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看图编故事》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5-01-23 18:03:52)
标签:
教育 |
分类: 交流分享 |
二年级《看图编故事》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及反思
经开五小:黄春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会用正确流利的句子清楚表达图意。2、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并在说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根据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会用正确流利的句子清楚表达图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看图猜字谜)刚才你是怎样猜出字谜的?
2、养成边看边想的好习惯,对我们的学习可有帮助啦。今天我们就边看边想,学习看图编故事。(板书:看图编故事)
二、看懂图意。
1、用你喜欢的方法,仔细观察这幅图,(出示图画,稍停顿,给学生预留观察的时间)。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了谁在干什么?
3、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幅图画就是告诉我们大象背着小白兔过河采蘑菇。4、如果我们能给这个句子加上时间、地点,就更具体了。
出示句式:
(时间)
板书: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谁来试试?学生汇报。
三、编故事。
过渡: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仔细地再来观察这幅图,把图上的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好吗?
(一)看图,了解故事梗概。
1、了解图画故事主要意思。
师: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故事更加具体,想想大象为什么要背小白兔过河?他们是怎样过河的?结果怎样?(板书:为什么过河怎样过河
2、与你的同桌交流,抽生简单汇报。
(二)看图,指导编故事过程。
(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仔细观察,展开想象,看把故事变得更生动!
1、想象故事起因:大象为什么要背小白兔过河?
(1)创设情境,说心理活动。
过渡:现在,你们都是小白兔,老师想采访一下你们,小白兔,看到河对岸那又香又嫩的蘑菇,却采不到,请问你现在心里感觉怎样啊?
(2)引导交流小兔子的心理活动:板书:心理活动:着急、失望,引导表达急成什么样子,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哭了起来……(出示课件)
2、想象故事经过:他们怎样过去采蘑菇呢?
(过渡)小白兔正着急的时候,大象伯伯出现了,猜猜小白兔会对大象说什么?大象又会说什么呢?(板书:语言)
(1)角色扮演,想象对话:
师:出示课件。
小白兔
大象伯伯
(2)进入角色,想象动作:
师:大象好高啊!小白兔那么矮小,它是怎样坐到大象的背上的?它还会有什么办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动作:蹲下、跳、卷、坐)
师:嗯,你们就像小白兔一样聪明,办法真多!现在挑你喜欢的一种,同桌之间说说吧!
(3)观察画面,详细描述:
师:可以过河去啦!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看看小白兔坐在大象的背上有什么表情、动作?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句式训练:
小白兔稳稳当当地坐在大象的背上,一边
小白兔稳稳当当地坐在大象的背上,一手
师:谁能把小白兔的表情和动作连起来说说?(自由说
3、想象故事结果:他们能采到蘑菇吗?
(过渡)小白兔终于如愿以偿,坐在大象的背上高兴地一边摇着篮子,一边唱着歌儿,过河了。结果会怎样?谁来说说?它们又会说什么呢?
小白兔
大象伯伯
(三)看图,练习完整说故事。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图画,展开想象,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个过程都编出来了。你们真棒!现在可要挑战一下自己说故事了。
1、出示“好词”。
师:老师送给你们一份礼物——“智慧树”。(出示贴有词语的小树)同学们看看树上有什么“宝贝”?(学生读词语)
2、练习说故事。结合板书汇报故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看着图画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说一说吧!说的时候可以用上“智慧树”上的词语,当然,也可以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
(自由说、指名说、评价、补充 同桌)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把小兔子采蘑菇的起因、经过、结果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下节课我们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
教学反思:
低年级学生喜爱动物,喜爱童话,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训练他们说话,提高表达能力。所以,在这节二年级说话课上,我选择了看图编故事这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他们认真观察,根据图画之间的联系发挥大胆丰富的想象编说故事。从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觉得各教学环节衔接比较紧凑自然,各分步目标基本落实到位,学生看图编故事的兴趣浓厚,说话清楚完整,能将图意表达明白。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较活跃。首先我从猜字谜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引发学生的好奇感,诱发兴趣,让他们都喜欢上这个故事,继而出示图画,逐幅指学生观察,让他们尽早走进图画,以儿童的纯真去揣摩小主人公的内心,能够大胆想象、无拘无束地表达。其间我重点指导学生表达小主人公找到捉鼠方法后的得意心理,目的是丰富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评价的重点是说话是否完整、清楚,而不苛求生动优美。学生对这一形式比较喜欢,乐于表达。在编说完整的童话故事时,我引导学生注意倾听,运用体态语言来自主评价,宽松课堂氛围,并且鼓励他们创新求异,编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故事。但在这节课上,我觉得训练还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同桌说、小组说的形式还不够。今后要注重学生语言的充分表达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