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诵读指导课

(2014-12-18 15:35:32)
标签:

教育

分类: 精品课例

论语诵读指导课

沙河二小     刘标

谈话导入:

每个清晨走进校园,都能听到你们美妙的诵读声。在这美妙的诵读之旅中,我们曾不止一次的与孔子这位圣人进行过精神的碰撞,也曾不止一次与《论语》这部经典进行过心灵的相约。论语》作为一部几千年来经久不衰的儒家经典,有着无穷的魅力。每当读书学习的时候,我们会想起论语中那句(生说)---------,每当想到如何孝敬父母时,自然会想起论语中那句(生说)---------,每每与人交往时,便会记起那句(生说)---------。《论语》包含了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在这部经典中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君子”,一部两万多字的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红色的字边说边大屏幕出示)

一、    复习旧知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你记得《论语》中哪些关于君子的语句。

1、         指名交流

评价1  这样的君子让你印象深刻

评价2  这句君子的含义你一定明白

评价3  这就是君子之品

评价4  这样的君子标准一定深入你的内心

二、    初读,读准字音,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看来做君子,这是古往今来高尚者的追求。那么在孔子心中君子还有怎样的标准和内涵呢?让我们走进宪问篇第14

1、         师范读。(先听老师读一遍,注意读音和断句,可用笔做标画。)

2、         生练读2遍。(同学们试着读两遍,努力做到读准字音。)

3、         指名读。

评价:你很注意倾听,“知”读正确了,这里指智慧、聪明的意思。

评价:不仅做到读准字音,声音也洪亮

评价: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4、齐读

评价:看来大家都能读正确了

三、    读出《论语》特有的节奏和停顿,如同交谈般娓娓道来。

《论语》是孔子和弟子们的谈话,孔子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用缓和、谦虚的语气和态度,所以我们诵读时注意停顿、读出交谈般的娓娓道来。

1小老师领读。     评:你用舒缓的语调娓娓道来,像一位师者。

2男生读。         评:你们态度这样平和,宛如一个个君子。

3女生读。         评:你们谦虚的语气,仿佛在与圣人对话。

4师生分角色读。   评:我们就这样认真的诵读,这些话正缓缓                      流入我们的心田。

四、    理解君子的内涵,让诵读文字与学生心灵契合。

    那么,这句话对君子有哪些标准和内涵呢?请大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生读译文)

1、         指名说。(君子应该做到哪些方面呢?谁来说一说。)

2、         引读。

孔子心中的君子是聪明的、勇敢的,更是胸怀天下有大爱的人。在诵读之旅中,我们也曾与很多这样的君子有过精神的碰撞。(老师举例,学生读)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弥留之际仍不忘祖国统一,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告诫儿子,这就是对君子的最好诠释

民族英雄文天祥,受俘期间,宁死不屈,那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他君子品格的写照。你们还想到了哪些有这样君子之品的人及诗句呢?(生举例,再引读)

生说。评:是的,他具有这样的君子之品,读-------------------

生说。评:是的,他就是真君子,读----------------------

生说。评:是的,他具有这样的君子之范,读--------------------

生说。评:是的,他用赤子(爱国)之心诠释了君子的内涵,读-------------------

生说。 评:是的,他践行了这样的君子之道,读-----------------

3、         升华对君子的向往与追求,达到熟读成诵。(填空)

    是的此时的君子之道以升华为我们的一种理想,生读:仁者--------知者--------勇者-------就是君子的胸怀;仁者--------知者--------勇者-------就是君子的品德;仁者--------知者--------勇者-------就是君子的志向。

    就让我们带着对君子的一份敬意和对君子之品的向往与追求,再来读一读。

齐读

男女分角色读

五、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后一头战象
后一篇:圆明园的毁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