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表厂走出来的外交官》上稿《少年月刊》2022年1-2期



从电表厂走出来的外交官
计玉兰
1950年,他出生于上海黄浦区一个普通家庭,从小聪明勤奋,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小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可就在即将毕业时,他遇到了“上山下乡”运动。
18岁那年,他成了上海浦江电表厂的一名工人,工友们在工作之余抽烟、喝酒,他却把省下的钱买了英语书籍;工友们打牌、打篮球,他躲在一边埋头看英语碟片。工友们总是嘲笑他:“一个小工人整天看英语书有什么用。”面对大家的不理解,他总是报以温和善意的微笑。
后来,电表厂陆陆续续来了一批英文材料,厂领导没人懂英文,这时大家才想起整天学英语的他,当他熟练快速地把英文资料翻译成中文时,这位平时少言寡语的工人受到了厂领导的重视,一时间他成了全厂的风云人物,曾经嘲笑他的工友们都对他刮目想看。可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还是工厂的工人,就连工资也没有任何变化。大家看到这种结局后又开始嘲笑他:“早跟你说了,工人还是做好本职工作,学英语有什么用呢,就算你能翻译英文资料还不是和我们一样”。面对工友们的冷嘲热讽,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学习英语。
直到有一天,他被派往政府机关做翻译,当他和领导人同时出现在电视里时,他觉得自己成为外交官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还是回到了浦江电表厂继续做工人。为此,他并不气馁,仍旧每天天还没亮,就开始背诵英语单词。每当夜深人静时,工友们早已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他还在抄写英语课本,而且比以往更加认真投入。
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72年,周恩来总理下令从北京、南京、上海工厂、农村、农场征召散落的原外语学校的学生,调集到外交部以便培养成翻译人才。由于出色的英语水平,他有幸入选到外交部出国集训班学习,从此便踏上了外交官之路。他就是外号“老虎杨”的外交官杨洁篪。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总是困难重重,我们既要耐得住寂寞也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上稿:《少年月刊》2022年1-2期
作者地址:314109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天凝镇邮局(计玉兰收)
qq:2493129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