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黑莽沟的悲剧与人的现代化
                           
             
——小说《白妞》解读
             
     
     
     
     
     
     
     
  贾少勋
 
http://s16/mw690/004btCzkzy7jFYPtwzJaf&690
      
《白妞》是作家薄厚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这是一部具有极强的艺术震撼力的作品,读后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心灵的震颤,震颤之后去认真思索其中的一些问题。
      
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偏远山区、掩藏于大山深处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再具体一点说,是一个有关“种”的方面的故事。单就作品的素材而言,似乎颇有些荒诞不经,带有极大程度的“丑陋”性质。选取这样的生活素材作为作品的题材,毋庸置疑,自然而然地也就带有了很大程度的危险性,弄得不好,便会成为一种丑陋生活的简单摹写和展览,因之,没有一定的勇气和魄力显然是不行的,就只能望而却步了。但是,仅有勇气和魄力还很不够,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作家是否有能力去驾驭这类题材,而这首先取决于作家的思想水平。换言之,即作家的思想是否具有对于这类生活的强劲穿透力。一个有才能的作家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能够以理性的光辉去烛照生活,使得原本十分普通的生活变得不普通,原本丑陋的生活在思想光辉的照耀下,具有了独特的美学意义,闪射出奇异的艺术光彩。而作家薄厚在《白妞》中所做的就正是如此。显而易见的是,他是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认真思考之后,在对生活素材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和琢磨,并深入地开掘之后,才最终找到了一把开启这类题材的思想钥匙。小说的矛盾冲突是围绕着“种”的延续和承继问题而展开的。生活于黑莽沟的白、牛两姓人家(更确切一点说是白、牛、王三姓人家)原本没有任何的恩恩怨怨,一直都是友好为邻、和睦相处的,然而后来,为了各自家族的传宗接代,两家之间却不幸上演了一场争争斗斗、相互残杀的悲剧。
      
悲剧的成因是在于传宗接代的问题上,且又同黑莽沟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黑莽沟的人将传宗接代的问题看得比什么都重大,这甚至成了他们人生的第一要义和全部目的。然而正是在这一点上,上天所给予他们的却是极端的吝啬和刻薄,是冷酷的剥夺:身处大山腹地、囚禁于群山包围之中的黑莽沟只有“一线天”,在这“一线天”里,每日只能见到极短时间的日光,于是便显得阳气不足而阴气太盛。这种自然环境方面的“阴盛阳衰”现象,直接影响到了生活于其中的人,使得黑莽沟的人同样的“阴盛阳衰”:黑莽沟的男人虽生得身高马大,却缺乏精气,个个脸上黄皮寡瘦,像染上了大烟瘾的人似的;倒是女人们壮实水灵活泛,一个个肉嘟嘟的身坯,鼓囊囊的胸脯,似乎蕴藏着无限蓬勃的原始生命力,于是,黑莽沟的全部不幸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男女两性之间的盛与衰,使得传宗接代的事成了大问题,但传宗接代的事却不能因此就置之于一旁而不管,相反倒是越发要予以高度重视,并想方设法地去加以实现了。于是,黑莽沟便有了一种独特的地域风俗,出现了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女人们普遍的偷情。黑莽沟的男人们不中用,壮实的身坯做不出一个崽子来,男人们的威风于是扫了地,女人们因了男人的不中用而理直气壮地不安分了,“见了山外来的男人就偷起了情,有本事的就这样一个个地怀上了。”而对于女人们的偷情,黑莽沟的男人们不仅不予横加干涉和反对,相反倒表现出了少有的豁达和宽容的态度。但这并非出自他们完全的自觉自愿,而是被逼无奈,是因为他们自己的不中用而没法让女人安分守己,也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听之任之,任由女人们去怎么了。
      
从表面上看,道德上的失范和性道德上的开放与自由是由两性之间的严重失衡和不协调造成的,其实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种”的问题上,是出于“种”的延续方面的考虑:“只要出生个娃娃咋个球都行。”正是由于这种“种”的延续方面的考虑,考虑到家族香火的延续,黑莽沟的男人们才对女人的偷情表现得十分地宽容,而且不只如此,进而他们还采取了一种欢迎和欣然接纳的态度,甚至于主动为其提供一些方便。
      
对于黑莽沟的人来说,传宗接代的目的是第一位的,其他的便都显得无关紧要和无足轻重了。不过,也不尽然。在一些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譬如门户问题和姓氏问题,黑莽沟人却是十分看重,一点儿都不马虎和退让的,这突出地表现在白老大的身上。
      
白老大是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他虽不是黑莽沟的老户,而是一个外来户,但他同所有黑莽沟的人一样,将传宗接代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大,甚至其重视的程度比黑莽沟的老户还要甚上几分。可不幸的是,他没有儿子,没有一个能够顶立门户的人,而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女儿于是成为他唯一能够寄托希望,能够担当起为白家顶立门户和传宗接代重任的人。
      
为不使白家的香火在他的手上断绝,白老大自然是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嫁出去的。他事先就已为女儿设计好了一条人生之路,要她一步不差地循此走下去:招婿上门,为白家繁衍后代;为了确保后代绝对地属于白家,入赘的男子必须改姓为白。白老大最为担心的莫过于女儿的“心野”了,生怕因此而使他的愿望全部落空,使他精心策划和描绘出的白家的未来前景毁于一旦。他于是对女儿严加防范,采取种种预防措施,其中包括让女儿中途退学。白老大一生处心积虑,努力为之奋斗的便是为白家传宗接代,这成了他生活中压倒一切的大事,一切的一切便都围绕着这一个轴心来旋转。在传宗接代的问题上,寄托了白老大全部的人生追求和目的,他的人生中的所有悲欢与哀乐也便都系于此,并以此为转移了。当他看到希望时,他便精神大振,乐不可支,活得有滋有味;而一旦希望破灭,他便从肉体到精神彻底地垮下去,以至于最终走向毁灭。从白老大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深厚影响。从传宗接代这一个角度讲,白老大简直就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化身。
      
传统文化的惰性是相当大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里,在其还表现得十分强大的时候,也便具有了一种极强的同化作用和吞噬作用,这一点在白老大的独生女儿白山妞的身上是表现得相当突出的。
      
白山妞是作品的主人公,曾经代表着山地文明。她是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年轻人,对山外的文明曾经表现出了强烈的向往之心,然而到了后来,却在黑莽沟的文化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便堕入了旧有的生活惯性和圈子之中,从而泯灭了自己的追求向往之心,自觉地与传统文化认同了。而更为可悲的是,在她父亲的一再开导之下,她不仅欣然接受了父亲的一切安排,而且心甘情愿地担当起为白家传宗接代的重任而义无返顾,无怨无悔,以至于到了后来,当她肩负的重任被意外的变故和牛花豹和王黑豆的罪恶行径断送了时,她便更加变得“能杀人,要吃人了。”
      
如果说,白山妞的悲剧就在于自觉地放弃自己的追求而与传统的文化相认同,其意义就在于表现出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的吞没,那么,牛花豹和王黑豆的悲剧则属于另外的一种情形。
      
与白山妞不同,牛花豹和王黑豆原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他们身上更多承袭的是传统的文化,因之他们自始至终都十分自觉地将自己当作了自己家族的香火传续之人。只是,在传宗接代这一问题上,他们肩负的担子显得比别人更为重大:既要为牛家传宗接代,又要为王家延续香火。双重的责任便使得他们不能不倾尽全力地加倍努力了。但不幸的是,作为黑莽沟的土著,牛花豹逃脱不掉黑莽沟男人们所具有的厄运:他是一个不中用的男人,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法让王黑豆生出一个娃儿来。不过,他们并不因此就甘心,就作罢,仍然要顽强努力。然而努力的结果却只能是枉费心力而一无所成,于是又跌入更深更大的失望之中。但失望并不就是完全的绝望。一个偶然的机会,王黑豆从白山妞的口中得知了有关“钱钱肉”的故事之后,他们的希望之火便又重新被点燃了。为了不辜负牛王两家老人的临终嘱托,不辱自己的神圣使命,他们竟然孤注一掷,不惜一切,哪怕做出什么违背人性、伤天害理的事,也要达到自己的目的了。一番密谋和精心策划之后,他们果真以极其暴烈、残酷的手段对白大虎下了毒手,惨无人道地割取了他的生殖器。下这样的毒手自然首先应归咎于他们的愚昧,但同时又不能不责之于他们的自私和狭隘。倘若他们不是那么极端的自私和狭隘,在传宗接代的问题上稍稍表现得大度一些,能够像他们后来终于想通的那样,满足白山妞的要求,也就不会有悲剧之后的悲剧——白大虎的死和白山妞的疯了。
      
传宗接代归根结底是一个落后的封建意识问题,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是。小说所着力鞭挞的就是这样的封建意识。而作品的现实意义首先就在于这一个方面。尽管在我国,封建社会早已成为一具历史的僵尸而被装入了棺材,但封建的意识却并未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而消亡,相反在许多方面仍然有着极其顽强的表现。它像一个幽灵,时不时地徘徊在我们的中间,左右着人们的灵魂,伺机寻找一切可以作祟的机会。我国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刨根问底,无不与封建的意识有或多或少的关系。正是由于此,像《白妞》这样的包含有反封建意识主题的作品便获得了其应有的价值,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
      
在鞭挞落后的封建意识的同时,我以为作品的另一个更为深刻的意义还在于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的素质的问题。落后的意识造成了人的愚昧和素质的低下,而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愚昧和素质的低下实在骇人听闻和令人发指。正是这种极度的愚昧和素质的低下,才造成了那样的生活悲剧。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悲剧归根结底多是由人的愚昧和素质的低下造成的,而消除悲剧的根本途径就在于提高人的素质。由此我们可以引伸开去,引伸到整个的社会发展上来。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讲,人的素质问题原本就是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社会要发展,要前进,首先就有赖于人的素质的提高。目前我们国家在迈向四个现代化的道路上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归根到底也还是与人的素质问题有关,而问题的最终获得解决,就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在于人的现代化。这正如美国英格尔斯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这里,我们还要补充一句:当我们的国家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国家时,我们的国民成为现代化的人时,类似《白妞》中所发生的那种生活悲剧自然也就消失了。
                                                
                                  
1998年11月于西安山门山庄
http://s5/mw690/004btCzkzy7jFYXXTdW54&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