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第一次教研活动
| 分类: 语文教研组 |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一次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
项目名称 |
第一次语文组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郑笑蓉 |
||||||||||||||||||||||||||||||||||||||||||||||||||||||||||||||||||||||||||||||||||||||||||||||||||||||||||||||||||||||||||||||||||||
|
活动时间 |
3月3日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
|
活动主题 |
第一次学业小结质量分析 |
主讲人 |
教研组长 备课组长 |
||||||||||||||||||||||||||||||||||||||||||||||||||||||||||||||||||||||||||||||||||||||||||||||||||||||||||||||||||||||||||||||||||||
|
参加对象签到 |
全体语文老师 |
申请学时 |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区统考质量分析报告 本次测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共17个小题,题型比较灵活,总体难度适中。但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试卷总体得分情况如下: 下面,结合本次老师们的试卷分析具体汇总如下: 书写满分3分,平均分2.99分,整体很理想,大部分同学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第1(1)题,根据字形字义填写恰当的汉字。满分1分,平均分0.89分,整体比较理想。个别错误原因:“翔”是个常用字,如果是拼音写汉字或者组词,学生答题完全没有问题,换一种形式部分学生就不会,原因可能是平常教学中大多把汉字掌握变成识记,而没有从字形字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学生没有形成结合字形字义去推测出汉字的思维习惯。学生发现右边的两片羽毛,缺没有看出左边的羊头,也没有结合字义,盘旋地飞,从而造成形近字套用,建议加强形近字、同音字等的辨析。 第2题考察文言字词,要求解释文言字词“遣、集、对、暮”四字,满分4分,平均分2.72分。错误率最高的是把“集”理解成课内《咏雪》中的“内集”之“聚集”之意,没有读懂“本义”,鸟停留在树上,栖息。这道题是超纲的。扎实文言基础,学会课内外迁移,方法的触类旁通,都是接下来,语文老师要努力的。 第3题,根据诗歌内容进行形象描绘,均分2.17分,得分率是比较低的。错误原因主要在没有围绕鹤积极奋进的特点展开描绘。部分学生直接翻译句意,有些生硬。 第4题,学生整体答题情况不太理想,均分为1.36,满分卷较少。错误原因分析:部分学生没有读懂材料,无法分析出图片中青鸟与白鹤的形象特点。部分学生没有仔细审题,对于图片的分析仅停留在读书层面,不了解读书会的目的不仅是读书,还有“交流”与“分享”。部分学生对于读书会存在认知偏差,把读书会中的“读书”理解为“在校学习”,导致答题中心偏离主题。建议训练学生审题能力,关注卷子整体的关联性,抓住题目的要求,做到“答为所问”。在日常教学中插入综合实践类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认识何为真正的“读书会”。 第5题,学生整体得分情况较差,均分约2.18分,主要失分原因是未审清题意和诗歌写作能力的欠缺。建议重视诗歌教学,不只是以诵读为目的,而应该以诵读为手段激发学生内心的诗意,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地布置短小的诗歌写作,进行交流,进行鼓励。相信经过几次有针对性的训练后应该会有所进步。 第6题,考察古诗词名句,总分10分,均分9.29,整体较好。 第7(1)题,根据情境内容选择诗句,学生总体情况还是不错,总分2分,均分1.62分。得分为0的学生大部分是把两个答案填反了。 第7(2)题,本题满分4分,均分2.1分,主要错因是审题不清,答题偏差。多数学生关注到了两句诗句,但是没有关注到它的限制为“连句环节”,所以学生引用卷外诗词进行答题的现象较为普遍。建议加强审题训练,特别是多考点的题干审题。 第10题,错误原因主要是对示例没有审视,导致答题不能从想象的主题立意上加以分析。对思维导图结构没有清晰认识,导致分析并不针对思维导图中呈现的情节,而是在整本书层面泛泛而谈。部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比较浅薄,对人物形象了理解肤浅甚至错误。比如不少同学对孙悟空形象理解为恶的化身,可见整本书阅读没能完成好。建议加强整本书阅读指导,提高综合读题能力。 第11题,学生基本上只能答到批判作用或向往理想生活的作用。较少学生能概括出想象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且有很大比重的学生答题脱离了前面表格的梳理,只答想象是虚构的,是有趣的,能增加作品的趣味性。或审题不清,直接忽视了“想象的认识”。建议教学过程要重视培养学生解读问题的能力。做题要有整体意识,学会从题目的支架中提炼概括答案。 第12题,错因主要是学生审题不仔细,未参考示例作答,没有发现示例给出的主语都是外婆,且所给的图片也是外婆的视角和外婆的话。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此类题型,答题时脱离文本,单纯地看图说话,忽视了题目本身考查的是对文本情节的梳理概括。建议教学过程中还需继续加强学生概括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训练。 第13题,错因主要是学生对于两处文段的“阿灰”理解不够清楚,答题依据以往的经验,并没有联系上下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上下文,不可按照经验随意推测。此外学生阅读理解的思维逻辑能力还欠缺,不单是指在文段情感理解上无法做到瞻前顾后、抓住重点,还有在答题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答题结构混乱不知所云。建议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加强阅读的条理性和结构组织能力,答题应该有思路而非想到什么写什么,答不对题。 第14题,错因主要是审题不仔细。题干中“为什么都写到父亲对阿灰的态度”,部分同学不知道探究写法及作用。或有同学忽略父亲的态度,只答外婆的态度;还有同学只写父亲的态度,不答原因和作用。建议有意识地训练审题习惯,授课时训练读任务,练习时强调读题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开展探究活动。教学中关注单元整合教学,项目化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第15题,大多数学生能分析称呼的由来,但没有从文章整体布局和情感上考虑,归纳出称呼背后的情感和作用。 第16题,典型错误是学生答题极其笼统、空泛。“情感和主题都相似”没有具体说明情感是怎样的,主题又是什么;部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弱,只能给出观点无法对观点做出解释和说明。部分学生答题时候,仅看问题,而不看后面的要求即“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这一点,答题时候建了一座空中楼阁,从而失分;还有一些学生对文本掌握不熟悉,无法对课内外文本进行勾连。建议平时教学中,将课堂多多交给学生,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发言;或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多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去解答各类题目。 第17题,因为这次作文话题开放性大,紧扣七上教材要求,所以学生落笔容易,有话可说。大部分学生能扣住要求成文,选材上普遍写自己与动物(狗、猫、兔等)的关系或写自己与亲人(妈妈、爸爸、奶奶等)同学的关系,主题上以表现人对动物的关注和亲人之爱为主。但口水文、毛坯文多,创新文、个性文、精美文很少。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对题意理解不清,导致偏题离题。建议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加强审题训练,重视修改提升,培养观察体验,注重细节训练。
|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学业小结后及时总结反思,各备课组互通合作,提升学业小结命题质量,也让“教、学、评一致”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环。 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报告撰写人: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2023.2.13 一、试题特点分析 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试卷主观题+客观题,满分100分。
二、 数据统计分析 1、多维指标对比图
八(1)-八(7)第一批次比率分别是72.5,73.81,74.42,60.0,38.89,83.72,65.12,6班、3班、1班比较优秀,关注5班,对于第三批次人数,2班,5班,7班需要加强关注。 三、典型错误诊断 第1题 “从流飘荡”错误率极高,大多写为“从流漂荡”,在背默考察时还需要多注重细节,文言语言环境与现代汉语语言环境有差异,背诵时太过想当然就容易造成失分。 第3题 学生答题总体情况:满分5分,平均分3.27。题型较新,结合《说文解字》内容以及偏旁造字,综合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平时基础重在积累课内生字词,导致学生需要自行思考字词时容易“卡顿”造成失分,还需注重培养语文基础素养。 第4题 本题作为场景想象题,开放度较高,但是得分率却不高,满分4分段平均得分2.58。部分学生把此题当成简单的翻译题,没有发挥想象进行描写,或是对题干提供的关键词理解错误导致失分。 第6题 第7题 失分重灾区,满分5分,平均2.87。问题出在:格式不清。“邀请函”要注重书信格式要求,开头、落款完整。许多学生只写了开头而没有落款,或者干脆没有书信格式导致失分。内容不明。作为“邀请函”要告知被邀请者来的目的,以及关键的时间、地点,而学生并没有概念,单纯把题目当成了“介绍龙舟文化”。语言不当。作为邀请专家的邀请函,语言应该做到礼貌、客气,部分学生的语言太过随意,与题目要求的情境不符。 第11题 第12题 第15题 2.答“中国空间站”“天宫”等的学生,也许没认真读材料;或者是没入脑、不思考。 3.对材料内容及人物身上的精神没进行细致分析,只是贴标签(“中国的民族精神”)或用词不贴切(“默默无闻的精神”)。 4.从字迹等看,个别学生的考试态度不端正。围绕“科学精神”哪些语句能再体现这个主题,学生提取信息能力还有待提升,部分同学找的不够准确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四、建议与思考 教师方面: 1、多角度把握散文主题是我们七下教材单元教学目标。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要认真研读教材,要有很强的文体意识,重视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渗透、演练。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握散文主题,教给学生答题的思路和方法,形成答题支架,教会学生读一篇、会一类。在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精讲精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个性化解读,但文章的大方向一定要把握正确,着重培养学生对词句理解、主旨探究等能力。另一方面还是要继续加强学生的阅读量,特别是对经典著作的阅读,培养语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写作思路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其次对局部的语言重点进行品味、探究,对语境中重要词句表情达意的妙处进行体味,对精彩、重点段落进行研读理解,最后再回到整体提升学生的认识,对文本进行创造性的鉴赏和评价。同时教学中还应随文强调字词等基础知识及文体知识,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掌握。 2、名著复习到位,注意篇篇之间联通,注意一本书里人物联读比较。对名著基本信息的认知、理解、归纳是名著考查最基础部分。对整本书宏观整理。重视名著与名著之间联系与区别,进行联读比较,专题探究。能够在不同名著之间就一话题进行比较分析,整理。 3、作文方面要舍得多花时间和心思,重视学生对题目的解读和对文章的构思,列提纲、反复修改、评讲佳作等都是不错的方法。作文教学既要摒弃只讲写作知识、技法的做法,又要摒弃不给以具体指导,让学生盲目写作的做法。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体裁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明白各种体裁的特点,不至于混淆。要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善于在学生写作前创设情境,给予学生写作支架,同时要告知学生文体支架。明确议论文的结构以及小说的讽刺与夸张的手法运用,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才能写出立意深刻的文章,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或者写作素材的积累。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和深度。要联系生活指导学生作文,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细心感悟思考生活,积累生活材料,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要让学生养成勤动笔、作读书笔记、写日记、书写规范等习惯。注意应用文的写作,比如(邀请函,倡议书,通知),注意它们格式。 学生方面: 1、加强平时的课文的阅读量和阅读质量,看多种类型的课外文章以及看的同时要做到有批注有自己的思考。 2、对不同的三类型进行有意识的审题和整理,比如写景散文,写事散文,等等,对题目的不同的问法和整理答题技巧,从一道题到一类题。对于自己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反思。 3.文本的理解上一定要透彻,只有透彻了才能进行群文阅读,所以,老师接下来的复习一定要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架起(架好)一座桥梁,学生能走进文本,还能走出文本。 4.作文训练上,侧重议论文的训练,注重素材的积累,思维的提升。 温州市中通国际学校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质量分析报告 报告撰写人:李海燕 许悠然 倪珍珍
陈宁宁 一、试题特点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试卷分为选择题(0分)、客观题(100分)满分100分。主要分为“诗歌中意象的运用”、“经典新编”、“寻找极乐寺”活动、征文比赛四大活动。
2、试卷的特点等方面 这是一份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这份试卷由“诗歌中意象的运用”、“经典新编”、“寻找极乐寺”活动、征文比赛四大活动展开,考察古诗词、诗歌、小说、文言文理解、议论文、写作。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并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注重语文学科的生活性、思想性,让课本、生活、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成绩统计、整体水平分析情况 1、成绩分析 年级A率、B率、C率、D率分别为62.35%、83.53%、93.73%、98.43%。 三、建议及措施 1.基础知识积累。从检测数据来看,本校学生整体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这源于平时教学中的人人落实,篇篇过关的不懈积累,后阶段的复习也要集腋成裘,化整为零,通过小检测的形式督促学生理解记忆。 书写这一块,每个班级都有几个书写不太工整规范的同学,要个别指导,布置训练任务。 2.阅读。 对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这种文体概念的理解,在答题中不至于犯常识错误。 注重审题。要准确把握题干的指向,不能以经验或定向思维去答题。要关注给定的文本作者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注重答题思路。以范例的形式,引导学生组织答案,然后修改规范答案,在反复的打磨训练中熟练归纳答题方法思路。 加强文体意识的教学。如文章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初中课文中相关的课例,在此基础上整合成专题分周次阶段集中训练。 平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地研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阅读体验。 古诗文的阅读要建立在平时多读多练、注重积累的基础上。读懂文本是第一步,所以,复习中把文言文的阅读积累日常化,不在于多,但要坚持,要养成积累的习惯。对古文中一些基本的文化常识要进行归纳梳理。 3.写作。 本次考试也涌现了一批优秀作文。以小说创作居多。也出现了文体不明,严重离题等现象。 强写作课的指导。要针对目前本班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 要强调不同文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在平时写作中要做到文体明确清晰。 注重审题训练。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圈点、勾画出题目的重要信息。 读写结合,从别人的文章学到写作的技巧,积累素材;要关注社会生活,从课文拓展到社会生活,由经典阅读到现实生活,主题要有深度。 加强语言的训练打磨。
|
||||||||||||||||||||||||||||||||||||||||||||||||||||||||||||||||||||||||||||||||||||||||||||||||||||||||||||||||||||||||||||||||||||||
|
|
|
||||||||||||||||||||||||||||||||||||||||||||||||||||||||||||||||||||||||||||||||||||||||||||||||||||||||||||||||||||||||||||||||||||||
|
过程确定 |
每位语文组老师都充满热情,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各备课组氛围良好,团结协作。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