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2019-09-03 21:37:47)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在政治教学活动中我试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是有别于传统的兴趣小组,通常由4至6人组成,小组成员一般按好、中、差及不同的性别、能力倾向、学业成绩等因素搭配,使成员间存在着互补性,并在每次活动前确定一名小组长,尽量做到最优化设计,这样就有利于组内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小范围的合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同时能充分体现学习者之间的“积极因素”,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真正把学生从机械吸收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小组合作学习不等于随意性学习,也不等于简单的组合学习,它是个人对知识的感悟与群体智慧之间的一种交流与提升。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应当扮演好各种角色,即:一个管理者、一个引导者、一个合作者、一个保护者、一个评价者。
一、当好一个管理者。教师虽然不再是施加压力的监工,不再是“一言堂”的堂主,但他在学习过程中的统领地位是不可否认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按照“独立思考→相互探讨→交流看法→实现目标”,这一学习流程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亲身感悟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三、当好一个合作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当好合作者,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巡视、了解、调控、参与,或铺、或垫、或引、或导、或释、或答……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麻烦的思维障碍。从三维教育教学目标出发,收集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的信息,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便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同时通过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特点、学习品质,因材施教,耐心扶助,并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使得优生得到培养,后进生得到关注,并能够促进师生沟通,加强师生情感和情谊,形成“和谐、民主、活跃、有序、全新”的教学新局面。
四、当好一个评价者。教师面对的孩子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缺少与他人相处和合作的机会,易造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形成友好合作的品质。因此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利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合群性、集体性,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己见,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大胆创新,进而提高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宽容对待学生在活动中合理的挫折和失败。保护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积极心态,从而培养学生能想、能说、能做,达到会想、会说、会做的目的。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会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教师的褒贬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好的评价会使学生愿为集体服务,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无论是书面考试形式,还是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方面都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新课标中提出:“倡导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具体事实,不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提倡用记录卡片的形式记录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提倡开卷和闭卷考查相结合;提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采用笔试、实验操作与学习档案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但对集体要有评价,对个人也要有评价。课堂中,可采用教师点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等评价方式,注重把形成性阶段评价方式与终结性总结评价方式相结合。
五、随时做好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实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班。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努力提高,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