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观测天气教学设计
(2017-04-27 11:14:50)
标签:
教学设计 |
分类: 教学设计四年级下 |
《观测天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会用温度计、简易风向仪进行观测,搜集有关数据。
通过观测天气的活动,使学生感受研究天气现象的乐趣,体会科学应该认真细致、实事求是,既做好按分工自己应完成的事情,又与同学合作完成小组的事情。
教学重点:选择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简易观测仪,并进行观测。
教学难点:依据自己的温度观测记录结果,绘制气温曲线图,并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教学用具:吹风机、温度计、简易风向仪器和简易量雨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通过播放天气变化课件,引导学生进入“天气变化多端,观测认识天气”的情景,然后进行教学活动。
二、自主学习
(一)、活动一:制定观测计划
作为一个天气观测员,首先要学会制定计划。
1、根据P8页进行观测计划制定。
2、小组讨论:观测什么?用什么观测?怎样分工合作?
师强调:在讨论制定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注意安全,观测计划具有良好的可操控性。
3、分组计划,完成计划表。
(二)、活动二:制作简易观测仪
1、小组成员事先准备好活动中需要的材料,制作的步骤展示在投影屏幕,同学们既可以参照屏幕进行制作,也可以看书9-10页插图。
2、分组制作风向仪和雨量器。
1、每个小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听取同学的意见,课下进行改进。
2、同时通过课件来展示风向与箭头指示方向的关系。
拿制作的风向仪去室外检验效果。
五、达标检测
填空
1.温度对天气的(
2.风向是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学习
活动3:建立小小气象站
1.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懂得复杂的天气变化,事实上都是由水、风和热这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
2.分别观测这些方面的情况,就可以反映出天气的综合变化特点。本活动主要涉及风向、风力、温度、雨量等。
3.每个小组单独测量一项内容,大家分工合作。
三、展示交流
1、在学生测量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周围环境对测量结果可能的影响。
2、讨论得出在什么地方测量的数据最准确。
四、应用拓展
由于天气的变化缓急不定,所以,要想得出一个理想的结果,建议学生进行两个星期的观测和记录,在保证观测的同时,更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与重要。
五、达标检测
1.在同一时刻,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2.气温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3.一天中,气温往往不会发生变化。(
4.不同天气状况,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