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土与木漆》上稿2019年5月24日《潮州日报》

(2019-07-26 14:22:44)
《陶土与木漆》上稿2019年5月24日《潮州日报》《陶土与木漆》上稿2019年5月24日《潮州日报》


  陶土与木漆
  计玉兰
  张海港是浙江嘉兴人,他在陶艺厂工作,业余时间喜欢把玩一些乐器,尤其偏爱一种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像三角形,并且简单易学的陶笛。
  有一次,张海港在市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他家乡的所在地马家浜遗址出土的一种古老乐器——埙,和现在的陶笛长得十分相似,一股熟悉而又亲切的感觉在他心里油然而生。他觉得陶笛是一门历史悠久的乐器,不该被人们遗忘,为此,产生了制作陶笛的想法。
  随后,张海港辞去工作,在家乡开了一家陶笛加工厂。他虽然有陶艺方面的工作经验,但对制作陶笛却一窍不通。他只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陶笛的制作工艺。
  历经几个月的筹备,又经过各道工序的准备,张海港团队终于等到了烧制环节。泥胚在1000多度高温下烧制了10个多小时后,第一批陶笛出炉了。正当他们以为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的时候,结果却出人意料。这批陶笛音质沙哑,而且破损率超过90%以上。原以为是因为技术不熟练造成的,可接连几批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张海港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为了搞清楚其中的原因,他专门请教专家针对问题进行分析。经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几经周折后才明白:由于材料的配比发生误差,才导致陶笛制作失败。一只看似简单的陶笛制作工艺却很复杂,它需要经过炼泥、制胎、接胎、打孔、调音、烧窑、上色等几十个步骤。决定一款陶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音色、音质,而这一工序的关键在制胎用的陶土。
  从此,张海港在陶土方面狠下功夫。他跑遍大江南北寻找适合制作陶笛用的泥土,并对福建高岭土、景德镇瓷土、宜兴紫砂……这些泥土的特性进行研究,采用不同泥土生产的陶笛音质会有很大的区别,有的清脆悦耳,有的委婉低沉。
  工艺改进后的第一批陶笛终于被推向市场,它们成了孩子们的玩具,旅游区的纪念品,这与张海港梦想生产中国最好的陶笛的愿望相差甚远。他不得不重新从设计到制胎再到陶土等环节,对各道工序深入研究后,发现:传统陶笛上色都用一般的漆,色彩不纯净而且还会出现掉色的情形,这样的陶笛不可能会成为精品。于是,他决定对上色环节进行创新。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海港受到“陶生于土,漆生于木”的启发后,决定把我国历史悠久的漆术运用到陶笛身上,使陶土与木漆完美溶合。
  张海港找遍市面上所有漆的种类,经过精挑细选后,最终选择了一种售价每克在11元到14元之间的专门用于乐器的特制漆。陶笛每刷一层漆后,待三到四天阴干,然后刷第二层,再刷第三层、第四层……反复刷30层左右,才算完成这道工序。
  整个刷漆过程很考验人的耐心,一不小心就会刷不均匀,前功尽弃。正所谓慢工出细活,这样制作一个陶笛需要历时4个月左右,被上色的陶笛色彩艳丽,就像星空般纯净、透亮。
  改良后的彩色陶笛,不仅有完美的音质,更有光彩夺目的外表,是市面上少有的创新产品。它们成了音乐教学机构及专业演奏家的首选,售价也从几块钱提升到4000元以上。
  张海港对陶笛品质近乎偏执的追求,让更多的专业人士青睐于他们生产的陶笛。中国著名陶笛演奏家周子雷曾带着张海港团队制作的陶笛,在国家大剧院和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来自泥土的呼唤》。
  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只有通过不懈地努力,近乎完美的追求,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上稿:2019年5月24日《潮州日报》
  作者通联:314109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天凝镇邮政局(计玉兰收)
  QQ:249312926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