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邦的“赏罚”智慧》上稿《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版)2018年第10期

(2019-02-13 13:07:50)
《刘邦的“赏罚”智慧》上稿《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版)2018年第10期

《刘邦的“赏罚”智慧》上稿《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版)2018年第10期

《刘邦的“赏罚”智慧》上稿《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版)2018年第10期

 刘邦的“赏罚”智慧
  计玉兰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
  打败项羽后,刘邦谋得天下。谋士张良一直劝谏他:“有功行赏,有罪施罚,这是收取人心的重要手段。不能局限于私人恩怨,纵使是违背陛下心意的事,也要适时地做,这样才能获得天下人心。”
  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原谅很多他非常讨厌的人,并给他们封赏,为此,人们都叹服刘邦的胸怀广阔,使得天下人心安定。
  季布是项羽的一员大将,刘邦高价悬赏缉拿他。走投无路的季布四处奔逃,人们怕招惹麻烦,都不敢收留他。他还被人剃光头发,戴上枷锁,打扮成一名刑徒模样,“卖”给鲁国的大侠朱家。
  朱家出于仗义,不仅没有把季布献给朝廷,还主动到洛阳找夏侯婴,让他替季布求情,请刘邦赦免季布。
  夏侯婴觉得此事很棘手,推托说:“朱大侠真是侠义无比,竟然肯解救一名朝廷重犯,很让人钦佩。可是,如果皇上怪罪下来的话,你就要大祸临头了,此事风险实在太大,我不敢冒险去向皇上求情。”
  朱大侠不紧不慢地说:“诸侯争霸,各为其主,不叛项羽,说明季布是忠臣良将,这样的人天下还有很多,难道皇上都要杀光吗?项羽既灭,皇上为何不能怜其忠诚饶了他呢?假如皇上以仁义待之,以季布的君子为人,必定死心踏地为皇上效命,这样总比他投奔敌国好。”
  夏侯婴听后觉得有道理,并答应试着说服刘邦。于是,夏侯婴私下求见刘邦,并说明季布的事,还说:“季布勇猛无比,重信重义,失去他实在可惜,陛下刚得天下,正是用人之际,如果赦季布无罪,天下人必赞陛下宽宏大量,我朝也能得一良将。”
  刘邦听了夏侯婴的话,经过再三思考,终于撤回悬赏令,赦免了季布,还授他以中之职,此事一传开,天下人都交口称赞刘邦的大度,仁人志士纷纷前来投靠。
  其中一位丁公,原先是项羽的将领,听说季布无罪并授了官,非常羡慕。他想:“当年刘邦在彭城战败,我故意放走他让其逃生,对刘邦有救命之恩,这个功劳谁也比不上,我必定能得到更高的官职。”
  丁公一心想得到重用,于是,求见刘邦。虽然丁公见到了刘邦,可是刘邦对他很冷淡,没有正眼看他就想打发他走。但是丁公不死心,连声说:“陛下,可还曾记得当年彭城脱险的事?”
  刘邦听了丁公的话,顿时翻脸,大怒道:“朕本想放你一条生路,提起此事,倒让朕想起当年那个徇私舞弊、不忠不义的小人了。如今你还厚颜无耻地前来见朕,难道朕会重用一个卖主通敌的小人吗?”刘邦下令手下处死了丁公。
  看着一脸错愕的群臣,刘邦说:“朕杀丁公,就是让天下人知道背主的下场。也许有人会认为朕不念旧情,但是,对待不忠不义之人,有何义气可讲。”群臣纷纷点头,以示赞同刘邦的做法。
  自刘邦登基后,一方面招贤纳士,一方面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治理天下。对汉族的发展及中国的统一做出突出贡献。
  对待事情不能光看表面,“忠与不忠”很难一眼辨别,“赏与罚”不能一成不变,处理事情时需要随时变通,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才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上稿:《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版)2018年第10期
  作者通联:314109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天凝镇邮政局(计玉兰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