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个写满传奇的地方——齐齐哈尔五教道德院探秘(上)
(2017-08-08 12:17:21)
标签:
转载 |
分类: 龙城纵横 |
历史上齐齐哈尔曾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各种宗教也荟萃在这里,当时的人口大约只有12万人左右,但是却拥有各类寺庙达26所之多。其中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集佛教、基督教、清真教、儒教、道教等五教归一,堪称集宗教之大全,五教道德院的名称即取“宗教汇源”之意。
在初春的季节里,我们在齐齐哈尔的老城区寻访五教道德院。齐齐哈尔的寺庙多在原来的老城外,或砖城外土城里,砖城内除了“文庙”在砖城内东南角外,别无其他寺庙。五教道德院位于土城外东南,距离当时著名的“东湖别墅”齐齐哈尔的东花园近在咫尺之间。门前的大道沿土城的南墙贯通东西,从土城南门现在二百商店和中市场的过街天桥的十字路口,土城南门处向东,叫兴隆街,五教道德院就在兴隆街的东头。这里是一个“丁字”路口,路南是石头场子。石头场子地名的来源,是因为原来有许多石匠作坊集中在这一带,加工石碾子、石磨、石碑等石头产品,以凿石头为生计,故名石头场子。现在仍有石匠在这里生活,造些石碑什么的,传承着石头场子的石头生涯。
五教道德院的旧址在过去石头场子的道北,东南面新华组团楼群一带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花园。天增小区的楼群以鲜明的色彩,衬托着这处并不谐调的可以说是十分破旧的四合院式建筑组合。
房子太破了,有的已经没有屋顶,徒剩四壁。但院墙是新的,看得出是红砖墙刷了青灰色。从山门看还有点儿寺庙的味道,东西门房和两排厢房,还有二层楼的大正房,这就是五教道德院所有的建筑了。五教道德院的建筑,基本上是砖木、水泥结构的现代建筑。屋顶是“人”字架结构,屋面是用挂瓦条铺的大块水泥制的瓦。门窗都是现代木格子的玻璃开拉式门窗。总体上没有沿用传统的古建筑的营造法式,建筑风格不同于一般的寺庙,更谈不上恢宏的气势。不太像庙宇,倒有点儿像一处办公的场所或是一所宅院。房子盖的略显简单,好像初建之时十分仓促并不考究。据说五教道德院,不供奉任何偶像,也无香火之事。这就是五教道德院的独到之处。但是五教道德院的建筑,也不是没有经典之处,山门就是五教道德院的经典建筑。高大的山门需拾级而上,石阶虽然没有了,但还能找到几块原来作为石阶的花岗岩的长条石。山门硬山式的山墙撑起高耸的屋脊,山墙的檐头砖雕分三个层次,重重叠叠托起四角探出的檐角。檐下出头的椽子分两层排列,增加了房檐进深的尺度,朱红的大门更显得十分幽深。檐下虽然没有斗拱,但中间木雕叠垛的门垛,犹如蟠龙翘首别具一格。屋顶青灰色的鱼鳞瓦排列有序,瓦当和滴水如犬牙交错。正脊高墙伏卧,脊兽分列四方,尽显古典建筑大屋顶的非凡气势。与一般寺庙不同的是只有一个大山门,并无两侧的便门。但是原来还有二道门,分成二进式的庭院。二道门也叫“中门”,朱红色的落地明柱,两侧砌筑着青砖的花墙,内外院分割,但气息相连。中门飞檐下钟铃悬空,随风摇曳。中门上首高挂“宗教汇源”匾额一块,大概就是五教合一的意思吧。
看着眼前这座残破的庙宇,我们很难想象出它当年是个什么样子。但是很幸运,民间还保留着一张五教道德院的照片,当然是一张黑白照片了。照片虽然已经发黄,然而仍能领略当年五教道德院的奇光异彩,需仰视方可瞻仰的山门,还带着几分庄严华贵。敞开的大门透视着幽深重重的宗教殿堂,略显几分神秘。山门的建造确实别具匠心,砖雕龙飞凤舞,山檐脊兽跃跃欲势,椽头彩绘五光十色,与朱门明柱交相辉映,五教道德院还真是一处非凡之地。令人惋惜的是照片诚然珍贵,但却仅仅只有这么一张,我们无法更多的了解五教道德院当年的写真。
【五教道德院曾是省城齐齐哈尔宗教之林的一枝奇葩,它到底建于何时?是什么人建的?又为什么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呢?】
关于五教道德院,传说多于记载,文字材料也是只言片纸,材料太少。据80岁上下去过五教道德院的老年人说,建的时间不长,上世纪大概是伪满时期建的。《齐齐哈尔宗教研究》一书说:“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创立于1920年。”市志方面的相关材料则称“黑龙江省五教道德院建于1923年”,又说“1932年新院舍落成”。建华区编写的《卜奎文史资料》介绍,“五教道德院是在敌伪时期创办的”。另据齐齐哈尔市志稿《宗教志》记载,“建五教道德院是由嫩江省城中心慈善会发起的,简称中心慈善会,该会成立于1932年”。建五教道德院既然是嫩江省城中心慈善会发起的,那就是先有慈善会,后有五教道德院。中心慈善会可能建的较早,清末和民国初期齐齐哈尔均称黑龙江省,敌伪时期才有嫩江省名称出现。嫩江省城中心慈善会发起建五教道德院,只能出现于敌伪时期。当时编写建华区《卜奎文史资料》的老先生,都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有亲身的经历,材料是可靠的。我们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探访民间传说,追溯建院时间,最早不会早于1932年。应该是建于1933年4月,同年10月投入使用,因为1933年10月五教道德院已经开始放粥了。齐齐哈尔1931年11月19日沦陷,伪满时期始于1933年,这时才有嫩江省名称出现。
我们了解,中心慈善会会址的建造年代,要早于五教道德院的建造时间。它的原址在城隍庙胡同1号,就是现在齐市第一医院西侧,目前房舍保存完好,现为第一医院院部的办公室。
五教道德院建造于1933年,是可以确定的,但五教道德院又是谁来建的呢?
中心慈善会是一个慈善机构,一个中心,不是一个庙,不是一所寺院,下面会有些实体和分支。据我们掌握的情况,拜泉县的东二道街原来就曾有一所“道德会”,应是中心慈善会的分支组织之一。有人说五教道德院是中心慈善会会长陈福龄建的,并兼任五教道德院的院长,事实并非如此。五教道德院刊印的《禅林普渡金舟》给我们的提示,其中记载有“院长康青山”。序中又提到:“弟子孔君祥林康君青山等首倡醵金。建修大乘寺。”我们又访问了康青山第七子康志先生,康志现年69岁,在雅尔塞居住,他说以其父康青山为主要出资者建了五教道德院,并任院长。《禅林普渡金舟》只提到有孔祥麟和康青山的名字,并没有涉及陈福龄其人同五教道德院的关系,建造五教道德院的人,应该是康青山还有孔祥麟,没有陈福龄,康青山为主要出资人,先于1925年到1928年之间,在江套子就是现在的明月岛建了万善寺;其后于1933年建了五教道德院,1939年又建了大乘寺,除醵金外,其余资金全部由康青山支付。
几经探访,我们对五教道德院的建造时间和建造者应该是有了比较确凿的答案。但是有些问题还没有探明,那就是解放后1946年五教道德院停止宗教活动后的一些事情以及关于五教道德院闹鬼的传说,是不是真有其事?我们将继续探秘。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