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一学期音乐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2024-01-17 14:36:05

为有效推进版义务教育艺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地,龙湾·龙港·乐清·洞头四地在温州道尔顿小学举行“舞蹈、戏剧与影视教学”联片教研活动。来自四个县市区的音乐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百余人参加了现场活动,我们永中二小的老师们也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新版课标中已出现了戏剧教学的身影,对教师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而本次活动是基于新版艺术新课标追寻戏剧与其他姊妹艺术教学的一次升华。正因为熟悉又陌生,我们相信四地县市区联手举办这次教研活动对于推动艺术新课标的落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何为戏剧教育?何为教育戏剧?在本次活动中,道尔顿小学校园文化艺术中心李咏雪老师为大家分享了道尔顿小学办校以来六年的戏剧教育探索之路。教育戏剧是指,在老师有计划的引导下,以即兴表演、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中充分地发挥想象,表达思想,注重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反省和体验。而戏剧教育是一种以“戏剧”为目的的教育方式,它要培养专业的演员。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小学戏剧教育的诠释,即“戏剧是孩子们探索和认知世界的乐园,通过戏剧教育培养学生的戏剧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有趣的人”,培养去剧院欣赏戏剧的观众。”由此,道尔顿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戏剧活动,让戏剧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例如,从一至六年级隔周开设不同时间的戏剧课程;每年六一儿童节开展戏剧周活动,一到六年级,班班有舞台,人人参与,展现属于每一个人的戏剧。从外而内思考自省,从内而外散发光芒,让戏剧发挥其应有的力量。

本次活动由温州道尔顿小学韩奇殊老师和乐清实验小学郑诗晴老师上公开课。 自戏剧课程纳入艺术新课标后,一年级的戏剧课该怎么上?如何引导一年级孩子充分展现他们的表演能力?如何调动孩子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呢?面对这些问题,韩奇殊老师为学生创设沉浸式戏剧课堂,通过角色扮演,演绎不同情绪。

展示课前,一(1)班小朋友为在场所有老师表演了富有创意的《画展变变变》活动。此课前表演是学生在欣赏名画后发挥想象力,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肢体、表情等戏剧表演要素呈现一幅名画。

   为了让戏剧课程更具有连贯性,《奶酪 奶酪》是在上一节课基础上通过音乐、语言、图片、影视创设小老鼠悄悄出洞的情境。随着情节的发展,韩老师还以身示范用精湛的演技表演了一只偷吃“伤心奶酪”的小老鼠,激发孩子们的表演欲望。随后引导学生运用表情、动作、语气来朗读 “开心、伤心、生气、害怕”四种不同情绪的童谣,在自评与互评中看见他人的亮点。在韩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纯真又可爱的演绎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频频点赞。

 郑诗晴老师围绕二年级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单簧管波尔卡》融入舞蹈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运用音乐与肢体语言引导学生随着音乐先体验后思考,课堂活动从演绎到归纳再到呈现,层次递进。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龙湾区教研员王良勤老师与乐清市教研员徐多娇老师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与总结:王良勤老师点评:“两节展示课都有自己学科的艺术特点。《奶酪 奶酪》戏剧课中老师引导学生在看、想的基础上开展演绎,抓住戏剧的艺术特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单簧管波尔卡》以音乐教学为核心,围绕音乐融入舞蹈教学。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都是姊妹艺术,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艺术特点与艺术语言。我们该如何升华呢?在课堂中是用语言来描述艺术还是用艺术语言来描述艺术?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徐多娇老师点评:“体育使人坚忍不拔,音乐使人精致文雅。在课堂中,孩子们灵动、灵气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一切皆有可能。” 她总结两节课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有理念,即坚持育人为本,素养立意,从关注教到关注学。

2.有特色,即具有学科特色与学段特点,整个教学融于情境,注重感知体验,注重开放的学习体验。

3.有方法,即课堂活动之间有关联和能力的序进,让学生从知道、理解到运用。

4.有生长,即课堂为学生创设沉浸式体验,培养思维力的生长与创造。

这次的活动组内成员受益良多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