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治组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上学期期末质量分析

分类: 社思教研组 |
温州中通国际学校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第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紧抓核心素养,着重质量分析 |
项目负责人 |
付玉 |
活动时间 |
2023.2.24 中午12:00 |
活动地点 |
二楼会议室 |
活动主题 |
各段上学期期末质量分析 |
主讲人 |
夏爱雅 王智蓉 |
参加对象签到 |
王智蓉、刘影、叶芳戎、方亦可、郑慧慧、黄婉婷、夏爱雅 |
申请学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 2. 3. 4. 七年级质量分析 学生总体答题情况良好。全段60分以下学生只有12名,但也出现了90分以上学生较少情况,只有12个,部分学生分值在70分-90分之间,有待提升。 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社会1,学生忽略题目中提示的过年,从而没有回忆起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这一概念。 社会2,学生由于第一题的错答从而影响到第二题,关键词还是过年,在开普敦的注意事项应该联系当时当地的状况。 社会12(1),有学生照抄材料,对材料解读不到位,或没有答出郡县制的作用 社会12(3),阐述题部分学生只有对南方的迁移和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作用,从而忽略了材料中边疆地区和材料对政治的支柱作用 道法12(1)(3),学生在表述过程中出现知识点混淆,或者只有材料分析,没有知识点结合,或者是知识点和材料混在一起难以分辨、又或是答题模式混乱。 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
(1)
(2)
(3)
(4) 2、对命题与评价建议 知识点覆盖面广,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的考查,能够通过命题体现教材的核心和主线知识,突出学科重点知识;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多角度答题、分析思辨能力的要求,能够多维度、全方位评价。
八年级质量分析 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学生总体答题情况良好。但全段90分以上学生较少情况,部分学生分值在75分-89分之间,有待提升。 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社会12-3,本题注重知识迁移的能力,有较高的思维能力要求,既要求学生知道抗日根据地建立前后的作用,又要求结合材料多方面分析根据地对时局的影响,两个角度用比较精炼准确的语言回答才能得满分。但很多学生往往只围绕一个角度潦草回答或者答非所问,或者口语化泛泛表达。因此本题答题情况不够理想,满分较少,总分4分,总体集中在2-3分,1分也占了较大比例。 社会12-4,本题主要考察中共七大的意义,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问题较大,总体得分率不高。少部分学生能够根据材料完整回答中共七大的意义,但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失分,主要归纳为以下四个问题:一学生对中共七大所处时期存在错误认识,部分学生错误认为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召开的;二学生对题意理解不清,部分学生着重回答中共七大的内容;三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存在概念混淆;四学生照抄材料或随意套用其他历史事件的意义。 社会13-1,从均分看,本题答题情况不佳。这主要的原因有:学生对材料的关键信息提取能力较弱,无法从1918年和《新青年》中提取到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这是此题出错的硬伤,导致学生大多单纯的从《娜拉》这部作品的内容入手回答。陌生的材料无法与相关知识点做出联系,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学生失分最大的地方;其次,学生概括能力欠佳,不能透过现象找到本质问题,导致答案流于表面。 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
(5)
(6)
(7)
(8) 2、对命题与评价建议 知识点覆盖面广,除基础知识外,本次命题更加注重学科能力的考查,能够通过命题体现教材的核心和主线知识,突出学科重点知识;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多角度答题、分析思辨能力、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的要求,能够多维度、全方位评价。 九年级质量分析 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学生总体答题情况符合正态分布规律。1、2、6、7班从各个层次上来说分布较为均衡,3、4、5从各个层次,3、5两个班级较为均衡,4班的中层层次有提升空间。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从小题得分情况来看 在选择题中,历史部分失分较重: 第2题中,学生对《十二铜表法》的地位认识不清,没有区分清楚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与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的区别导致失分; 第3题对租地农场和封建庄园的概念及关系理解不清,无法从佃户和租地农场中提取生产关系与封建庄园的关系,导致判断失分; 第6题没有理解社会转型是指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业文明的概念理解不清。 第10题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不准确,妻子走进工厂,丈夫失业在家,对应到家庭经济结构中。不少学生因对政治地位理解错误,导致失分。 而道德与法治部分时政题整体的正确率不高,神州十五号的热点时政也会因数字错乱而选错。第10题针对祖国统一大业为台湾问题而非香港问题而失分较多。 在非选择题中,历史11(1)、12(1)(2)(4)、道法12题较严重。 历史部分主要问题表现为在概括材料时,没有根据史实+评论的格式进行填写,部分学生仅摘抄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这与平时练题目时参考答案给的不规范有关。在新航路的题目中,没有区分清楚题目所问的变化与影响区别,先入为主,以书本所学知识答题,而不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导致区分不清题目所问的意思。 道法部分没有认识到解说词即为论证题,虽然平时有讲过道德与法治论证题的格式,但实践性还是太少。不少学生因为格式问题而导致失分。同时也存在普遍的格式不规范,知识点没有多角度展开,没有材料结合知识点等常见问题。 思考与建议 1、对教学的启示----教师方面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如重要事件时间的落实。 在学习中仍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如今温州命卷日益趋向灵活、材料分析、能力提炼的形势下,教师需教考一致,深入探究最高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时深入浅出。 活到老学到老,任何当代人都应当具备以上自觉,教师更应首当其冲,越教发现越当学,越学发现越不足,教师不断学习才能追得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的终身学习也是给学生树立的最好的榜样,学习方式多样,书籍、相关影视、新闻热点都是我们可采用的途径。 思维在交流碰撞中升华,组内应加强沟通探讨,包括教学教法、思维方式,博采众长不断更新又和谐一致是利于共同学习工作成长的大环境。 2、对教学的启示----学生方面 (1)任何一份卷基础知识分都仍会有,无论是基础较强的同学不该马失前蹄应静下心全覆盖还是基础较弱的同学更应该把自己能力范畴内能拿的任何一分都拿到手,故基础知识-靠识记可以完成的事件时间和重大意义必须掌握。 (2)能力题不畏惧,仔细听取老师上课时归纳出的答题方法,认真代入方法做每一道练习题,将日常练习当成考试;而在考试中做到稳定发挥,把日常所练展示于卷即可,稳定心态。 2、对命题与评价建议 有些中考中的创新题型或者创新问法在日常测试及总结性测试中出现,如解说词等。但不知道评分标准如何评判,是否可以以此对老师展开培训,一遍更好的进行教学。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