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模式
(2014-04-22 22:55:17)
标签:
教育 |
听说课适用于每单元的Section A 1a—Grammar focus 和Section B 1a—2d两部分教学
Teacher: 教师课前需要做哪些工作,准备哪些教具,上课需要的示范物。(如:图片,实物等)
(在此活动环节中,教师依据教授内容灵活处理,选择下面的方法和步骤。)
话题交流(Free talk or daily English)----课前导入
(结合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师生或者生生进行互动,开展口语交流活动。)
教学的导入部分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我们的导入设计基本上会以学生的“旧知”为依据,以课题情景为向导,引领学生进入“新知”的领域。复习的作用是温故知新,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旧引新,减小教学的难度。我们常用谈话或问题式导入、借助图片或音像素材导入、 实物导入等。课堂导入的设计应力求花样翻新,多彩多姿。但不管采用哪一种导入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一个好的开头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头,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
Module 2
(说明:任务活动主要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来设计的,每个单元应有一个中心任务,完成这个中心任务需要很多目标语言,要把这些目标与分散到各课时内学习,在这个环节中就是围绕着中心任务设计成小任务活动,每个小任务活动都学习使用一小部分目标,教师就是根据这些目标语的学习过程来设计任务活动的,任务活动可多可少,可繁可简,可大可小,没有限定,均以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为目的,以下步骤就是本着这原则而设计的基本操作方法,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框框。教师可参考)
任务1应该是本单元话题中最简单的任务,所用的语言应是本课时最基础的语言,基本采用第一和第二人称,目标语言主要使用的是1a—1c部分。
1. Speaking: Talk about the picture in 1a进行图画描述,教师引导学生就1a的图画进行自由表述(这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是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问题提示,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采用问答式,
例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口语表述。
2.Study new language:教学1a,通过图片谈论导入新语言知识的学习,学习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目标词汇、句式等,再在1a图片所提供的情景或者创设新的语境来进行交际练习,体会、使用语言。
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要求,并且给出一定的听力方法指导。放录音时,第一遍录音只听,不做练习,放第二遍录音时,完成练习。
(此步骤教师应灵活运用,根据教学内容设定,对于较难的听力材料可以这样处理。)
任务2应该是任务1的延伸和拓展,以听力材料的话题为任务活动中心,基本采用第三人称,目标语言主要为2a—2b部分的内容,活动重点在听和说。 (2a-2b部分)
设置漏词填空时要考虑到本课的重点, 把本课的基本句式和重点词汇等作为漏词的内容,让学生在训练听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强化识记了单元话题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此时学生已经熟悉了听力材料,再放一遍录音,让学生跟读。这样,既可以使有限的听力材料得到反复听、反复用,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听、说的技能,也是帮助学生熟悉背诵语言材料的有效手段。同时,又为2c的Pair work打下了基础,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任务3是本课时的中心任务,是任务1和任务2的综合和拓展,人称混合应用,目标语言包括了任务1和任务2两部分。
2c Pair work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后,从而启发学生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么样做,语言的学习中情感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Grammar Focus进行语法归纳,掌握目标语言的语言结构。在这个环节中,要重视时态、语态和语言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训练和小结让学生明白所学习的语言结构在什么语境情况下使用,具体的、不同的语言环境应使用具体的、不同的时态和语态,让学生感知、进行实践。
(五)教学反思 (Thoughts and feelings):
通过课堂展示后,要反思本节课的得失,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的,有没有值得大家效仿的,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会有教学上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