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趣味绘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9-01-02 20:43:05)《幼儿园“趣味绘画”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承担单位:海门市锦绣幼儿园
一、对课题的认识与理解
“趣味”在教育中的意义在于是以人的心理情趣为主导,以全面发展人的心理素质和提高人的学习乐趣为目的,以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在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下,让受教育者自主性地,创造性地、有规律性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理论和真理。
追求最充分地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幸福欲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二)对“趣味绘画”的认识
趣味绘画就是指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材料及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吸引力的作品,并能进一步激发绘画兴趣,是一种获得快乐体验的游戏艺术。“快乐”、“有趣”、“有趣”是趣味绘画活动的核心。
在欧美许多国家,已经早已不将绘画活动当做一门单纯的技能课来教,注重通过观察、触摸和实践来发展孩子的感知能力,重视美术教育中的趣味性。在美国,注重孩子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的快乐,让孩子在视觉天地的探究过程中协调双手和头脑,激发自然好奇心。我们众所周知英国的创意产业很强,离不开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英国的幼儿园与各个中小学都会创设空间开放,极富有童趣性的美术专用室,他们认为当孩子们从小与艺术相伴,习惯将各种平凡的事物打磨出富有趣味的事物,他们看世界、看自己的角度都会不同。这些正是我们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在发展趣味性和儿童创造力的探索过程中所要借鉴的。
2.国内趣味绘画的现状分析
3.我园趣味绘画的现实情况
我园对艺术领域的教育有浓厚的科研氛围,特别在江苏省“十三五”专项课题《生态视野下幼儿“艺趣活动”的实践研究》的带领,我园对趣味绘画有初步的研究,孩子们都已一定的绘画学习基础,但还未成体系。
(三)对幼儿园“趣味绘画”实践研究的认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希望在本次课题的深入研究中,可以形成“趣味绘画”园本课程,给教师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导策略,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丰富其精神世界,在畅想中让绘画真正成为孩子心灵与理想的寄托。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本课题研究将在以幼儿审美趣味为核心的绘画活动中认真思考幼儿园绘画的本质特征及内涵,提升对艺术教育的认识。
(2)本课题研究将挖掘幼儿在“趣味绘画”中收获的幸福成长值, 并在深化的过程丰富其与其他领域教育的整合,追求其多元化发展。
(3)本课题研究将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透过以课程游戏化精神为引领、幼儿审美为核心积极构建幼儿园“趣味绘画”课程结构,丰富幼儿园课程内涵,促进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的优化。
2.实践价值
(1)促进幼儿人格的发展。通过帮助孩子实现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收获完整幸福的童年。
(2)优化现有的幼儿园游戏体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研究“趣味绘画”活动的开展,推动幼儿园课程朝着丰富多元方向发展。
(3)助力教师的快速成长。利用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抱团成长,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朝着研究型教师发展。
三、研究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开展幼儿趣味绘画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2.整合多种游戏形式,探索基幼儿园“趣味绘画”的内容、教育指导策略,构建“趣味绘画”园本课程。并进一步丰富我园的“艺趣”特色课程。
3.通过本课题的实际研究,提供交流分享的艺术教育舞台,进行思想的碰撞,陶冶教师艺术情操,提升教师艺术才能,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
1.幼儿园“趣味绘画”环境创设适宜性研究
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为幼儿创设和提供适宜的、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与探究愿望。主要从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通过对幼儿园和班级“趣味绘画”环境创设的调研,对存在问题进行研究,使之更适宜研究的进行。二透过教师教育行为及孩子的活动反馈,研究教师与幼儿在进行趣味绘画活动应进行怎样的心理准备。为有效开展幼儿园“趣味绘画”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幼儿园“趣味绘画”实施策略的研究
(1)构建“趣味绘画”资源库
幼儿喜欢从熟悉的事物中寻找快乐,因此我们将从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中来搜集“趣味绘画”的内容与材料,构建“趣味绘画”资源库,从而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构筑“趣味绘画”场馆
通过构筑涂鸦场、户外写生角、班级绘画区等,营造富有创意和艺术情趣的环境,拓展儿童趣味绘画的内容和空间。
3.幼儿园“趣味绘画”作品评价创新性研究
在幼儿园“趣味绘画”作品评价中不再是单一的评价标准——像不像的问题,而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是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评价体系。旨在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乐于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其创造力和对美的感受。
(三)研究重点
本课题重点研究幼儿园趣味绘画指导策略的有效性。
四、研究思路、过程与方法
从本园实际和发展方向入手,以我园特有的“艺趣”教育环境和园本文化为基点,以幼儿的审美趣味为核心,以“趣味绘画”作为表现手段,促进幼儿园、幼儿、教师共同发展。从而探索幼儿园“趣味绘画”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为幼儿的游戏化课程提供理论与实践素材。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2月)
1.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到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理念、课程游戏化等理论,深刻理解其内涵。
3.成立课题小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立项。
4.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方案及相关理论,制定子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9年3月-2021年8月)
1.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通过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和重点突破等形式,有序开展研究。
2.定期收集“趣味绘画”观察记录,做好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3.依托幼儿园教育资源,根据幼儿园和班级游戏计划,每周定期开展幼儿“趣味绘画”活动。
4.教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定期撰写专题论文,做好过程性资料积累、整理和分析工作。
5.总结阶段研究情况,反馈调整研究进程。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1月)
1.各子课题进行专题总结,整理、汇编课题研究的文字、音像等资料。
2.总结提炼幼儿园“趣味绘画”的园本实践研究成果,撰写专题研究报告。
3.展示成功的、富有个性的“趣味绘画”案例,形成本园特有的美术游戏课程。
序号 |
子课题名称 |
子课题分工 |
1 |
幼儿园“趣味绘画”环境创设适宜性研究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我园园本文化,通过研讨、实践操作,创设适宜幼儿趣味绘画的环境。 |
组长:顾雯雯
组员:倪 |
2 |
幼儿园“趣味绘画”实施策略的研究 通过探讨,进一步明晰幼儿园“趣味绘画”研究的目标,研究如何吸引孩子喜欢上“趣味绘画”,享受其中,发挥“趣味绘画”教育意义等。 |
组长:庄 丹
组员:张
蔡玉洁 |
3 |
幼儿园“趣味绘画”作品评价创新性研究 经过观察与作品分析,结合资料研究,发现幼儿作品研究的新形式,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摒弃以前单一的以形象饱满与否和色彩搭配和谐与否的评价,追求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评价体系。 |
组长:黄晓媚 组员:李惠芬 施红梅 |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趣味绘画的发展情况,运用学习、借鉴、扬弃的办法来改进我们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挖掘本研究的实践价值。
2.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在“趣味绘画”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活动在创新方面的作用。
3.行动研究法:教师在“趣味绘画”的实践中边研究边修正,观察和收集材料,了解幼儿的活动表现,不断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完善幼儿“趣味绘画”特色园本课程。
4.作品评价法: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分析,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不断调整美工活动内容及研究方法。
5.经验总结法:通过阶段小结,分析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级实施中的问题,不断调整下一阶段的研究策略,形成最终的研究报告。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 幼儿园“趣味绘画”是真正属于孩子的游戏
2. 幼儿园“趣味绘画”的实践研究的意义在于还给孩子一个幸福完整的童年。
幼儿园“趣味绘画”不是以绘画的技能技巧的掌握作为根本目的,它注重孩子的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年龄特点,是以孩子的心灵健康健全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开展此游戏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孩子在与“趣画”相伴的日子,享受幸福完整的童年。
(二)创新之处
六、预期研究成果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阶段成果(限5项) |
《基于幼儿审美下“趣画游戏”的观察与支持策略》 |
图文资料 |
全程进行 |
《基于幼儿审美下“趣画游戏”的阶段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2019.9 |
|
《基于幼儿审美下“趣画游戏”的作品展示》 |
图文资料 |
2019.12 |
|
《基于幼儿审美下“趣画游戏”的精彩瞬间》 |
案例集 |
2020.6 |
|
《基于幼儿审美下“趣画游戏”的实践与反思》 |
论文 |
全程进行 |
|
最终成果(限3项) |
《基于幼儿审美下“趣画游戏”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研究报告 |
2020.12 |
《基于幼儿审美下“趣画游戏”资源库的建设》 |
教育资源 |
2020.12 |
|
《基于幼儿审美下“趣画游戏”的园本课程》 |
课程 |
2020.12 |
七、研究措施与保障
1.课题主持人是共同体骨干教师。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本人主持的海门市微课题《幼儿创意手工活动的实践研究》已经成功结题,目前还参与海门市级、南通市级和江苏省级多个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核心成员中有大市级学科带头人、县骨干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承担过省、市教科所 “十一五”“十二五”多项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共有10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获奖。
2.我园先后进行了省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 “十二五”规划课题的实践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基础
我园对此课题相关研究有深厚的实践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省级课“十三五”规划专项课题《生态视野下幼儿“艺趣活动” 的实践研究》正在深入研究中。
2.南通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课题《美工活动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实践与研究 》已进入总结阶段。
3.市级“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主题课程中幼儿艺术活动的实施研究 》已顺利结题。
4.海门市级微课题《绘画活动中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实践与研究》已结题
5.海门市级微课题《小班游戏化玩色活动的实践研究》已结题
6.海门市级微课题《幼儿创意手工活动的实践研究》已结题。
(三)保障条件
学校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规范的研究制度。作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真正落实“一把手”工程,切实贯彻执行教科研制度,科研管理规范有序,科研经费确保落实。
1.优势保障:幼儿园一直重视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课程,教师都掌握一定的艺术才能和较高的艺术欣赏能力,为本次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人力保障:幼儿园“奇迹树”创研团队以园长为领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健全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研究的运作。我们还将与专家保持联系,请他们从理论上给予具体指导。
3.时间保障:为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幼儿园将建立课题运作管理制度,课题负责人、主持人定期深入班级,了解课题运转情况。
4.物力保障:课题启动后,幼儿园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全力支持。保证调查实验、资料采集、会议研讨、专题片、论文集等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对其他所需的研究条件,一并给予信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