是追求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追求创造性与智慧性的有机融合。“本真智慧”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体现为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面向生活、服务生活,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要求教师尊重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活力,充满学生个性的张扬。“本真智慧”的课堂教学理念还包括以追求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指向的教学目的观,以强调师生情智交流为本体的教学过程观和以关注学生智慧发展过程为重点的教学评价观。
五.构建“课题研究式的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课题研究式的校本培训”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是为了弄清教师所面临问题的实质,用以改善教师的行动,它的直接目的在于改善实践,它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张“先问题,后学习”,即在培训者指导下,教师从教育实践中选择教育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展开主动探究式的综合学习。此模式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研讨——实践——反思”这一程序来实施。通过教科处主任、教研组长和课题主持人的专题培训,让教师们逐步掌握科研的方法、树立搞科研的信心。以课题为引导,落实教师的研究型培训,使教师在研究中提高、在培训中发展,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
学校现有《学科主导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本真智慧写作教学研究》、《农村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路径和策略研究》和《依托教研组建设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等四项省级课题,有《高中生生物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和《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拓展型知识”栏目教学价值的实践与研究》等六项泰州市级课题,今年初两项泰州市教研立项课题《新课标指导下的写作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和《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已经顺利结题。另外,还有10个兴化市级课题,56个校级课题已经结题或在研究中。各学科组、年级组都有自己的教科研课题,积极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80%以上,真正做到了课题研究的全员参与。
学校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以论文、讲座、教学案例、课件、读书心得等形式总结研究成果,每年每位教师都有教育教学研究文章发表或获奖。每年平均有30%以上的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在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近三年来,全校教师在省级刊物共发表论文共180篇,获省级一二等奖以上共35篇。有力地促进了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六.实施教科研评价奖励制度,增强学校发展的内动力。
为了促进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使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校要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先进教研组考核评比条例》、《先进备课组评选条例》、《教育科学研究成果评选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等一系列考评条例,规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计入本单位绩效考核成绩。学校采用逐级自评考核的动态评价方式,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称、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学校要定期召开“校本教研工作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激励人人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托教科研建设,学校针对教育、教学及管理中的问题,根据教育规律,寻求到解决的办法,促进了学校深化改革。其次,通过传播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借鉴先进的教改经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最后,学校生动、鲜活的改革经验,经过理性升华,丰富和发展了教育理论,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活力。
振兴教育,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我校必须以申报省四星高中为契机,牢固树立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的思想。这是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规律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