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
(2017-04-27 11:33:32)
标签:
资源分享 |
分类: 教学设计四年级下 |
6、固体、液体和气体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正确地对周围常见的物体或物质进行分类。
2.能够利用感官估测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3.能正确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某一种物体的质量或体积。
4.能归纳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主要特点。
5.能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探究物质三态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分别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
2.能说出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的各个特点的差异。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多种方法探究三种常见物质状态的特性。
教学准备:常见物体的图片、纸、木块、棉球、橡皮、硬塑料、小米、豆、沙、天平、放大镜、记录表、烧杯、水槽、量筒、酒、果汁、牛奶、蜂蜜、酱油、汽水、水、注射器、水杯、乒乓球、橡皮泥。
课时安排
建议本课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导入及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活动3及拓展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
2.
3.
4.
5.
6.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出示百宝箱)这是百宝箱,里面有许多物体,你们能不能对他们进行分类,粘贴在响应的圈内。(画在黑板上三个圈)
学生分类开始,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议,并对正确的小组进行鼓励。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受物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师:引导学生对课本上及收集到的物体进行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
师:指导学生填写
(气球--气体和固体,沙拉酱—液体和固体,汽车—固体、气体和液体)
目的:加深对物体三种状态的认识。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活动1研究固体的主要性质
师:知道物质三种状态之后,我们来一步步研究它们各自的性质,先来研究固体的性质。
首先,拿出你们的橡皮,来观察一下。(拿一个较规则的橡皮和学生一起讨论)。
师:引导学生学生研究固体的几种常见的性质(例如:形状、体积、软硬、质量等)
(选择自己熟悉的几种固体研究它们的性质)
师:刚才大家已经目测了不同固体的质量,那怎样才能准确测固体的重量呢?大家有没有好的方法呢?
生:可以用天平测量。
师:你们很聪明,今天老师就拿了天平,大家先来观察一下天平的零件构成,
生:天平由1.底座2.托盘架3.托盘4.标尺5.平衡螺母6.指针7分度盘8.游码这些零件组成。
师:大家都清楚天平的个部分构成及应用了,是不是咱们现在就可以测量了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生1:我知道,使用之前应该调零。
师:说的非常好,其他同学知道还有什么应该我们注意的吗?
生2:应该轻拿轻放砝码,砝码应该用镊子来拿。
师:对,非常好,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器材,保护公物。还有吗?
想一下,如果我们要测铁块重量,如果铁块重量比天平量程还要重,那我们能测出来吗?
生:不能,所量物体重量不能超过天平量程。
师:对了,那我们测量物体时,应该把物体放在那个盘子里呢?
生:左边。
师:对了,记住,要左物右码。
好了,现在我们要实验了,大家按照注意事项,一步步操作,把测量物体的重量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
(此时教师可用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生:测量完了,记录在表格里了。
师:还有最重要的一步,测量完物体重量之后,砝码应该放回盒子里,游码要拨回零刻度。你们都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物体 名称 |
形状 |
体积 |
软硬 |
质量(克) |
透明 |
|
|
估算 |
实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总结固体的性质了呢?
师生总结并板书
小组讨论:
(1)每种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有什么不同的用途?
(2)所有的固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吗?
(3)不同的固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性质?
全班交流
深入了解固体的基本性质。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将豆、小米、沙等混合后,如何把它们分离?试一试吧!
将分离物体的方法和理由与同学交流。
活动目标:
1.能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2.能归纳出液体的主要特点 。
3.能将本组研究结果与其他小组交流。
4.能粗略地描述液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5.能用比较的方法探究气体的性质。
6.能说出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流动性、压缩性等方面的差异。
7.能用实例说出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区别。
8.能开动脑筋,设计两种以上的方法测量出不规则形状的物体的体积。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谈话引入:说说生活中我们熟悉的液体。
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
师:为什么你们认为这些是液体呢?它有哪些性质?
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
师:让学生量取100毫升的不同液体,进行观察研究。
学生第一次学习使用量筒(烧杯)教师示范并讲解
1.把量筒平放在桌子上。
2.左手扶住量筒,右手慢慢地往量筒中注入液体。
3.接近示数时要仔细,尽量让液面平稳,读数时要平视。
生:按要求称量不同的液体,并观察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师:怎样测量液体的质量?
生:小组讨论(引导先第一次测量容器的质量,第二次测量装有液体的容器,用第一次的减去第二次的就是液体的质量)
物体 名称 |
形状 |
质量(克) |
流动性 |
透明 |
|
估测 |
实际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亲自动手称一称。
总结液体的主要性质。并板书
师:不同液体混合后,会出现什么现象?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小组讨论(合作实验)
师:气体和液体比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性质呢?
全班交流
活动3
通过实验,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师:引导学生综合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先让学生试着回答,发现学生存在质疑的地方。
生:提出质疑的问题,
师:组织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多方面思考)
小组讨论:怎样区别固体、液体和气体?
1.固体和液体:
2.固体和气体:
3.液体和气体:
4.固体、液体和气体:
全班交流学生能达到区分的目的即可,不强求统一。
师:现在,让我们再考虑一下前面的分类吧!
三、实践运用,拓展延伸
师:测量不规则石块的体积
小组讨论:你能用几种方法测量出它的体积。
将本组的测量方法和结果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巧妙?
方法一:向量筒里注入一定体积的水(估计淹没石块即可),记录示数,将系有细绳的石块顺着量筒壁轻轻滑入水里,再记录水的体积,两次水的体积差就是小石块的体积。
方法二:在浅盘上放一个烧杯,烧杯里面装满水;将小石块轻轻的浸入水中,溢出的水会流到浅盘里;用量筒测量浅盘里水的体积,就是小时快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