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一角 —— 课外阅读指导教学反思
(2015-04-13 13:11:2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失落的一角
《失落的一角》是一本广受欢迎的绘本,无论哪个年龄层的读者在阅读后都有不同的感悟。文本虽然以简洁的线条文字为主,却蕴含着很深的哲理。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读同一本书后的感悟和认知是不同的。我认为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备出符合学生年龄的课。《失落的一角》这本书可讲的点太多,但该引导理解到哪个份上才算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度?备课时预设了很多:残缺胜于完美、残缺就是完美、努力追寻的快乐过程胜于最后得到的结果、善于把握住机遇、勇于尝试会有意外收获、乐观心态坚持追求等等。但现实课上,学生并不是太容易理解得到这本书的中心哲理:残缺与完美,得与失的取舍。这两个深刻的含义是要有一定的阅历和经历才可能感悟得到的,很欣慰有个别学生说到了,而更多学生只能达到追寻过程中的快乐比结果更重要这个层面,甚至有学生答到乐观坚持,包括最后的之所以圆放下了一角却还要继续追寻是因为:它的快乐是在追寻过程中获得的,如果停止了,没有目标不再寻梦了,它也就失去了动力,很多人不正是因为一直抱有希望而一直坚持行走在路上吗?我认为这些都是符合他们认知范围内的阅读感悟,而且也比较励志。至于中心哲理:残缺与完美,等学生再大点去读时,才会有更深的体会,所以没过多引导。
课后,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再“退”,不要过于强加自己的预设去教给学生,要把更多地阅读时间还给学生,遵循学生的现有思维在交流中浅谈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