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浦南记忆||阿信

我的浦南记忆
文字:阿信
在石兄陪同下我拜访了阔别56年的浦南古镇。绵绵春雨,如丝如烟,把神采奕奕的古镇滋润得水灵灵的。再次漫步中山路、解放路老街,我童年的浦南记忆如春雨弥漫着。
芗城区浦南村离我的出生地古农农场梁岗作业区有五公里,是我童年生活中到过的最繁华的地方。
1957年11月,福建省农垦厅在长泰境内创办全省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垦企业——古农农场,全漳州各地的优秀青年跋山涉水奔赴那里,那时刚结婚的父亲和母亲怀揣着亲人们集给他们的五块钱去了一百三十公里外的古农农场。外婆生了三个女儿,两个送人,就想把母亲留在身边,还让母亲上学念书。没想到母亲却嫁给了一个孤苦伶仃的穷小子,这个时候,还要跑到那么遥远的山区农场。父亲和母亲刚离家的那几个月里,外婆总是情不自禁的哭啊哭。
父亲和母亲先是来到白石作业区(第二作业区),我的大姐、大哥就是在那里出生的。
1964年父亲调到梁岗作业区(第八作业区)当主任,我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我们一家人坐着牛车,翻山越岭,从第二作业区(白石)到第八作业区——梁岗。
梁岗作业区就在梁岗山的南面,与华安丰山镇寨坂村相邻。这里够偏僻,真正的与世隔绝。从此,外婆和舅舅们开始了他们的探亲计划,三、五年一趟探望我们,外婆和舅舅们都会挑着婴幼儿布衣、巴浪鱼、萝卜干、香片粿等从高塘内步行到车圩、从车圩搭车到云霄、从云霄搭车到漳州、从漳州搭车到浦南,从浦南搭渡过北溪再步行到梁岗。
小时候的我,最爱跟大人赶“浦南圩”。
到浦南赶圩,可以搭渡船。搭渡船像坐在摇篮里摇摇晃晃很舒服,船在清澈的北溪航行,鱼在船的附近跳跃,好像跟人抓迷藏。
到浦南赶圩,可以吃到鲜美的海蛎煎。母亲怀有我的时候,最爱吃的就是浦南的海蛎煎。浦南的海蛎煎金黄色的,表面脆脆酥酥,一进嘴就融化,里面海蛎和地瓜粉好像天然就结合在一起,润滑、柔和、香嫩、鲜美,带着淡淡的海味。那时,在我的眼里,浦南的海蛎煎就是天下最好的美食。
到浦南赶圩,可以吃到“等路”(伴手礼)——豆脯饼。豆脯饼由面粉、绿豆等材料制成的手工饼,又香又甜,又酥又软,透着绿豆的清气。母亲赶浦南圩总会买两个豆脯饼回家。晚上,饭后,一家人围着母亲,看她把豆脯饼切成六等分,一人分到一块,捧在手里,看着,闻着,慢慢的一点一点放到嘴里,真是美味啊!
我的很多浦南记忆,清晰而且深刻。三岁那年冬天,我从托儿所回家路上跌倒,锁骨断了,小肩膀一高一低,母亲抱着我到浦南让接骨医生治疗。医生没接好,一个月后再到一七五医院,医生先把我的锁骨扯断,再接。我冲天惨叫晕了过去,把母亲的心都快揪下来了。不过,现在,没有了痛的感觉,只有母爱的温度。
烟雨缠绵着整个浦南古镇,一丝凉风袭来,我从56年前的记忆中回过神来。海蛎煎还是当年的那个味道,豆脯饼和当年一样酥甜,角落伯公依然端坐在巷子的上方,渡口停泊的小船依然摇曳着悠悠时光……
人生有许多美好像雨丝一样无声,古镇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