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项目学习,邂逅新的可能

分类: 教科室 |
教研|深化项目学习 , 邂逅新的可能
为推动项目化学习教学和实践研究向纵深发展,提升教师项目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交流各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经验,2曰22日,我校开展了项目化学习教师教研汇报活动。全体教师参加教研,交流各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经验。
陈格老师回顾了我校开展项目化学习两年以来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并主持项目化学习各学科“种子团队”的成果汇报。
语文学科
打破“次元璧”,感受语文魅力
杨诒涵、邵灿萍老师汇报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实践成果。
就语文学科而言,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能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语文组设计项目化活动的大目标、大方向,是致力于打破固化概念和学科限制,创造极具吸引性的语文活动。
实践项目化学习两年来,语文组设计了《骆驼祥子》话剧演出、“非遗”申请报告的撰写和低碳环保立体海报设计等多个项目化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们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所有项目化活动的构建都要以学情为锚,以学科为主要载体,聚焦学科关键概念和能力,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际的联系和拓展。在关注学生学情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素养,如口语交际能力、实践创造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等等。目前的项目化活动设计已初具雏形,但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还略显单一,未来还要发掘更多、更新颖的活动方式,多方学习、多方总结,由实践出经验才是王道。
数学学科
数学项目之旅
蔡本隆、曾显寿老师代表数学组汇报项目化学习实践成果。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是数学组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指导思想。
顺应新课标要求,数学组把项目化作为学数学的催化剂。项目从何而来呢?老师们做了很多探索:
项目可以从生活中来,比如去年七年级学生《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这一项目就是来源于生活实际。
项目可以从课本实际活动中来,如九上数学书中的部分内容就引出了测量建筑高度项目化课题,进而提出了驱动型问题:如何结合所学知识测量学校建筑高度?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英语学科
“英”你设计,提升图文解读能力
姜婷婷、苏默余老师代表英语组汇报项目化学习实践成果。
英语组以本次寒假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为例,从项目背景、项目简介、实践流程和项目反思四个方面分享了具体做法。
在设计这个项目化作业之前,老师们发现,在借助图片、视频进行话题的引导时,七年级的学生常常会被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吸引,但无法正确描述图片和提取主要的信息与内容。在呈现新知时,不能结合图片信息来表达单词和句子。考试中,七年级卷也常有一道含图片的词汇运用题,学生不能很好地结合具体语境和图片来解题,常常由于图文解读能力弱,语境解读能力差,写错、用错单词,并且表达不到位。因此,开展项目化的驱动问题就是如何提升七年级学生的图文解读能力?
老师们一起讨论设计了“英”你设计,小组合作完成一本英语小词典的项目化作业,要求学生从寒假作业《英语辅导报》中摘抄生词和高频词汇。词典内容包括:单词、中文意思、词性、例句、图片等,设计小词典封面、内页等,进行美化和加工,形成一本丰富、美观、实用的英语小词典。
项目的实践流程分为6个步骤,分别是入项探索、知能建构、合作探究、形成与修订成果、出项展示和评价反思。
从学生的项目成果看,有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能将单词与图片、语境结合,能列出单词的一词多义,能够结合语境分析,判断意思,并且需要运用名词的单复数;有的学生能列出单词的不同词性、并结合语境判断时态等;还有的学生能进行拓展,甚至统计了中考出现的频率。在项目化作品中,我们不断地看到学生呈现的惊喜。
经过这次的项目化作业的布置,老师们也做了几点反思:如果说在过去作业是课堂的延伸,那么现在的项目化作业是服务于课堂。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引领我们提升英语作业的设计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求我们运用于课堂教学,也对我们的作业提出新要求:依托语境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应用中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
科学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构建与实施
张歆利、张璋老师代表科学组汇报项目化学习实践成果。
科学组以一次比较成功的寒假项目化作业为例,介绍了科学课中项目化学习的构建与实践,并着重探讨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平均分组: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进行平均分组,以免出现某一组实力较弱缺乏领导导致成果无法完成;
分解问题:将核心问题进行分解分解出若干个子问题,再对每个子问题进行逐一讨论,也可将子问题继续分解直到分解成容易解决或容易查找的问题;
建立评价标准:根据子问题及核心问题建立成果评价标准,要鼓励学生积极丰富老师给出的最基本的评价标准;
制定实施计划:制定实施计划,明确组员职能及任务;
形成作品:将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作品;
展示作品:在班级展示分析问题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的作品等;
项目评价:教师评价、组员互评、项目成果评价,在班级选出优秀作品,根据实际需求和已经建立的评价标准对成果进行迭代升级。
在项目化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点:学生缺乏对信息的筛选和甄别能力,在学生探究开始前要为学生提供信息筛选的关键词或者有限制性的资源,引导学生建立信息筛选的标准,帮助学生明确信息的有效性。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指导学生小组分工明确,避免出现部分学生”躺平“,个别小组信息整合不全面,和全部成果由一人完成的情况。
社会学科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化学习设计
夏爱雅、黄婉婷老师代表社会组汇报项目化学习实践成果。
社会组以寒假项目化作业“以小明大·如果文物会说话”为例,呈现了指导学生参与项目化学习的全过程。
项目化学习能够落到实处的根本在于以真实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在探究过程中达成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的落实。传统课堂以知识立意为学习目标,但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
社会组老师设计“以小明大”,引导学生通过对温州博物馆中的一件藏品(北宋瓯窑青釉褐彩蕨草纹执壶、东晋独木舟、北宋《蚕母》彩色版画及北宋《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活字印刷残页任选其一)推敲其背后有关的历史史实。
在提出问题、项目分组阶段,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支架:项目化作业学习单、项目化作业活动流程的问题及时间节点规划等;
在调查研究阶段,指导学生网络学习,初步感知;博物探秘,深入探究;调查反思,归纳总结。要求活动过程的任何资料、实践、信息都做拍摄留档。
作品初现阶段,指导学生分工完成文物的讲解词和ppt演示或微视频。
成果展示阶段,指导学生小组内部展示后,进行作品完善、班级展示,并量化评分,推荐优秀作品校园展示。
项目化学习立足中考,也提高教学了的实效性,最终达成中考服务的目的。传统课堂以知识立意为学习目标,但素养视角下的项目化学习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真实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探究,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
教科室主任郑笑蓉老师与大家分享了项目化学习实践中一些美好的瞬间,并对接下来的项目化学习研究工作进行了细致周到的部署。
她呼吁每个老师都要积极探索并实践项目化学习,让研训真实发生,希望课堂上多一些讨论声、争辩声,多一些创新,多一些碰撞,一步一步扎实推进我校项目化学习研究工作。
王友生校长高度评价各学科“种子团队”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展示,赞赏老师们的研究精神。他鼓励老师们热情投入项目化学习实践。与研究如何提高学生成绩相比,实施项目化学习同样重要,更能够体验到教育的魅力,更能够多样化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对教育的理解,并且更能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项目化学习与研究,能够对知识活学活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智慧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他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到项目化学习活动中,为我们的教育工作增加一些新的元素,邂逅新的可能,成就新的精彩。也希望跨学科的老师能够一起开展项目化学习,让我校的项目化学习,从“甜点”式的尝试,到“正餐”式的推进,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学习方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让项目化学习在校园里真实发生,
项目赋能,学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