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八年级公开课(叶圭茂、高晓明)

分类: 科学教研组 |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2次
(项目负责人填写)
项目名称 |
公开课 |
项目负责人 |
柯云峰 |
|||||||||||||
活动时间 |
2024/10/10 |
活动地点 |
一楼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电压的测量》《欧姆定律》 |
主讲人 |
柯云峰 |
|||||||||||||
参加对象签到 |
柯云峰、叶圭茂、张歆利、苏丽华、舒迎、高晓明、吴林洁 、朱正云、王俊策、叶润斌、何继都、仇钊、张璋 |
申请学时 |
|
|||||||||||||
|
一、活动安排
二、活动过程 说教材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位于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7节,是在学习完电流、电压、电阻后对三者关系的探究,引出了欧姆定律,也是为后一节的电路分析与应用的铺垫,在电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将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欧姆定律得出,第二课时是欧姆定律的应用。 说学情 八年级是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关键期,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尝试寻找变量间的关系,这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 说目标 综合新课标和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本节课要完成以下4个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逐步建立起物质间相互作用的观念(重点);(2)科学思维:能对问题进行迁移,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难点);在面对多个变量时,能处理变量间的关系,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方案;(3)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强化实践能力,并能规范处理数据,找出电流与电阻和电压的关系;(4)情感态度:能体会欧姆发现定律的艰辛的不易。 说教法和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实验探究式教学法,教师进行启发、提问,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实践、得出结论。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首先为了启发学生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设计了一个活动,分析手电筒的电路组成,连接手电筒的电路图,测量灯泡电流,提出“如何改变手电筒亮度”,让学生得出两条路径,分别为改变电源电压和加入滑动变阻器,通过操作发现路径二更方便,以此来解决本节课的思维难点。进而引出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有什么关系呢?”的中心任务,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旧知,让学生进行猜想并提供依据。为了验证猜想,需要分别进行实验。 实验一是寻找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则需要控制电阻不变。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如何改变电路电流,进而让学生自己设计出电路图,教师选择两个典型案例进行点评,有采用小灯泡作为用电器的,则提示学生小灯泡温度改变会导致其电阻的改变,所以要更换成电阻不变的定值电阻,最后统一电路图和数据记录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发现电流和电压并非是严格意义上的正比例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误差的存在和处理,尝试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通过同一电阻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二是寻找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此时则需要更换定值电阻,过程与实验一相同,得出实验结果发现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最后综合两条结论,进而介绍欧姆定律和欧姆的成长经历,体会欧姆定律发现之不易。 说评价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可以用PTA量表进行自评和他评,主要用于学生反思和规范实验操作过程。
说板书设计
板书能简明表达出本节课的重点,主要体现实验电路设计图、两次实验的结论和最后欧姆定律的得出。
一、作业目标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 1. 理解和掌握电压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理论作业:完成教材相关章节的课堂笔记和理论知识复习; 2. 实践作业:完成以下实验任务: (1)选择合适的电压表(量程适中,准确度合适); (2)设计实验电路图(简单电路,能体现电压表的使用); (3)进行实验操作,记录电压表读数; (4)分析实验数据,讨论电压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三、作业要求 1. 理论作业需认真书写,确保准确无误; 2. 实践作业需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安全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完成后,需提交实验报告,包括电路图、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 四、作业评价 1.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将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指标; 2. 理论作业的准确率和完成情况将作为评价学生理论知识的依据; 3. 学生的作业态度(如认真程度、协作精神等)也将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 1. 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将反馈信息传达给学生; 2.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3.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说明,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 一、作业目标 通过本课时作业,学生应能: 1. 熟练掌握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能够独立进行电压的测量,并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3. 理解电压对电路的影响,了解电压对电流的影响。 二、作业内容 1. 实验操作:学生需独立完成以下实验,并记录数据: a. 用电压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b. 用电压表测量两节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压; c. 用电压表测量一个灯泡两端并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后的电路中的电压。 2.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分析等。 3. 理论测试:完成以下关于电压的判断和计算题目。 a.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b. 两节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的电压为3V; c.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 d. 已知电阻R1和R2的阻值相等,若串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R1和R2的电流相等; e. 如果电路中有电源,且电路是闭合的,则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4. 讨论与思考: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讨论题:什么是电压?电压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三、作业要求 1. 实验操作和报告:独立完成实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理论测试: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与思考:积极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认真完成讨论题。 四、作业评价 1. 实验报告和理论测试的完成情况将作为评价学生本次作业的重要依据,包括答案的准确性、完整性等; 2. 讨论与思考题的回答情况将作为评价学生思考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依据。评价标准包括回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作业反馈 教师将在批改完作业后,将反馈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压的测量知识。同时,教师也将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意见】 在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思考。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注重实验课的教学,特别时重难点实验的关键步骤,最好能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
|
|
|||||||||||||||
过程确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