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结,精准教研”科学质量分析教研会第5次教研会

分类: 科学教研组 |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5次
(项目负责人填写)
项目名称 |
质量分析教研会
|
项目负责人 |
柯云峰 |
||||||||||||||||||
活动时间 |
2023/12/21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
活动主题 |
《“基于小结,精准教研”科学质量分析教研会》 |
主讲人 |
柯云峰 |
||||||||||||||||||
参加对象签到 |
柯云峰、叶圭茂、张歆利、苏丽华、舒迎、高晓明、吴林洁 、朱正云、赵苏俊、叶润斌、何继都、仇钊、张璋 |
申请学时 |
|
||||||||||||||||||
|
一、活动安排
二、活动过程 (1)七年级: 吴林洁老师:命题思路:本次七年级的试卷考试范围在七上第四章和七下1.1-1.5。试卷总分100分,共18题,分两大部分。其中选择题10题共30分,非选择题8题,共30分。其中七上知识相关题目共50分,七下知识相关题目50分。题型题量都是按照去年区统考的形式出的。 难度参照了历年的统考的难度。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在物理和生物两块的题量和分值上差不多。四道生物的,分别有关人体、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发育,还有一题是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物理的四道题分别是关于物质的构成,分子的热运动,物态变化,质量的测量和密度的计算。 改卷感受:学生的答题情况比自己的预设要好很多,学生答题速度较快,作答也很规范,大部分字迹都非常工整,能答满整份试卷,答题习惯很好。整个段的均分达到85分,基础落实得很扎实。 叶润斌老师:本次七年级第二次适应测试的试卷难度对学生较为友好,绝大部分重点班的学生在答题过程当中都可以比较轻松地抓取到题目当中有用的信息,而平行班的孩子虽然稍弱一点,但也能答出所对应的知识点。 学生感受最明显的就是答题的文字量上来了,说明目前的区考和中考的考察方向在往学生的表达方面靠拢,需要让我们教师要注重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多让学生说,而不是让他们机械地做题。同时应该增加对真问题和真情景的设置,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解决真问题。 本次命题难度较易,学生非常喜欢这个难度,下次校考七上部分的难度可以适当地提高一点,七下的难度可以偏基础一点。因为学生都在区考复习,对于七上应该会比较熟练而对于七下会疏于练习会较薄弱。
(2) 赵苏俊: 本次的命题范围是在八上三、四章和八下一、二章。分别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电路探秘、电与磁、微粒的模型与符号。本次出卷的考点我是参考了去年的八上、八下的期末卷,先扒了知识点,再根据知识点找的题目。因为这次考试的内容与前两次的考试都有内容重合,我也对比了前两次学业小结的试卷,学习了一下现在这种只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卷面设置。关于分数占比,八上第三章分数占20%,八上第四章18%,八下第一章占35%,八下第二章分数占27%。第一章占比偏大,后面在监考的时候看到学生在草稿上写了化合价,才反应过来化学式的书写可以考但是没有考。 关于阅卷发现的问题,也发现了几个有争议的地方,比如13题玻璃加热后变成导体这题,关于“灯泡的亮度越来越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个题目在改卷的时候发现很多学生写的是“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当时出题的时候有考虑到这个点,所以我还把题干信息改成了“发现灯泡开始发光,且灯泡的亮度越来越亮”,希望学生能看到问题的侧重点,后面答题卷发下去之后才知道,之前写的作业上有一个类似的题目,答案是“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导体”,许多同学由于这一道题,所以答题没答到我计划的点上。不过因为大家都是按一个标准改的,后面就没有再重新修订了。这次的题目改过来以及结合监考时的感受,发现这次的卷子上有几道题目都是,学生一时无法理解题目或者找不到突破点,比如19题的增氧泵,又比如20题的电路数据分析,导致有比较多的同学在这里失分比较多。 以上是我的发言,总结来说,这次试卷还有许多不足,还要继续改进。 苏丽华:
(3)九年级 柯云峰:
仇钊:
|
||||||||||||||||||||
|
|
||||||||||||||||||||
过程确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