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名篇:夏之绝句
(2016-07-11 18:30:18)
标签:
文化教育情感育儿健康 |
分类: 成长记 |
夏之绝句(引人眼球,题目新奇,让人不自觉地往下读)
春天,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后半句与题呼应,绝句二字是总起。)
已有许久,未尝去关心蝉声。(总起)耳朵忙着听车声、听综艺节目的敲打声、听售票小姐不耐烦的声音、听朋友附在耳朵旁,低低哑哑的秘密声……应该找一条清澈洁净的河水洗洗我的耳朵,因为我听不见蝉声。(城市的喧闹盖过了美妙的蝉鸣。)
夏天什么时候跨了门槛进来我竟不知道?!(反复,一样的语句,但气势不同,惊奇!)
是一扇有树叶的窗,圆圆扁扁的小叶子像门帘上的花鸟绣,当然更活泼些。风一泼过来,(比喻,拟人)它们就“刷”一声地晃荡起来,(细节描写)我似乎还听见嘻嘻哈哈的笑声,多像一群小顽童在比赛荡秋千!(比喻)风是幕后工作者,(比喻)负责把它们推向天空,而蝉是拉拉队,在枝头努力叫闹。(动作描写)没有裁判。(短句)
我不禁想起童年,我的小童年。(回忆,触景生情)因为这些愉快的音符太像一卷录音带,让我把童年的声音又一一捡回来。(比喻)
首先捡的是蝉声。(幽默,诙谐,短句)
那时,最兴奋的事不是听蝉而是捉蝉。(总起)小孩子总喜欢把令他好奇的东西都一一放在手掌中赏玩一番,我也不例外。念小学时,上课分上下午班,这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才有的优待,可见我那时还小。(语言生动活泼,令人忍不住发笑)上学时有四条路可以走,其中一条沿着河,岸边高树浓荫,常常遮掉半个天空。(场景描写)虽然附近也有田园农舍,可是人迹罕至,对我们而言,真是又远又幽深,让人觉得怕怕的。(“远,幽深,怕怕”词用得好)然而,一星期总有好多趟是从那儿经过的,尤其是夏天。(悬念,有四条路,为何要走最令人害怕的?)轮到下午班的时候,我们总会呼朋引伴地一起走那条路,没有别的目的,只为了捉蝉。(设问,从中可见蝉对我们的吸引有多大!)
你能想象一群小学生,穿卡其短裤,戴着黄色小帽子,或吊带褶裙,乖乖地把“碗公帽”的松紧带贴在脸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外貌描写,好)书包搁在路边,也不怕掉到河里,也不怕钩破衣服,更不怕破皮流血,就一脚上一脚下地直往树的怀里钻的那副猛劲吗?(反问)只因为树上有蝉。(短句,有诗意)蝉声是一阵袭人的浪,不小心掉进小孩子的心湖,于是湖心抛出千万圈涟漪如千万条绳子,要逮捕那阵浪。(比喻,拟人,长短句结合)“抓到了!抓到了!”有人在树上喊。(语言描写)赶快下面有人打开火柴盒把蝉关了进去。不敢多看一眼,怕它飞走了。(童趣,引起共鸣)那种紧张就像天方夜谭里,那个渔夫用计把巨魔骗进古坛之后,赶忙封好符咒再不敢去碰它一般。(联想、运用典故)可是,那轻纱般的薄翼却已在小孩们的两颗太阳中,留下了一季的闪烁。(比喻)
到了教室,大家互相炫耀铅笔盒里的小动物——蝉、天牛、金龟子。有的用蝉换天牛,有的用金龟子换蝉。大家互相交换也互相赠送,有的乞求几片叶子,喂他铅笔盒或火柴盒里的小宝贝。那时候,打开铅笔盒就像开保险柜一般小心,心里痒痒的时候,也只敢凑一只眼睛开一个小缝去瞄几眼。上课的时候,老师在前面呱啦呱啦地讲,我们两眼瞪着前面,两只手却在抽屉里翻玩着“聚宝盒”,耳朵专心地听着金龟子在笔盒里拍翅的声音,愈听愈心花怒放,禁不住开个缝,把指头伸进去按一按金龟子,叫它安静些,或是摸一摸敛着翅的蝉,也拉一拉天牛的一对长角,看是不是又多长一节?不过,偶尔不小心,会被天牛咬一口,它大概颇不喜欢那长长扁扁被戳得满是小洞的铅笔盒吧!(细节,动作描写)
整个夏季,我们都兴高采烈地强迫蝉从枝头搬家到铅笔盒来,(拟人)但是铅笔盒却从来不会变成八音盒,(深意)蝉依旧在河边高高的树上叫。整个夏季,蝉声也没少了中音或低音,依旧是完美无缺的和音。(一个一个声部,比喻)
捉得住蝉,却捉不住蝉声。(暗藏深意,有哲理,短句)
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响,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各种声音,与题呼应)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总起)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比喻)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对称)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典故,关联词一环紧扣一环)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拟人)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诗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达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升化,心理,拟人)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短句)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联想)蝉该是有翅族中的隐士吧!高踞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对称)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轻逸的蝉鸣。很有画面感。)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典故)蝉亦是禅。(有意思)
午后也有蝉,但喧嚣了点。像一群吟游诗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树荫下,闲散地歇它们的脚。(比喻)拉拉杂杂地,他们谈天探询、问候季节,倒没有人想作诗,(一番悠闲)于是声浪阵阵,(随意)缺乏韵律也没有押韵。(拟人)他们也交换流浪的方向,但并不热心,因为“流浪”,其实并没有方向。(升华)
我喜欢一面听蝉一面散步,在黄昏。 (简练的语言很有诗意,特别是“在黄昏”,特别喜欢,让文章有了节奏。)走进蝉声的世界里,正如欣赏一场音乐演唱会一般,如果懂得去听的话。(比喻,现在,我的窗外就是蝉声的世界,我能深深地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你们呢?)有时候我们抱怨世界愈来愈丑了,现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实在一滩浊流之中,何尝没有一潭清泉?(一潭清泉,指蝉声)在机器声交织的音图里,也有所谓的“天籁”。我们只是太忙罢了,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从这里开始,整个文章有了升华,作者把蝉声与当今社会融为一体,进行了议论,告诉我们在喧嚣之中,只要静下心来,也能感受到一番宁静。让我想到一句话:“生活并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其他种种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这就是现实!)如果能退后一步看看四周,也许我们会发觉整个图案都变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生活的图案)变的不是图案本身,而是我们的视野。所以,偶尔放慢脚步,让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随意浏览一番,我们将恍然大悟;世界还是时时在装扮着自己的。(拟人)而有什么比一面散步一面听蝉更让人心旷神怡?听听亲朋好友的倾诉,这是我们常有的经验。聆听万物的倾诉,对我们而言,亦非难事,不是吗?(二个反问,议论部分扣人心弦,引人深思)
聆听,也是艺术。大自然的宽阔是最佳的音响设备。(比喻,短句)想象那一队一队的雄蝉敛翅踞在不同的树梢端,像交响乐团的团员各自站在舞台上一般。只要有只蝉起个音,接着声音就纷纷出了笼。它们各以最美的音色献给你,字字都是真心话,句句来自丹田。它们有鲜明的节奏感,不同的韵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们有时合唱有时齐唱,也有独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们不需要指挥,也无需歌谱,它们是天生的歌者。歌声如行云如流水,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又如澎涛又如骇浪,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顷刻间,你便觉得那蝉声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蝉声亦有甜美温柔如夜的语言的时候,那该是情歌吧!总是一句三叠,像那倾吐不尽的缠绵。而蝉声的急促,在最高涨的音符处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锦绣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铿锵字句,掷地如金石声,而后寂寂寥寥成了断简残篇,徒留给人一些怅惘、一些感伤。何尝不是生命之歌?蝉声。(从蝉声想到,全部是拟人,有气势,对比,联想,语句优美,赞颂蝉的歌声)(短句)
而每年每年,蝉声依旧,依旧像一首绝句,平平仄仄平。(结尾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